深圳讀書日市民推薦(閱讀讓城市更文明)
2023-07-22 05:41:58 6
深圳讀書日市民推薦?光明日報記者嚴聖禾光明日報通訊員嚴詩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深圳讀書日市民推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深圳讀書日市民推薦
光明日報記者嚴聖禾光明日報通訊員嚴詩喆
每年11月,深圳市民與這座城市有一場不見不散的書香之約。
這是一場屬於全民的閱讀節日。深圳讀書月自2000年創辦至今,累計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9000餘項,吸引1.8億人次參與,邀請文化名人200餘位。
今年,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月的主題是「讀時代新篇創文明典範」。日前,多位專家學者在深圳最高建築的「雲書房」,圍繞全民閱讀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尤其是如何助力涵養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展開了一場名副其實的「高端對話」。大家一致認為,「三種精神」的本質是「求真」「求善」「求美」,三者既相互獨立又融會貫通,能夠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嵌入城市基因,塑造城市文明,而不論哪個領域、哪種精神,都離不開「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深度閱讀。
閱讀培育科學精神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給無人控制技術帶來了哪些革命性的進步?無人機還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發揮什麼重要作用?10月29日下午,由深圳大學城圖書館主辦的名家講座《基於大數據的無人機創新應用》在線上如約而至,吸引上百名讀者收看。
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又名深圳市科技圖書館,數字資源館藏在廣東省內排名第二。依託這些資源,該館不僅為大學城內三所高校提供高質量的文獻信息保障服務,同時還積極面向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和廣大市民服務。「我們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將大學城的高端智力資源輻射至整個深圳市,數萬名大學城師生及廣大市民在這裡了解到當代各學科領域的新思想和新前沿,也碰撞出各種思想火花。」深圳大學城圖書館館長李桂芬說。
沿著緩緩流淌的大沙河東行2公裡,深圳大學麗湖校區洗星灣畔,一座巨型建築赫然聳立。「俯瞰這棟樓,猶如一把金鑰匙,幫助同學們開啟通往知識殿堂的大門。」深圳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大慶告訴記者,這就是剛啟用的麗湖校區中央圖書館。「這棟樓叫『啟明』樓,『啟』迪智慧,『明』理篤行,豐富的藏書、現代的設計、舒適的環境,希望讀者能在此盡情汲取知識的養分。」
繼續往東1公裡,便是高科技企業雲集的南山智園。深圳市皓文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崔榮明,2001年從浙江大學畢業後就南下打拼。有需要時,他會去大學城圖書館查閱電氣工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空閒時,他會去智園黨群服務中心的書吧讀讀詩歌。崔榮明感慨道:「深圳各種閱讀空間林立,讀書真是太方便了。我在南山,不論是逛商場,還是坐地鐵,看到的公益廣告都是附近高校的院士代言的。潛移默化之間,整座城市就形成了一種科學精神。要不然,南山區也不會誕生4300多家像我們這樣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閱讀涵養人文精神
從深圳市中心一路向東北行駛,可見道路兩側逐漸開闊。來到2017年剛掛牌成立的坪山區,道路在施工,大樓在長高。然而,這個從深圳市大工業區成長起來的新行政區,並非一片鋼筋水泥。在碧水環繞、綠樹婆娑的坪山區中心公園,集中了圖書館、美術館、大劇院、展覽館、文創體驗館、會議中心、書城、影城等場館,這個壯觀的坪山文化聚落,已然成為深圳東部的文化地標。
「如果說深圳是閱讀之城,那坪山圖書館就是我們坪山人的幸福之地。」讀者唐義紅說,剛到坪山時,這裡遠離市區、不通地鐵,特別是缺少文化活動令她感到失落。「2019年,坪山圖書館開館,感覺生活一下子有了光彩。更沒想到的是,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老師竟然是我們這個新圖書館的館長。原本只能出現在書本中的大家,突然變得近在咫尺。」唐義紅稱,圖書館已成為她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她眼中的坪山也變得越來越人文。
一直致力於推廣全民閱讀的深圳讀書月組委會總顧問王京生也是坪山圖書館的常客。在他看來,一個城市的發展,先拼經濟,再拼管理,但最終拼的是文化。
10月23日,由坪山文化智庫專家、坪山圖書館理事尹昌龍博士主講的明新大講堂《詩歌與城市的交響》結束了六個課時的精神盛宴。49名全勤聽課的學員興高採烈地領到了結課證書。每次都乘坐高鐵來館上課的讀者崔祥軍分享說,「從詩歌與城市交響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將自身個體與城市主體的命運緊密相連,成為和諧共生的整體。我想這與當今我們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設有相似之處……」
閱讀陶冶藝術精神
「我走過世界上很多城市,但沒有一個城市像深圳這樣,那麼多家庭,那麼多孩子聚集在書城盡享讀書之樂,這快樂溫馨的場面,我永遠都會記得。」這是深圳書城中心城留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博科娃女士的美好印象。「讀書之樂」帶有審美情調,宋代詩人翁森以「舞雩歸詠春風香」「瑤琴一曲來薰風」來形容。
深圳蓮花山下,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書城等文化設施配備齊全。從深圳書城中心城美學生活館步行十分鐘,便能抵達深圳福田蓮花山草地音樂節的現場。據了解,「全公益古典露天音樂節」是深圳地標式的存在,每年向市民免費派發上萬張音樂會門票,深圳市民可以通過線上搶票的方式獲得參加活動的機會。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研究生陳嘉欣說:「這是我第一次在戶外草地上,以輕鬆隨性而不是正襟危坐的狀態欣賞古典音樂。對經典音樂的創新改編,通過炫酷的燈光效果和舞臺表演呈現,讓觀眾沉浸體驗了一場愉快的音樂派對。」據了解,陳同學正處於為畢業設計搜集素材的階段,參與體驗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對激發創新創意靈感有著不言自明的作用。
2021年,第七屆草地音樂節從線下「遷移」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近2000萬人次。資深樂評人、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辜曉進指出,戶外音樂節的誕生意味著大家能夠以廉價甚至免費的條件入場,實現雅俗共賞。
「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是深圳十大觀念之一。蓮花山草地音樂節和深圳讀書月都是為深圳市民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動,貫徹藝術和知識「全民共享」的理念,通過長期努力推廣和不斷創新,陶冶城市藝術精神,涵養城市文化氣質,共同塑造深圳的城市文化與文明。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04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