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縫紉設備自動切線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11:21:31 2

本發明涉及縫紉設備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縫紉設備自動切線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縫紉機技術進步,實現縫紉機的自動縫紉已經在縫紉機行業起步。實現自動縫紉不僅要解決縫紉機何時自動起縫問題。也必須解決自動縫紉過程結束後自動完成剪斷縫紉線的問題。也就是要在縫紉機上設置適宜的傳感器用於檢測布料的位置。當傳感器檢測到布料行進到縫紉結束位置時,由控制器發出指令驅動縫紉機自動停止縫紉工作。進入自動剪斷縫紉線和吸走斷線垃圾的工作。
目前,已經有研究使用傳感器對布料的位置進行檢測。但這種方式存在幾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①2隻成對的傳感器需要在縫紉機的針板上和機頭下方分別安裝和鑲嵌。由於2隻傳感器要進行對射調節,調整複雜。
②在用戶實際縫紉操作當中難免有磕碰情況發生,一旦傳感器的對射出現偏斜就會出現傳感器失靈。傳感器的調整困難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完成。而使縫紉操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不願意使用。
因此,開發一種縫紉設備自動切線系統,具有重要的生產實踐與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縫紉設備自動切線系統。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縫紉設備自動切線系統,包括切線傳感器、控制器以及剪線切刀,所述切線傳感器用於採集切線信號,並將切線信號發送到控制器,其包括一對紅外傳感器,其中一個為發射信號傳感器,另一個為接收信號傳感器,2隻傳感器集成於自動剪切刀的刀架上,使其與刀架成為一個整體部件。傳感器的對射調節在組件時就可準確安裝好。提高了傳感器的可靠性。無需再在就縫紉機總裝時進行調節;所述控制器用於接收到切線傳感器發送的切線信號後,控制剪線切刀剪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集成於剪線刀架上的切線傳感器可靠檢測切線信號,並將信號發送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切刀將線剪斷,實現了可靠的自動剪線的自動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便於在產業上推廣和應用,具有重要的生產實踐與現實意義。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述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中,1-發射信號傳感器,2-切刀刀架,3-接收信號傳感器,4-剪線切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裡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複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屬於「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徵、步驟、操作、部件或者模塊、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於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於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後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裡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例如能夠以除了在這裡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於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於清除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除地列出的或對於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為了便於描述,在這裡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部件或者模塊或特徵與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特徵的空間位置關係。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部件或者模塊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部件或者模塊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之上」的部件或者模塊之後將被定位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塊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部件或者模塊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方位),並且對這裡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實施例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一對紅外傳感器,其中一個為發射信號傳感器1,另一個為接收信號傳感器3,所述接收信號傳感器3安放在縫紉成品下方,所述發射信號傳感器1安放在縫紉成品上方或下方;剪線切刀4安放在切刀刀架上,所述控制器(圖中未示出)用於接收到切線傳感器發送的切線信號後,控制剪線切刀剪線。
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控制器為PLC控制器。
在縫紉過程中由於布料的遮擋,接收信號傳感器無法接收到發射信號傳感器發送的信號,當布料縫紉結束,兩傳感器發射、接收信號暢通,在設定的時間後剪線,完成一段縫紉。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