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式家用水暖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03:17:06 4
專利名稱:活動式家用水暖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家庭取暖設施,涉及一種與家庭煤爐配套使用的活動式水暖裝置。
目前家庭冬季取暖,一般是採用帶有給暖氣片供水的加熱水套的取暖小鍋爐(也有仍沿用煙囪取暖)。取暖小鍋爐結構設計多樣,但其因為結構限制成本較高。且由於其均為利用煤爐餘熱,所以效率不是很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利用煤爐直接加熱且在做飯時可將其方便移開的活動式水暖裝置,由於用煤爐直接對其加熱,其熱效率較高,取暖效果好,由於其為獨立裝置(僅與煤爐和暖氣片配套使用),所以結構相當簡單,成本很低。
本實用新型其主體結構為一封閉容器,其內豎向傾斜設置多根上下貫通容器底部與上部的用以作火道的金屬管,容器底部設置進水管,上部設置出水管,其進水管與出水管可分別通過一段軟管與暖氣片的回水管與進水管相連,在需要做飯時可以方便地移開,放置在一旁的支架上,取暖時將其移至爐口上即可。
在容器底部可設置一金屬材料的環狀聚火圈,用以將容器擱置在爐口時使其與爐口有一定的高度位置,且使火口熱量被封閉其中,直接對容器進行加熱。
為更好地利用煤爐餘熱,在容器上部可設置環形聚煙罩,並設置與其相通用以排煙的排煙管,這樣通過火道上升到頂部的煙塵可通過排煙管排出。環形聚煙罩上部放置水壺,可利用上升到上部的餘熱,燒制熱水。
本實用新型結構相當簡單、獨特,其利用爐子直接加熱的方式,使其熱效率明顯高於其它結構的取暖爐,進、出水管通過一段軟管與暖氣片回、進水管連通,所以移動相當方便,不影響做飯或其它功用,其成本相當低廉,可方便地與家庭中現有的各種煤爐配套使用。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有如下附圖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俯視圖。
圖中1、聚火圈2、進水管3、封閉容器4、保溫層5、外殼6、聚煙圈7、煙罩卡8、聚煙罩9、提把10、排煙管11、出水管12、火道(金屬管)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結構進一步加以描述;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一密閉的園柱形容器3組成,其內裡豎向傾斜設置有多根貫通容器上下部的用以組成火道的金屬管12,容器底部設置一環形金屬片狀聚火圈1,用以使容器離開火口有一定的高度距離,並使爐口熱量被聚集對容器進行加熱,在容器下部設置進水管2,在上部設置出水管11,進、出水管分別通過一段軟管與暖氣片的回、進水管連通,做飯時可方便地移置到一旁的支架上。其容器上面有一環形聚煙圈6,其上設置圓周均布的4個煙罩卡7,聚煙罩8通過煙罩卡擱置在容器(聚煙圈)上面。與聚煙罩連通的排煙管10可與予置在任意一旁的煙囪口對接,將通過火道12上升到頂部的煙塵排出。其容器及聚火圈1、聚煙圈6與外殼5夾層位置充填有巖棉或其它保溫材料的保溫層4,其中聚火圈1和聚煙圈6可與容器環形壁一體成型,其直徑相同。也可將聚火圈1與容器分置卡接,這樣,聚火圈1的下部直徑可設計為多種規格,以便和各種煤爐的爐口相配合。
其煙罩卡7為設置在聚煙圈6環形壁上的4個細金屬棒,呈圓周分布,這樣,聚煙罩8可方便牢靠地擱置在聚火圈(容器)上。
權利要求1.一種活動式家用水暖熱水器,其特徵在於主體結構為一封閉容器3,其內豎向傾斜設置多根貫通容器底部與上部的用以作火道的金屬管12,容器底部設置進水管2,上部設置出水管11,其進水管2與出水管11可分別通過一段軟管與暖氣片的回水管和進水管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家用取暖熱水器,其特徵是在容器3底部設置一金屬材料的環狀聚火圈1,用以使容器3與爐口有一定的高度距離,且使火口熱量被封閉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動式家用取暖熱水器,其特徵是在容器3上面可設置環狀聚煙圈6,並在聚煙圈的環形壁上設置有用以連接(擱置)聚煙罩8的煙罩卡7。
4.根據權利1所述的活動式家用取暖熱水器,其特徵在於設置環狀聚煙罩8,其上面有與其連通的排煙管10,聚煙罩8通過煙罩卡7擱置在聚煙圈6上。
5.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活動式家用取暖熱水器,其特徵在於設置在容器3下部的聚火圈1、設置在容器3上部的聚煙圈6也可與容器3環形壁一體成型,直徑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活動式家用取暖熱水器,其特徵在於封閉容器3及環狀聚火圈1、環狀聚煙圈6與外殼5加層位置充填有巖棉或其他保溫材料的保溫層4。
專利摘要一種與家庭煤爐及暖氣片配套使用的活動式水暖熱水器。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為一封閉容器,其內設置多根上下傾斜貫通容器底部與上部的用以作火道的金屬管,容器底部設置進水管,上部設置出水管,其進水管與出水管可分別通過一段軟管與暖氣片的回水管與進水管連通,在需要做飯時可方便地移開放置一旁。
文檔編號F24B1/00GK2114096SQ9123181
公開日1992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199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1年12月30日
發明者黃永更 申請人:黃永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