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菠蘿護套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02:16:31 1
專利名稱:一種菠蘿護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正在生長的菠蘿進行防護的套袋,具體是一種可有效防止 菠蘿日灼以及防止被昆蟲叮咬的菠蘿護套。
背景技術:
我國菠蘿收穫期主要集中在6-8月,此時正值一年中太陽輻射最強的時候,無刺 卡因、臺農6號等果皮較薄的品種極易發生「日灼」現象,「日灼」造成果皮曬傷,嚴重者果汁 流出後還會引來害蟲叮咬,使整個果實腐爛,大大降低產量及品質。遮陽網覆蓋畦面、束葉、 報紙包裹果實、盛大果袋套袋均可以有效防止「日灼」,但是其存在以下不足1、遮陽網覆蓋會降低菠蘿植株的光合效率,果實含糖量及香氣等品質會下降,此 外由於菠蘿葉刺的影響,遮陽網往往是一次性使用。費用較大。2、束葉需要耗費大量人工,尤其是對於葉刺較多的品種,更是不方便操作,且束葉 會使植株功能葉受到傷害,因而影響後期吸芽的生長。3、報紙包裹果實存在以下弊端報紙在風吹雨淋後容易破損,尤其是雨淋後,透氣 性下降且報紙中所含的鉛容易菠蘿果皮吸收,造成鉛汙染。4、盛大果袋套袋需要切除冠芽,用於加工菠蘿生產尚可,但不能用於鮮食菠蘿生 產,且盛大等專業果袋只適於較小的菠蘿套袋。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用於不同品種的菠蘿果並 可重複使用並且使用方便高效的菠蘿護套。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菠蘿護套,其特徵在於 所述菠蘿護套是由一個白色透氣無紡布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布塊,所述長方形布塊的兩側邊 上各穿有一根尼龍繩,長方形布塊的兩端部設有用以將該兩端連接在一起的尼龍搭扣或拉 鏈。尼龍繩的作用是鎖緊菠蘿果實基部及冠芽著生處。所述長方形布塊的長度為60cm,寬20cm。所述長方形布塊的長度為60cm,寬12c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菠蘿護套不僅有效防止菠蘿日灼及昆蟲叮咬,而且還 方便使用,尤其是可以重複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菠蘿護套;2、尼龍繩;3、尼龍搭扣;4、拉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
圖1所示,一種菠蘿護套,其特徵在於所述菠蘿護套是由一個白色透 氣無紡布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布塊1,所述長方形布塊1的兩側邊上各穿有一根尼龍繩2,長 方形布塊1的兩端部設有用以將該兩端連接在一起的尼龍搭扣3。所述長方形布塊的長度 為 60cm,寬 20cmo將菠蘿護套套在生長中的菠蘿上時,左手握住長方形布塊的左邊部分並扶住菠蘿 果實,右手將長方形布塊環繞果實一周,將長方形布塊右端的尼龍搭扣部分與其左端的尼 龍搭扣部分相扣接,然後鎖緊上下兩端的尼龍繩即可,由於長方形布塊較寬,不僅可以有效 防止日灼,而且還可有效防止昆蟲叮咬。所述無紡布(英文名Non Woven)又稱不織布,是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而構成, 是新一代環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輕、不助燃、容易分解、無毒無刺激性、色彩豐 富、價格低廉、可循環再用等特點。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一種菠蘿護套,其特徵在於所述菠蘿護套是由一個白色 透氣無紡布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布塊1,所述長方形布塊1的兩側邊上各穿有一根尼龍繩2, 長方形布塊1的兩端部設有用以將該兩端連接在一起的拉鏈4。所述菠蘿護套1的長度為 60cm,寬12cm。將菠蘿護套套在生長中的菠蘿上時,左手握住長方形布塊的左邊部分並扶住 菠蘿果實,右手將長方形布塊環繞果實一周,將長方形布塊右端的拉鏈部分與其左端的拉 鏈部分相連接,然後鎖緊上下兩端的尼龍繩即可,可有效防止日灼。
權利要求一種菠蘿護套,其特徵在於所述菠蘿護套是由一個白色透氣無紡布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布塊(1),所述長方形布塊(1)的兩側邊上各穿有一根尼龍繩(2),長方形布塊(1)的兩端部設有用以將該兩端連接在一起的尼龍搭扣或拉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菠蘿護套,其特徵在於所述長方形布塊(1)的長度為60cm, 寬 20cmo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菠蘿護套,其特徵在於所述長方形布塊(1)的長度為60cm, 寬 12c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菠蘿護套,其特徵在於所述菠蘿護套是由一個白色透氣無紡布材料製成的長方形布塊,所述長方形布塊的兩側邊上各穿有一根尼龍繩,長方形布塊的兩端部設有用以將該兩端連接在一起的尼龍搭扣或拉鏈。尼龍繩的作用是鎖緊菠蘿果實基部及冠芽著生處。所述長方形布塊的長度為60cm,寬20cm,該套主要用於防昆蟲叮咬。所述長方形布塊的長度為60cm,寬12cm,該套主要用於防日灼。本菠蘿護套不僅有效防止菠蘿日灼及昆蟲叮咬,而且還方便使用,尤其是可以重複使用。
文檔編號A01G13/02GK201640108SQ2010201980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4日
發明者劉勝輝, 孫光明, 竇美安, 魏長賓 申請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