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02:14:31 1
專利名稱: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慧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智慧機器人的行走形式主要包括輪式行走機構和類似人類行走的雙腳行走機構,無論是採用哪種行走形式,智慧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都需要解決防碰撞的問題,現有的智慧機器人大都在頭部設置感應器,通過頭部的感應器檢測前方或後方是否有障礙物,避免發生碰撞。由於感應器設置在頭部,對於較矮的障礙物可能會探測不到,進而發生碰撞 事故,造成智慧機器人的損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其是在智慧機器人的背部設置有防碰撞傳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測較矮的障礙物,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包括殼體,還包括防碰撞傳感器,所述殼體設置有傳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傳感器設置於所述傳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傳感器設置有兩個,所述殼體設置有兩個傳感器通孔,兩個防碰撞傳感器分別設置於兩個傳感器通孔。所述殼體設置有電源按鍵和電源電路板,所述電源電路板設置有接觸按鈕,所述殼體設置有電源按鍵通孔,所述電源按鍵一端與所述接觸按鈕接觸,另一端由所述電源按鍵通孔露出。所述殼體設置有音量旋鈕和音量調節電路板,所述音量調節電路板設置有音量調節轉盤,所述殼體設置有音量旋鈕通孔,所述音量旋鈕一端與所述音量調節轉盤連接,另一端由音量旋鈕通孔露出。所述防碰撞傳感器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殼體。所述電源電路板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殼體。所述音量調節電路板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殼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是在智慧機器人的背部設置有防碰撞傳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測較矮的障礙物,避免機器人發生碰撞,保障智慧機器人行走的安全。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在圖I至圖2中包括有I——殼體[0017]2——防碰撞傳感器3—傳感器通孔4——電源按鍵5——電源電路板6——接觸按鈕7-電源按鍵通孔8——音量旋鈕9-音量調節電路板 10——音量旋鈕通孔11-螺釘12-螺釘13-螺釘。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見圖I和圖2,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包括殼體1,還包括防碰撞傳感器2,殼體I設置有傳感器通孔3,防碰撞傳感器2設置於傳感器通孔3。 優選的,防碰撞傳感器2設置有兩個,殼體I設置有兩個傳感器通孔3,兩個防碰撞傳感器2分別設置於兩個傳感器通孔3。殼體I設置有電源按鍵4和電源電路板5,電源電路板5設置有接觸按鈕6,殼體I設置有電源按鍵通孔7,電源按鍵4 一端與接觸按鈕6接觸,另一端由電源按鍵通孔7露出。殼體I設置有音量旋鈕8和音量調節電路板9,音量調節電路板9設置有音量調節轉盤(圖中未畫出),殼體I設置有音量旋鈕通孔10,音量旋鈕8 一端與音量調節轉盤連接,另一端由音量旋鈕通孔10露出。防碰撞傳感器2通過螺釘11固定於殼體I。電源電路板5通過螺釘12固定於殼體I。音量調節電路板9通過螺釘13固定於殼體I。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範圍。
權利要求1.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包括殼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防碰撞傳感器,所述殼體設置有傳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傳感器設置於所述傳感器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防碰撞傳感器設置有兩個,所述殼體設置有兩個傳感器通孔,兩個防碰撞傳感器分別設置於兩個傳感器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設置有電源按鍵和電源電路板,所述電源電路板設置有接觸按鈕,所述殼體設置有電源按鍵通孔,所述電源按鍵一端與所述接觸按鈕接觸,另一端由所述電源按鍵通孔露出。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設置有音量旋鈕和音量調節電路板,所述音量調節電路板設置有音量調節轉盤,所述殼體設置有音量旋鈕通孔,所述音量旋鈕一端與所述音量調節轉盤連接,另一端由音量旋鈕通孔露出。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防碰撞傳感器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殼體。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源電路板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殼體。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音量調節電路板通過螺釘固定於所述殼體。
專利摘要智慧機器人的背部結構,包括殼體,還包括防碰撞傳感器,所述殼體設置有傳感器通孔,所述防碰撞傳感器設置於所述傳感器通孔。本實用新型是在智慧機器人的背部設置有防碰撞傳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測較矮的障礙物,避免機器人發生碰撞,保障智慧機器人行走的安全。
文檔編號B25J19/02GK202607680SQ20122016664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8日
發明者楚建中, 張洪 申請人:艾利和電子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