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02:56:11 1
專利名稱: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散熱器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散熱器的導熱體的結合結構。
背景技術:
傳統散熱模塊的散熱主要是通過導熱柱及多個散熱鰭片呈環形串接所組合成的散熱模塊。該散熱鰭片呈放射狀地環繞靠合於該導熱柱外圍,令該散熱鰭片於環繞導熱柱的一頂端形成與該導熱柱同軸心的一凹階,再將發光二極體的底板放置於凹階,據此完成散熱模塊的組設。
然而,上述散熱模塊的散熱鰭片大多是以焊接方式結合於導熱柱,由於散熱鰭片與導熱柱之間不易定位,故整體組合裝配方式複雜不便,造成製造成本高,不良率也高,此夕卜,焊接時通常以錫膏或黏接劑作為焊接結合的媒介,因此焊接媒介具有汙染性,故不符環保原則,再者,由於散熱鰭片與導熱柱之間須通過黏接劑或焊接劑而予以導熱,也影響熱傳導效率。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以通過擠壓形變的方式而令底板與導熱體之間產生緊密地結合。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以簡化組合裝配方式並提高良率,進而降低製造成本。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以避免使用焊接方式結合,可降低環境汙染而符合環保要求。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通過模具壓掣而進行擠壓結合,包括:
—導熱體,具有一內孔;以及
—底板,包含一底面及相對於該底面的一頂面,該底面受所述模具擋抵而令該底板暫置在該導熱體的內孔中;
其中,所述模具壓掣該導熱體,該導熱體產生變形並抵擠該底板,以使該底板與該導熱體相互結合。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還包括多個散熱鰭片,該導熱體的外緣具有多個溝槽,該些散熱鰭片分別結合在該些溝槽中。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底板的外形對應該內孔的形狀。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底板的尺寸等於或小於該內孔的尺寸。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所述模具包含一下模具及一上模具,該下模具擋抵並承載該底板,以令該底板暫置在該導熱體的內孔中,該上模具則是壓掣該導熱體,使該導熱體產生變形。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所述模具壓掣該導熱體的端面。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上模具在對應壓掣該導熱體之處具有一凸塊,該凸塊壓掣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且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產生變形而抵擠該底板。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具有受所述模具壓掣的一凹痕。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上模具同時壓掣該導熱體的端面及該底板的表面,該導熱體及該底板均產生變形並相互抵擠,以令該底板與該導熱體相互結合。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上模具在對應壓掣該導熱體及該底板之處具有一凸塊,該凸塊壓掣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及該底板的外緣。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具有受該凸塊所壓掣的一凹痕,該底板的外緣也均具有受該凸塊所壓掣的另一凹痕,該二凹痕呈相鄰並列。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上模具具有對應壓掣該導熱體的一凸塊,且該上模具有對應壓掣該底板另一凸塊。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導熱體具有受該凸塊壓掣的一凹痕,該底板也具有受該另一凸塊所壓掣的一凹痕,該二凹痕呈分隔並列。
上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中,該上模具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凸塊,該導熱體或該底板對應具有呈間隔的凹痕。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的導熱體及底板之間是通過模具而產生緊密地結合,其模具可壓掣導熱體或同時壓掣導熱體與底板,以使導熱體或兩者產生變形,以相互抵擠而緊密地結合,故不需使用焊接或其他黏合劑,可簡化散熱器的組設方式及工藝,並降低製造成本,增加本發明的實用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1本發明的散熱器的立體外觀示意圖2本發明的散熱器的導熱體與底板的立體分解圖3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的組合示意圖4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的壓掣示意圖5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擠壓變形的結合示意圖6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壓掣後的組合剖視圖7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壓掣後的立體外觀示意圖8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二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9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二實施例的壓掣示意圖10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擠壓變形的結合示意圖11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三實施例的壓掣示意圖12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三實施例擠壓變形的結合示意圖13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三實施例的俯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
I散熱器
10導熱體
100 間隙
11 內孔
12 溝槽
13、13a、13b 凹痕
131凹痕深度
20、20a、20b 底板
21 底面
22 頂面
23a、23b 凹痕
30散熱鰭片
40、40a 間隙
41、41a 下模具
42、42a 上模具
421、421a、422b 凸塊
422b 凸塊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配合
如下,然而所附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請參照圖1及圖3,分別為本發明的散熱器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及導熱體與底板的立體分解圖;本發明的散熱器I包括一導熱體10、一底板20及多個散熱鰭片30,且該導熱體10及該底板20之間是通過一模具40而進行擠壓結合,並在該導熱體10的端面形成有一凹痕13。
該導熱體10具有一內孔11,本實施例中,該導熱體10為一中空柱狀體,但不以此為限。該導熱體10的外緣具有多個溝槽12,該些散熱鰭片30是分別結合在該些溝槽12中,該底板20則是結合在該內孔11中;該底板20的外形是對應該內孔11的形狀,且該底板20的尺寸是等於或略小於該內孔11的尺寸。
請續參照圖3至圖5,分別為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的組合示意圖、壓掣示意圖、及擠壓變形的結合不意圖;該底板20包含一底面21及相對於該底面21的一頂面22。該模具40包含一下模具41及一上模具42,該底面21受該下模具41擋抵及承載,以令該底板20暫置在該導熱體10的內孔11中,該上模具42是對該導熱體10的端面進行壓掣,令該導熱體10產生變形並抵擠該底板20,以使該底板20與該導熱體10相互結合。
於本實施例中,該上模具42系在對應壓掣該導熱體10的處具有一凸塊421,該凸塊421系壓掣該導熱體10的內孔11孔緣,且該導熱體10的內孔11孔緣系產生變形而抵擠該底板10。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中,該底板20的尺寸是略小於該導熱體10的內孔11孔徑,因此,進行壓掣前,該導熱體10及該底板20之間留有一間隙100,壓掣完成後,該間隙100則會因為該導熱體10的內孔11孔緣產生變形而抵擠該底板10,進而填滿該間隙100。
再請參照圖6及圖7,分別為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壓掣後的組合剖視圖及立體外觀示意圖;待該模具40壓掣完成後,該底板20即與該導熱體10之間產生緊密地結合,另外,該上模具42具有一凸塊421,如圖所示模具40壓掣完成後,該導熱體10的內孔11孔緣則具有受該上模具42的凸塊421壓掣過的凹痕13,且該凹痕13明顯具有一凹痕深度131。
請續參照圖8至圖10,分別為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二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壓掣示意圖、及擠壓變形的結合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模具40a包含一下模具41a及一上模具42a,底板20a的底面21a受該下模具41a擋抵及承載,以令該底板20a暫置在導熱體IOa的內孔Ila中,該上模具42a是對該導熱體IOa的端面進行壓掣,令該導熱體IOa產生變形並抵擠該底板20a,進而緊密地結合該底板20a與該導熱體。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該上模具42a是同時壓掣該導熱體IOa的端面及該底板20a的表面,該導熱體IOa及該底板20a均產生變形並相互抵擠,以令該底板20a與該導熱體IOa相互結合。
更詳細地說,該上模具42a是在對應壓掣該導熱體IOa及該底板20a之處具有一凸塊421a,該凸塊421a是同時壓掣該導熱體IOa的內孔Ila孔緣及該底板20a的外緣,以使該導熱體IOa及該底板20a均產生變形並相互抵擠。
待該模具40a壓掣完成後,該底板20a即與該導熱體IOa之間產生緊密地結合,另夕卜,該導熱體IOa的內孔Ila孔緣具有受該凸塊421a所壓掣的凹痕13a,該底板20a的外緣也均具有受該凸塊421a所壓掣的另一凹痕23a,該二凹痕13a、23a是呈相鄰並列。
請再參照圖11及圖12,分別為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三實施例的壓掣示意圖、及擠壓變形的結合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於該上模具42b是具有對應壓掣該導熱體IOb的一凸塊421b,且該上模具42b有對應壓掣該底板IOb的另一凸塊422b,因此,該導熱體IOb具有受該凸塊421b壓掣的一凹痕13b,該底板也具有受該另一凸塊422b所壓掣的一凹痕23b,該二凹痕13b、23b為呈分隔並列。
請同時參照圖13,為本發明的導熱體與底板第三實施例的俯視圖;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上模具可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凸塊,據此,則該導熱體或該底板對應具有呈間隔的凹痕。在第三實施例中,當其上模具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凸塊時,則其導熱體IOb對應具有呈間隔的凹痕13b,同樣地,該底板20b系也對應具有呈間隔的凹痕23b。
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通過模具壓掣而進行擠壓結合,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導熱體,具有一內孔;以及 一底板,包含一底面及相對於該底面的一頂面,該底面受所述模具擋抵而令該底板暫置在該導熱體的內孔中; 其中,所述模具壓掣該導熱體,該導熱體產生變形並抵擠該底板,以使該底板與該導熱體相互結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多個散熱鰭片,該導熱體的外緣具有多個溝槽,該些散熱鰭片分別結合在該些溝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底板的外形對應該內孔的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底板的尺寸等於或小於該內孔的尺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包含一下模具及一上模具,該下模具擋抵並承載該底板,以令該底板暫置在該導熱體的內孔中,該上模具則是壓掣該導熱體,使該導熱體產生變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模具壓掣該導熱體的端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模具在對應壓掣該導熱體之處具有一凸塊,該凸塊壓掣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且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產生變形而抵擠該底板。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具有受所述模具壓掣的一凹痕。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模具同時壓掣該導熱體的端面及該底板的表面,該導熱體及該底板均產生變形並相互抵擠,以令該底板與該導熱體相互結合。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模具在對應壓掣該導熱體及該底板之處具有一凸塊,該凸塊壓掣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及該底板的外緣。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導熱體的內孔孔緣具有受該凸塊所壓掣的一凹痕,該底板的外緣也均具有受該凸塊所壓掣的另一凹痕,該二凹痕呈相鄰並列。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模具具有對應壓掣該導熱體的一凸塊,且該上模具有對應壓掣該底板另一凸塊。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導熱體具有受該凸塊壓掣的一凹痕,該底板也具有受該另一凸塊所壓掣的一凹痕,該二凹痕呈分隔並列。
14.根據權利要求7、10或12所述的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模具具有間隔設置的多個凸塊,該導熱體或該底板對應具有呈間隔的凹痕。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散熱器的導熱體緊密結合結構,其通過模具壓掣而進行擠壓結合,包括導熱體及底板,導熱體具有內孔,底板包含底面及相對於底面的頂面,底面受模具擋抵而令底板暫置在導熱體的內孔中,其中,模具壓掣導熱體,導熱體產生變形並抵擠底板,以使底板與導熱體相互結合;藉此令底板與導熱體之間產生緊密地結合。本發明的導熱體及底板之間是通過模具而產生緊密地結合,其模具可壓掣導熱體或同時壓掣導熱體與底板,以使導熱體或兩者產生變形,以相互抵擠而緊密地結合,故不需使用焊接或其他黏合劑,可簡化散熱器的組設方式及工藝,並降低製造成本,增加本發明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H01L33/64GK103165804SQ20111043387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陳世明 申請人:陳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