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06:40:37 4
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葉輪設置在泵體的泵腔內,所述葉輪的前蓋板為曲面結構、其後蓋板為平面結構,所述葉輪的後蓋板中部位置設有突出所述後蓋板平面的口環,所述泵體的泵腔內壁相應位置設有與所述口環相適配的凹槽;所述葉輪的後蓋板的下部設有貫穿後蓋板的平衡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過採用在葉輪後蓋板上設置口環結構和平衡孔,可以實現電磁泵運行過程中葉輪依靠液體壓力達到自動平衡,不會來回擺動,從而起到保護葉輪不受損壞的作用,延長葉輪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磁力泵【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磁力泵主要由泵頭、磁力傳動器、電動機、連接底板等幾部分零件組成。磁力泵磁力傳動器由外磁轉子、內磁轉子及不導磁的隔離套組成,當電動機帶動外磁轉子旋轉時,磁場能穿透空氣隙和非磁性物質,帶動與葉輪相連的內磁轉子作同步旋轉,實現動力的無接觸同步傳遞,將容易洩露的動密封結構轉化為零洩漏的靜密封結構。由於泵軸、內磁轉子被泵體、隔離套完全封閉,從而能夠徹底解決「跑、冒、滴、漏」問題。
[0003]現有的磁力泵通常採用付葉片平衡結構,這樣不能起到準確的平衡作用,會導致葉輪前後擺動,長期使用很容易導致葉輪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磁力泵葉輪平衡性差、容易損壞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6]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葉輪設置在泵體的泵腔內,所述葉輪的前蓋板為曲面結構、其後蓋板為平面結構,所述葉輪的後蓋板中部位置設有突出所述後蓋板平面的口環,所述泵體的泵腔內壁相應位置設有與所述口環相適配的凹槽;所述葉輪的後蓋板的下部設有貫穿後蓋板的平衡孔。
[0007]所述葉輪的後蓋板的面積大於其前蓋板的面積。
[0008]所述口環與泵腔內側壁上相應凹槽之間的間隙大於所述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
[0009]所述口環的寬度大小為8?24mm。
[0010]所述平衡孔的直徑大小為6?18mm。
[001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2]磁力泵運行時,液體從進液口進入,經由泵腔內的葉輪,並從出液口流出。
[0013]由於葉輪的後蓋板的面積大於前蓋板的面積,所以葉輪的前蓋板和後蓋板受到的液體壓力不相等,壓力大一側的液體推動葉輪向壓力小一側方向移動:由於後蓋板腔內液體的壓力與前蓋板腔內液體的壓力相互抵消,平衡壓力腔內液體的壓力推動葉輪向前蓋板方向移動。
[0014]隨著葉輪向前移動,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逐漸增大,平衡壓力腔內的液體通過平衡孔洩壓,這樣平衡壓力腔內的壓力急劇減小,當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達到某個值時,即是葉輪當前前蓋板所受液體壓力等於後蓋板所受液體壓力。
[0015]這時葉輪將不再移動,並保持這個狀態不變,達到葉輪的自動平衡。[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7]通過採用在葉輪後蓋板上設置口環結構和平衡孔,可以實現電磁泵運行過程中葉輪依靠液體壓力達到自動平衡,不會來回擺動,從而起到保護葉輪不受損壞的作用,延長葉輪的使用壽命。
[0018]將口環與泵腔內側壁上相應凹槽之間的間隙設置成大於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可以起到加快葉輪達到自動平衡狀態的速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磁力泵葉輪部分的內部結構剖視圖;
[0021]圖中:
[0022]1、進液口,2、出液口,3、泵體,4、葉輪,5、前蓋板腔,6、後蓋板腔,7、平衡壓力腔,8、平衡孔,9、口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24]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可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葉輪4設置在泵體3的泵腔內,葉輪4的前蓋板為曲面結構、其後蓋板為平面結構,葉輪4的後蓋板中部位置設有突出後蓋板平面的口環9,泵體3的泵腔內壁相應位置設有與口環9相適配的凹槽;葉輪4的後蓋板的下部設有貫穿後蓋板的平衡孔8。
[0025]葉輪4的後蓋板的面積大於其前蓋板的面積。
[0026]口環9與泵腔內側壁上相應凹槽之間的間隙大於所述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
[0027]口環9的寬度大小為8?24mm。
[0028]平衡孔8的直徑大小為6?18mm。
[0029]具有上述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的磁力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0]磁力泵運行時,液體從進液口 I進入,經由泵腔內的葉輪4,並從出液口 2流出。
[0031]由於葉輪4的後蓋板的面積大於前蓋板的面積,所以葉輪4的前蓋板和後蓋板受到的液體壓力不相等,壓力大一側的液體推動葉輪4向壓力小一側方向移動:由於後蓋板腔6內液體的壓力與前蓋板腔5內液體的壓力相互抵消,平衡壓力腔7內液體的壓力推動葉輪4向前蓋板方向移動。
[0032]隨著葉輪4向前移動,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逐漸增大,平衡壓力腔7內的液體通過平衡孔8洩壓,這樣平衡壓力腔7內的壓力急劇減小,當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達到某個值時,即是葉輪4當前前蓋板所受液體壓力等於後蓋板所受液體壓力。
[0033]這時葉輪4將不再移動,並保持這個狀態不變,達到葉輪的自動平衡。
[003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採用在葉輪後蓋板上設置口環結構和平衡孔,可以實現電磁泵運行過程中葉輪依靠液體壓力達到自動平衡,不會來回擺動,從而起到保護葉輪不受損壞的作用,延長葉輪的使用壽命。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葉輪(4)設置在泵體(3)的泵腔內,所述葉輪(4)的前蓋板為曲面結構、其後蓋板為平面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葉輪(4)的後蓋板中部位置設有突出所述後蓋板平面的口環(9),所述泵體(3)的泵腔內壁相應位置設有與所述口環(9)相適配的凹槽;所述葉輪(4)的後蓋板的下部設有貫穿後蓋板的平衡孔(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葉輪(4)的後蓋板的面積大於其前蓋板的面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口環(9)與泵腔內側壁上相應凹槽之間的間隙大於所述後蓋板下側壁與泵腔內側壁之間的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口環(9)的寬度大小為8?24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磁力泵葉輪軸向力平衡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平衡孔(8)的直徑大小為6?18mm。
【文檔編號】F04D29/66GK203783959SQ201420011500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8日
【發明者】孫守洪 申請人:陳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