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致動器的靜電馬達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18:45:32
專利名稱:包括致動器的靜電馬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一種靜電馬達,所述靜電馬達特別地被包括在計 時器中以便驅動其移動.更特別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靜電致動器
的靜電馬達,所述靜電致動器例如為交叉指型梳狀(interdigited comb)致動器.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特別是在WO專利No. 2004/081695中,已公知地 披露了一種在矽片中製成的微型馬達,所述專利在此作為參考被引用. 在該文獻中,該馬達是通過對矽層進行蝕刻而製成的。該馬達包括帶 齒的驅動輪和致動指部,所述致動指部與所述輪的齒協同作用而導致 其旋轉.每個致動指部在移動過程中被緊固到活動(mobile)梳上, 所述活動梳相對於固定梳而作為電壓V的函數進行移動.
這種類型的交叉指型梳狀致動器通常用於進行低功率機械致動, 例如用於光學開關中,且它們的運行通常並不是為了實現最大效率, 而是被優化以便實現最短的致動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要使用大量能 量為該致動器提供功率,多餘的能量在致動階段結束時即被去除.就 節能而言這遠非是一種最佳方案.
計時器通常由容量相對有限的電池供電,當這種類型的致動器被 整合在計時器中時,計時器移動馬達的功率消耗非常關鍵且因此必須 儘可能降低這種消耗.
EP專利No. 1, 793, 208披露了一種包括靜電致動器的伺服機構, 所述靜電致動器包括第一固定電極結構和第二電極結構,所迷第二電 極結構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電極結構具有可根據 該活動電極結構的位置而產生變化的靜電電容.所述伺服機構還包括 低壓電源如電池和由該電池供電的升壓電路.該升壓電路被連接以便 在兩個電極結構之間產生電壓,從而在該回定電極結構與該活動電極 結構之間產生靜電力,
根據該現有技術文獻的教導,有可能通過在所述電極結構之間施加具有"適當電壓(right voltage)"的脈衝並使其"持續適當的時 間(right duration) w的方式優化該伺服機構的功率消耗.為了實 現這一點,該伺服機構還具有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用於將具有可 變持續時間的控制脈衝供應至升壓電路.如果所述活動結構的位移幅 度小於閾值,則該調節裝置會供應時間更長的控制脈衝,且如果所述 活動結構的位移幅度高於所述閾值,則該調節裝置會供應時間更短的 控制脈衝.
根據所述文獻,所述升壓電路是逐步升壓的充電器(step-up charger)型電感電路.因此,並未設置用於產生確定電位差的電壓發 生器.在這種類型的電路中,控制脈衝的持續時間既會影響由升壓電 路供應的脈衝的持續時間又會影響電壓的行為.特別是,不可能與該 輸出脈衝的持續時間無關地改變輸出電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提供這樣一種靜電馬達來克服上述缺點的, 所述靜電馬達包括靜電致動器,且其中降低了馬達驅動過程中的功率 消耗,
因此,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致動器的靜電馬達,所述致動器具有 固定電極結構和活動電極結構,且所述活動電極結構旨在在被施加於 所述電極結構之間的靜電力的效應下從被稱作靜止位置的第一位置向 被稱作完全位移位置的第二位置進行循環移動,且隨後在沒有所述靜 電力的情況下返回所述靜止位置,所述馬達進一步包括並勵裝置 (shunt means ),所述並勵裝置被連接在所述固定電極結構與所述活 動電極結構之間,從而使得一旦所述活動電極結構到達所述完全位移 位置,則對所述電極結構進行循環放電從而去除所述靜電力,且所述 馬達進一步包括發生器,所述發生器被連接在所述固定電極結構與所 述活動電極結構之間,從而通過在所述活動電極位於所述靜止位置處 時開始進行充電的方式對所述電極結構進行循環充電,所述電極結構 所具有的靜電電容作為所述活動電極結構沿所迷完全位移位置的方向 行進離開所述靜止位置的路徑的嚴格遞增函數而進行變化.所述馬達 的特徵在於,所述發生器是被設置以便產生確定電壓的電壓發生器, 且特徵在於, 一旦所述發生器已將為了完成循環同時以足夠的速度驅動所述馬達所需的靜電能量供應給所述致動器,則所迷發生器停止對 所述電極結構的充電,即所述發生器在所述活動電極結構已到達所述 完全位移位置之前停止充電.
該靜電馬達比現有的解決方案更為高效,原因在於所產生脈衝的 持續時間作為為了驅動所迷馬達所必需的電功率的函數受到調節,同 時還考慮到了由所述發生器供應的電壓.
根據一種有利的變型,所述電壓發生器包括用於從至少兩個電平 且優選從四個確定電壓電平中選擇脈衝電壓電平的裝置,和用於在與 所選擇的電壓電平相關聯的確定時間範閨內調節脈衝持續時間的裝 置.通過選擇電壓電平,可使該電壓發生器與所述靜電馬達所處的外
部條件,例如表的磨損條件,相適應.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例,所述靜電馬達還包括用於測量所述活動
電極結構的位移的裝置,且所述靜電馬達包括用於在所述活動電極結 節裝i,在所述優^位置,,所述電極結構相對於所述靜止位置處所
產生的電容增量等於c"' = ^^+c:《J'Q .
該解決方案的最大優點在於所述解決方案在高電壓的極短脈衝 持續時間與低電壓的極長脈衝持續時間之間實現了折衷.實際上,一
方面來說,由於通過由所迷電壓發生器供應的能量對寄生電容進行充 電,因此電壓越低,則損失的能量越少.另一方面,脈衝持續時間越 長,則致動器的電極結構的充電量越大.因此,保持儘可能短的脈衝 持續時間以便將致動器電極中的靜電損失降至最小程度也是很重要 的.其解決方案在於對於寄生電容與實際電容之間的給定比率而言, 尋找這樣一種折衷方案,以獲得儘可能最低的電壓從而實現優化的脈 衝持續時間.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例,通過被連接至所述致動器的供應端子的 電荷泵對所述致動器電極結構進行充電,當達到優化的瞬態電容時, 使該電荷泵斷開連接.該解決方案確保了將馬達致動階段以外的能量 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根據一個有利的實施例,所述靜電致動器是具有交叉指型梳狀裝 置的致動器。
所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閱讀藉助非限制性實例並結合附圖給出的 本發明的下述具體實施方式
將會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和優 點,其中
圖1示出了計時器的框圖,所述計時器包括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
施例的靜電馬達;
圖2是交叉指型梳狀致動器的簡化頂視圖,所述致動器形成了根
據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的靜電馬達的其中一個構成部分;
圖3是圖2所示交叉指型梳狀致動器的示意性剖視圖;和 圖4是示出了圖2和困3所示致動器的電極結構中所涉及的靜電 能量與活動電極結構的位置之間的函數關係的曲線困.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僅通過非限制性實例並結合圖l至圖4對本發明進行描述.
圖1示出了框圖形式的計時器,圖中特別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 元件。該計時器包括裝配有指示時間信息的指針2的刻度盤1.該指針 由一組齒輪3驅動,所述齒輪與靜電馬達5的機械接口 4嚙合.藉助 於靜電致動器10對該馬達進行致動.通過電脈衝為該致動器提供功率, 在本實例中,所述電脈衝是藉助於由電子器件7控制的電荷泵8獲得 的.有利地,圖1所示的元件4、 5、 7、 8和10成一整體.
圖2和圖3示例性地示出了靜電致動器IO的特定實施例,所迷致 動器具有能夠驅動圖1所示靜電馬達5的交叉指型梳狀裝置12.該致 動器IO是在晶體材料板或非晶體材料板,如矽片,上飪刻而成的.該 致動器IO優選用於通過掣子(click) 16驅動帶齒的轉子(未示出) 進行旋轉,所述掣子可沿縱向方向Al進行移動,從而形成MEMS(微機 電系統)型的微型馬達,
在該實例中,晶片14是絕緣體上矽(SOI)型晶片且包括厚矽基 板20、絕緣氧化矽中間層22和具有比基板20更小的厚度的頂部矽層 18,
致動器10此處在晶片14上佔據著大體上呈矩形的表面.該致動 器在大體上呈矩形的殼體23中延伸,所述殼體在頂層18中且在中間 層22中是中空的.該殼體包括位於頂層18中的笫一框架和第二框架, 所述笫一框架被稱作固定電極結構24,所述第二框架被稱作活動電極
7結構26,所述活動電極結構沿著與基板20的平面平行的縱向方向Al 進行移動.該活動電極結構26通過位於前部的兩個彈性返回元件28 和位於後部的兩個彈性返回元件30而返回靜止位置,所述彈性返回元 件是由將該活動電極結構26連接至位於基板20上的固定錨回裝置31 的柔性梁形成的.這些固定錨回裝置31被制於頂層18中且被電連接 至頂層18的被布置在殼體23周圍的部分.
通過被施加在固定電極結構24與活動電極結構26之間的電壓導 致活動電極結構26產生位移.根據如圖所示的實例,固定電極結構24 被置於電位V下,而活動電極結構26被連接至晶片14的其餘部分, 所述其餘部分被接地.
還可以看到該固定電極結構24具有中心梁32和橫向支路34, 所述中心梁在致動器IO的中心處沿縱向延伸,所述橫向支路在該中心 梁32的任一側上在側部延伸.橫向支路34還可被所屬領域技術人員 稱作"橫向梳"。活動電極結構26具有被布置在中心梁32的任一側 上的兩根縱向的側梁36、 38,和在固定電極結構24的橫向支路34之 間朝向該中心梁32延伸的橫向支路40.兩根側梁36、 38通過橫構件 42在前部處,即在圖2的左側處,進行連接,所述橫構件在前部處承 栽著掣子16.
交叉梳12被分別布置在橫向支路34、 40上.
為了在固定電極結構與活動電極結構之間產生確定電壓Ud,電荷
泵8 (圖1)必須將等於Cc"。(其中Cc她b是致動器電容)的電荷供 應給致動器IO.因而,所述被充電的致動器中所包含的靜電能量等於
兩個電極結構之間的電壓U與靜電力相關,該靜電力具有使該活 動電極結構沿完全位移位置的方向移動遠離靜止位置的效應.此外, 我們已經看到電極結構的電容與該活動電極的行進路徑存在嚴格遞 增函數關係.該電容因此在靜止位置處最小且在完全位移位置處最大. 該最小電容被稱作寄生電容(Cp),當活動電極結構從靜止位置移至完 全位移位置時出現的電容增加被稱作最大有效電容(C",.,).因此, 應該清楚地看到完全位移位置處的致動器的總電容等於"+C,cu.
圖4是在一次循環期間由電壓發生器供應給致動器的總能量的曲線圖.粗虛線所表示的曲線是根據現有技術的控制方法所供應的能量. 根據該方法,當活動電極結構位於靜止位置處時,電壓發生器被連接 至該致動器。被提供給該致動器的電荷導致活動電極結構沿其完全位 移位置的方向進行移動.當活動結構到達完全位移位置處時,該電壓 發生器致動器被斷開連接,且同時該並勵裝置被連接以便對致動器進 行放電並導致固定電極結構與活動電極結構之間的電壓降回零值.
從上文可以看出致動器電容與活動電極結構從其靜止位置產生 的位移存在類似嚴格遞增的函數關係.這也是為什麼圖4的曲線圖使 用致動器電容C^b作為橫坐標,而不是直接使用該活動電極結構位置 的原因.應該注意該曲線的軸在坐標點Cp處相交,且Cp為活動電極 結構位於靜止位置處時的致動器電容.該完全位移位置由對應於電容 Cp+C""的坐標點表示,還應該說明的是在圖4所示的實例中,假設 電容比Cp/C,"—,等於l,且還假設由發生器供應的電壓值U,為25伏特.
細虛線所表示的曲線在粗虛線曲線下方延伸,該細虛線曲線對應 於儲存在致動器電容器中的靜電能量.可以看到當活動電極結構位 於靜止位置處時,儲存在致動器中的靜電能量對應於由電壓發生器供 應的能量.換句話說,在靜止位置處,所有的供應能量都被用來對寄 生電容進行充電,相反地,當活動電極結構位於完全位移位置處時, 該致動器電容值為寄生電容值的兩倍,且所儲存的靜電能量值同樣也 會加倍。然而,應該注意到對應於由發生器供應的總能量的粗虛線 要遠高於細虛線,應該意識到粗虛線與細虛線之間的陰影線空間表 示該發生器所供應的已被轉化成機械能量的那部分能量.正如該曲線 圖所示,在該實例中,在循環結束時,實際上有三分之一的供應能量 被轉化成機械能量.另外三分之二的能量在通過並勵裝置使兩個電極 結構之間的電壓返回零值時被損失了 .
粗實線對應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供應的能量.根據該實 施例,如前所迷,當活動電極結構位於其靜止位置處時,該電壓發生 器被連接至致動器.然而,根據本發明,在該活動電極結構遠未到達 完全位移位置處之前,該致動器就與電壓發生器斷開了連接. 一旦致 動器與電壓發生器斷開連接,則保持恆定的致動器電荷,直至活動電 極結構到達完全位移位置.僅當到達該完全位移位置時,才通過並勵 裝置使電極結構之間的電壓返回零值,在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假設由 發生器供應的電壓112為32伏特 如圖4的曲線所示,在循環結束時,對於該實例所選擇的值而言, 由發生器供應的總能量對於電壓U2和對於電壓U,而言實際上是相同的 然而,這兩條曲線的形狀卻有著很大區別.亊實上,該實線曲線迅速 升高而在電壓發生器斷開連接時達到一個平臺,而虛線曲線的斜率則 直至該循環結束時都保持相同值.該實線曲線對應於致動器電容中積 聚的靜電能量.如前所述,可以看到當活動電極結構位於靜止位置 處時,積聚在致動器中的靜電能量對應於由電壓發生器供應的能量. 當活動電極結構移至位置C"f--在該位置處發生器斷開連接一時,儲存 在致動器中的靜電能量與致動器電容成比例關係地增加.然而,在同 一路徑上,由發生器供應的總能量更迅速地增加,且介於粗實線與細 實線之間的陰影線空間對應於由該發生器所供應的已被轉化成機械能 量的那部分能量。
如圖4的曲線所示, 一旦致動器和電壓發生器已斷開連接,則致 動器中所包含的靜電能量逐漸降低.這種能量的降低是電荷被保持恆 定而致動器電容規則增加的直接後果。顯然,致動器因此損失的靜電 能量被轉化成機械能.該曲線表明在該實例中,在該電壓發生器所 供應的能量中,實際上有45X的能量被轉化成機械能.另外55X的能量 在通過並勵裝置使兩個電極結構之間的電壓返回零值時被浪費了 .
圖4的曲線說明了為什麼根據本發明的靜電馬達的能量產量要優 於現有技術中的靜電馬達.申請人通過計算公式和經驗對兩種馬達都 進行了檢查,結果表明,從產量的角度來看,電荷泵與活動電極結構 斷開連接所處的優化位置是致動器與靜止位置相比的電容增量為 =+c。。, j.c,-c,時所處的位置.當然,應該意識到如果電荷泵 電壓足以在縮短的電荷泵連接時間期間供應所有必需的靜電能量的 話,則該位置僅是優化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特別簡單的實施例,靜電馬達包括控制裝置,
環中都供應相同的脈衝.預定的脈衝持續時間基於活動電極結構從靜 止位置移至優化位置所花費的預計時間.此外,由電荷泵供應的恆定 電壓被確定,從而使得每個脈衝都能提供為使該致動器以足夠的速度 完成一個循環所必需的靜電能量.應該指出的是優選在確定該電壓 時留出一定的餘量,從而使得可利用附加的少量能量應對在阻力轉矩 產生的任何波動,所述阻力轉矩會對抗馬達的運轉.可以看到,在該實例中,本發明的靜電馬達被用於驅動模擬手錶 的顯示構件.本申請的一個特徵在於,該靜電馬達應力能夠根據手錶 的磨損條件產生相當程度上的波動.此外,通常情況下,技術人員可 認為將致動器連接至顯示構件的機械系統的效率會隨著手錶使用年限 的增加而逐漸退化.為了防止這種變化損害手錶的適當運行,本發明
的有利實施例使得可使用至少一個調節環路來確定該電荷泵所供應脈 衝的電壓和持續時間.該調節環路包括用於測量活動電極結構的位移 的裝置,在該實例中,這些位移測量裝置甚至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 亊實上,該馬達包括位置測量裝置,所述位置測量裝置用於測量致動 器電容,或換句話說用於測量給定瞬間的活動電極位置,且該馬達還 包括用於測量由電荷泵供應的電流的裝置,所述裝置被用作測量活動 電極結構的瞬時速度的裝置,
在該實例中,位置測量裝置包括具有已知電容G的電容器,該電 容器與由兩個電極結構形成的電容Cc"串聯連接,且該位移測量裝置
還包括用於評估具有電容CA的電容器的兩個端子之間的電壓lh的裝
置。給定時刻下的電極結構的電容器Cc。。b與由電荷泵供應的確定電壓
Uo與電容器端子處的電壓U,之比存在以下關係
如果所選擇的電容C,相對於電極結構的電容Ce。,b而言是足夠大的,則 兩個電極結構之間的電壓實際上等於由電荷泵供應的電壓UD,在這種 條件下
另一種可選方式是,位置測量裝置可包括三個電容器並符合EP專 利No. 1, 793, 208所述的內容.
就速度測量裝置而言,在該實例中,這些速度測量裝置包括被連 接在電荷泵與致動器的兩個電極結構的其中一個電極結構之間的電流 檢測器,以便測量致動器電荷的速度增量.由於致動器電荷與電容成 比例關係,因此電流強度與電容的增加速度成比例關係,或更確切地 表示為如下公式
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在構成本實例主題的實施例中,由電荷泵供應的確定電壓U。可在
四個不同值之間切換,例如28、 40、 55和80伏特.該特徵使得在 位置測量裝置指示該致動器的能量不足以完成循環時,將由電荷泵供 應的電壓切換至更高的值.示例性地,該位置測量裝置可在其位移循 環結束時檢查該活動電極結構是否實際到達了完全位移位置.所述檢 查可例如通過就在通過被連接在電極結構之間的並勵裝置對所述電極 結構進行放電之前檢查致動器電容Cc。》b是否實際達到了 CP+C,"- 的值的 方式來實現。
在本實例中,可以看到該位移測量裝置不僅包括位置測量裝置, 而且還包括用於測量活動電極結構的速度的裝置.因此,根據本實例, 該位移測量裝置還用於實時檢查被供應給該致動器的能量是否足以使 其在足夠的速度下驅動該馬達.因此,在該實例中,速度測量裝置被 布置以便在電荷泵被連接至致動器的階段期間測量該活動電極結構的 速度.當由速度測量裝置測得的電流對應於比笫一閾值更低的速度時, 該調節裝置就會延長電荷泵與致動器的相連時間,使其超出為使該活 動電極結構到達優化位置通常所需的時間.
此外,該速度測量裝置還被設置以使得,對於將要由靜電馬達在 輸出端供應的給定轉矩而言,當被供應給致動器的能量的量不必要地 較高時,通過該速度測量裝置降低該能量的量.因此,當由速度測量 裝置測量到的電流對應於比第二閾值更高的速度時,該調節裝置通過 將由電荷泵供應的電壓切換至更低的值而做出反應.
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該位移測量裝置絕非必須由兩個部 件組成.實際上,根據笫一變型,這些裝置可限於位置測量裝置,而 在笫二變型中,相反地,這些裝置可限於速度測量裝置.還應該意識 到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易於在不偏離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發明 的保護範閨的情況下,對說明書中描述的本發明的多個實施例作出多 種改變和/或改進.
1權利要求
1、一種包括致動器(10)的靜電馬達(5),所述致動器(10)包括固定電極結構(24)和活動電極結構(26),所述活動電極結構被設置以便在被施加於所述電極結構(24、26)之間的靜電力的效應下從被稱作靜止位置的第一位置向被稱作完全位移位置的第二位置進行循環移動,且隨後在沒有所述靜電力的情況下返回所述靜止位置,所述馬達(5)進一步包括並勵裝置,所述並勵裝置被連接在所述固定電極結構(24)與所述活動電極結構(26)之間,從而使得一旦所述活動電極結構(26)到達所述完全位移位置,則對所述電度結構進行循環放電從而去除所述靜電力,且所述馬達(5)進一步包括發生器(8),所述發生器(8)被連接在所述固定電極結構(24)與所述活動電極結構(26)之間,從而通過在所述活動電極(26)位於所述靜止位置處時開始進行充電的方式對所述電極結構進行循環充電,所述電極結構所具有的靜電電容(CComb)作為所述活動電極結構(26)沿所述完全位移位置的方向行進離開所述靜止位置的路徑的嚴格遞增函數而進行變化,所述馬達(5)的特徵在於,所述發生器(8)是用於產生確定電位差(UD)的電壓發生器(8),且其特徵在於,一旦所述發生器(8)已將為了完成循環同時以足夠的速度驅動所述馬達(5)所需的靜電能量供應給所述致動器,則所述發生器(8)停止對所述電極結構的充電,即所述發生器(8)在所述活動電極結構(26)已到達所述完全位移位置之前停止充電。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靜電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靜電馬達 包括用於控制所述致動器(10)的功率供應的調節裝置(7),且其特 徵在於,所述調節裝置被設置以便在所述活動電極結構(26)大約位 於優化位置處時使所述發生器(8)停止對所述電極結構(24、 26)充 電,在所述優化位置處,所述電極結構的所述電容(Cc。,J等於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靜電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靜電馬達 包括用於測量所述活動電極結構的位移的裝置,且其特徵在於,所述 電壓發生器(8)可在多個預定輸出電壓(UD)之間進行選擇性切換, 且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裝置(7)被設置從而使得當所述活動電極 結構(26)在循環結束時並未到達所述完全位移位置時,通過所述調節裝置對所述電壓發生器(8)進行控制從而選擇更高的輸出電壓.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靜電馬達,其特徵在於,用於所述活動 電極結構(26)的所述位移測量裝置被設置以便測量所迷活動電極結 構的速度,且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裝置(7)被設置從而使得如果 所測得的活動電極結構速度過低,則通過所述調節裝置使所述電壓發 生器(8 )在超出所述優化位置的情況下延長對所述電極結構(24、 26 ) 進行充電的階段,以便防止為達到所述完全位移位置所需的時間過長.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靜電馬達,其特徵在於,用於所迷活動 電極結構(26)的所述位移測量裝置被設置以便測量所迷活動電極結 構的位置,且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裝置(7)被設置從而使得如果 所述活動電極結構(26)的靜止位置與測量位置之間的距離小於閾值, 則通過所述調節裝置使所述電壓發生器(8)在超出所述優化位置的情 況下延長對所述電極結構(24、 26)進行充電的階段,以便防止為達 到所述完全位移位置所需的時間過長.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靜電馬達,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壓發生 器(8)是電荷泵,所述電荷泵通過所述調節裝置(7)斷開連接以便 中斷所述致動器(10)的充電階段,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靜電馬達,其特徵在於,由所述電壓發 生器(8)供應的電壓(UD)可在至少四個電壓電平之間進行切換.
8、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馬達,其特徵在於,所 述致動器(10)是交叉指型梳狀致動器.
9、 包括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靜電馬達的手錶.
全文摘要
靜電馬達包括靜電致動器(10)和用於通過足以驅動所述馬達的能量對所述致動器進行致動的脈衝發生器(7、8),所述脈衝發生器適於確定脈衝電壓電平(UD)和縮短的脈衝持續時間,所述脈衝持續時間與該確定的電壓電平(UD)和為驅動所述馬達所需的電能之間存在函數關係,且所述脈衝持續時間與所述致動器的寄生電容(CP)和最大電容(Cact_n)之間存在函數關係,以便降低致動器中的靜電損失。
文檔編號H02N1/00GK101677221SQ20091017351
公開日2010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16日
發明者M·比西格 申請人:伊塔瑞士鐘錶製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