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UV光解除味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6:09: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除味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UV光解除味器。
背景技術:
光解催化氧化除臭是通過高能高臭紫外線(UV)光束照射惡臭氣體,改變惡臭氣體(如:氨、三甲胺、硫化氫等)的分子鏈結構,使無機或有機高分子惡臭化合物分子鏈,在高能紫外線光束照射下,降解轉變成低分子化合物或完全礦化生成CO2和H2O市面上的紫外除臭設備,作用對象單一,適用性低,除臭效果差且運行不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UV光解除味器,能夠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除臭效果差的問題,同時解決了除臭效果不徹底的問題。
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UV光解除味器,包括本體,所述本體頂面設置廢氣管和出氣管,所述廢氣管上端開口處設置快速接頭、下端設置電動調節閥;所述廢氣管內設置氣體流量傳感器,所述廢氣管下端依次通過進氣管道連接活性炭吸附室和UV光解室;所述UV光解室一側表面設置光觸媒塗層、另一側表面設置UV紫外線燈管;所述UV光解室底面設置電熱片、水浸傳感器和無臭空氣排氣管;所述無臭空氣排氣管連接空氣品質檢測儀,所述空氣品質檢測儀上端設置所述出氣管,所述出氣管上設置二次除臭管;所述出氣管、所述二次除臭管上均設置電磁閥;所述本體內還設置電控盒,所述電控盒內設置微處理器和控制器;所述本體表面設置顯示器和啟動按鈕;所述微處理器連接所述氣體流量傳感器、所述水浸傳感器、所述空氣品質檢測儀、所述顯示器、所述啟動按鈕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電磁閥、所述電動調節閥和電子開關,所述電子開關連接所述電熱片。
更進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吸附室內填充活性炭。
更進一步地,所述出氣管上的所述電磁閥設置在所述二次除臭管的上方,所述二次除臭管連接所述UV光解室的頂部。
更進一步地,所述光觸媒塗層為二氧化鈦材料塗層。
更進一步地,所述電熱片均勻鋪設在所述UV光解室的底面,所述水浸傳感器嵌設在所述電熱片內。
更進一步地,所述水浸傳感器與所述電熱片相接觸的表面設置隔熱材料。
更進一步地,所述出氣管上端設置喇叭形出氣口。
有益效果
採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知的公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除臭效果好,除臭徹底。
2、對廢氣流量進行監測管理,使廢氣流量保持在除臭效果的最佳值上,利於快速徹底除臭。
3、對除臭後的無臭空氣進行監測,以保證符合排放標準,對於不符合排放標準的空氣回流進UV光解室進行二次除臭,保障除臭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性控制連接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分別代表:1-本體;2-廢氣管;3-出氣管;4-快速接頭;5-電動調節閥;6-氣體流量傳感器;7-活性炭吸附室;8-UV光解室;9-光觸媒塗層;10-UV紫外線燈管;11-電熱片;12-水浸傳感器;13-無臭空氣排氣管;14-空氣品質檢測儀;15-二次除臭管;16-電磁閥;17-電控盒;18-顯示器;19-啟動按鈕;20-喇叭形出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一種UV光解除味器,包括本體1,本體1頂面設置廢氣管2和出氣管3,廢氣管2上端開口處設置快速接頭4、下端設置電動調節閥5;廢氣管2內設置氣體流量傳感器6,廢氣管2下端依次通過進氣管道連接活性炭吸附室7和UV光解室8;UV光解室8一側表面設置光觸媒塗層9、另一側表面設置UV紫外線燈管10;UV光解室8底面設置電熱片11、水浸傳感器12和無臭空氣排氣管13;無臭空氣排氣管13連接空氣品質檢測儀14,空氣品質檢測儀14上端設置出氣管3,出氣管3上設置二次除臭管15;出氣管3、二次除臭管15上均設置電磁閥16;本體1內還設置電控盒17,電控盒17內設置微處理器和控制器;本體1表面設置顯示器18和啟動按鈕19;微處理器連接氣體流量傳感器6、水浸傳感器12、空氣品質檢測儀14、顯示器18、啟動按鈕19和控制器,控制器連接電磁閥16、電動調節閥5和電子開關,電子開關連接電熱片11;活性炭吸附室7內填充活性炭;出氣管3上的電磁閥16設置在二次除臭管15的上方,二次除臭管15連接UV光解室8的頂部;光觸媒塗層9為二氧化鈦材料塗層;電熱片11均勻鋪設在UV光解室8的底面,水浸傳感器12嵌設在電熱片11內;水浸傳感器12與電熱片11相接觸的表面設置隔熱材料;出氣管3上端設置喇叭形出氣口20。
使用時,待除臭廢氣通過管道連接廢氣管2上端的快速接頭4。接通電源,按下啟動按鈕19,裝置內的電性元件通電進入工作狀態。待除臭廢氣經廢氣管2進入活性炭吸附室7,氣體流量傳感器6隨時監測廢氣流量,通過微處理器處理分析,控制器控制電動調節閥5對廢氣流量大小進行調節。經過活性炭吸附室7內活性炭吸附的廢氣而後進入UV光解室8,在UV光解室8內UV紫外線燈管10發出的UV紫外線光束照射並裂解惡臭氣體如:氨、三甲胺、硫化氫、甲硫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類,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鍵,同時廢氣中氧氣在二氧化鈦光觸媒塗層9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臭氧;呈游離狀態的汙染物分子與臭氧氧化結合成小分子無害或低害的化合物,如CO2、H2O等,從而達到充分除臭的目的。
UV光解室8內底部的水浸傳感器12對上述除臭過程產生的水分進行檢測,當積累的水達到設定感應值,微處理器處理水浸傳感器12的信號後通過控制器控制電子開關閉合,電熱片11加熱,將水蒸發成水蒸氣隨除臭後的無臭空氣進入的無臭空氣排氣管13內。
除臭後的無臭空氣經無臭空氣排氣管13進入空氣品質檢測儀14內進行檢測,微處理器分析空氣品質檢測儀14的分析結果,同時將分析結果通過顯示器18顯示。若符合排放標準則控制出氣管3上電磁閥16開啟、二次除臭管15上電磁閥16關閉;若不符合排放標準則控制出氣管3上電磁閥16關閉、二次除臭管15上電磁閥16開啟。出氣管3上的喇叭形出氣口便於排出潔淨的空氣。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會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