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04:09:02 3
專利名稱: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臭氧產生器的冷卻裝置,尤指一種利用冷卻油的迴路裝置。
已知技術中(參照圖2、圖3),臭氧產生器包括一內管1作為陽極,在其外表面上包覆一層陶瓷,用以保護管外壁;一外管2將內管1包圍著,作陰極,故內管1的外管壁及外管2的內管壁之間圍成一環形放電空間,這種臭氧產生器其電極管壁的冷卻僅是單純地使空氣自電極管壁一端流入並與管壁進行熱交換後再從另一端流出。是利用空氣作為冷卻介質,因熱傳導係數小,故需增加空氣氣流速才能達到有效冷卻管壁溫度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臭氧產生器以油為冷卻介質的冷卻裝置,用以提高冷卻兩電極管壁的冷卻效果,以提高臭氧產生率。
其目的在於在空氣流入口及經電極放電製得的臭氧流出口上分別設有一分流板,使空氣及臭氧的流入及流出的流路平均分散,而使空氣在放電電極間的空間內平均分配,而容易使空氣放電反應完成,即可提高臭氧產生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包括一內管1及一包圍內管1的外管2,其特徵在於有一冷卻管3包圍住外管2,且在臭氧產生器的兩端各設一連管5a,5b,將內管1的內部及冷卻管3的內壁與外管2的外壁所圍成的環形空間予以連通,並充滿冷卻油6;在由內管1外壁及外管2外壁所圍成的放電空間,在其空氣入口端8a及臭氧出口端8b分別蓋有一分流板7。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油作冷卻介質收存在封閉管內,由油冷卻媒吸收管壁的熱量變熱向較冷區傳導,完成熱量的被攜帶,油不斷流動、冷卻循環故可保持管壁溫度一定,不致使所產生的臭氧再被分解,降低產率。加之分流板的分流作用,可使空氣平均地分布於放電空間內,以提高臭氧產生率。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通過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A-A方向的剖示意圖。
參見圖2,3,一種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包括一內管1及一包圍內管1的外管2,其特徵在於有一冷卻管3包圍住外管2,且在臭氧產生器的兩端各設一連管5a,5b,將內管1的內部及冷卻管3的內壁與外管2的外壁所圍成的環形空間予以連通,並充滿冷卻油6;在由內管1外壁及外管2外壁所圍成的放電空間,在其空氣入口端8a及臭氧出口端8b分別蓋有一分流板7。其中冷卻管3將外管2隔開一間隔包圍著,且冷卻管3的外表面連接有很多散熱片4;在分流板7的園周上等間隔地設有眾多凹槽701,702……。
工作時,將空氣自右端進口管8a引入時,經分流板7將引入的氣流分散分別自各凹槽701,702……流入內管1的外壁及外管2的外壁所圍成的放電空間內,將空氣變成臭氧後,從另一端的分流板7流出,經出口管8b匯集而收集之。由於分流板7的分流作用,可使空氣平均地分布於放電空間內,以提高反應率,另外當部分經游離的空氣分子撞擊管壁而放熱,致管壁溫度升高時,由冷卻油6將熱量攜走,並因冷卻油的熱對流作用,使較熱的內管1內的冷卻油流向較冷區域,(即外管2的外壁及冷卻管3之間的區域)被冷卻,而此區域較冷的冷卻油填充入內管1的內部區域;此流動繼續進行,因而可保持管壁溫度一定,不致使所產生的臭氧再被熱分解,以致降低產生率。
權利要求1.一種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包括一內管(1)及一包圍內管(1)的外管(2),其特徵在於有一冷卻管(3)包圍住外管(2),且在臭氧產生器的兩端各設一連管(5a),(5b),將內管(1)的內部及冷卻管(3)的內壁與外管(2)的外壁所圍成的環形空間予以連通,並充滿冷卻油(6);在由內管(1)外壁及外管(2)外壁所圍成的放電空間,在其空氣入口端(8a)及臭氧出口端(8b)分別蓋有一分流板(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冷卻管將外管隔開一間隔包圍著,且冷卻管的外表面連接有很多散熱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其特徵在於分流板的園周上等間隔地設有眾多凹槽。
專利摘要一種臭氧產生器用油冷卻裝置包括一內管1及一包圍內管1的外管2,其特徵在於有一冷卻管3包圍住外管2,且在臭氧產生器的兩端各設一連管5a、5b,將內管1的內部及冷卻管3的內壁與外管2的外壁所圍成的環形空間予以連通,並充滿冷卻油6;在由內管1外壁及外管2外壁所圍成的放電空間,在其空氣入口端8a及臭氧出口端8b分別蓋有一分流板7。此裝置能有效地提高臭氧產生率。
文檔編號C01B13/11GK2201387SQ9421777
公開日1995年6月21日 申請日期1994年9月7日 優先權日1994年9月7日
發明者吳俊彥 申請人:吳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