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型客車橡膠吊掛試驗臺架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05:56:47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部件測試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輕型客車橡膠吊掛試驗臺架。
背景技術:
輕型客車橡膠吊掛是用於排氣系統,橡膠吊掛在選用時,需要通過橡膠吊掛的耐蠕變試驗來確定橡膠吊掛的性能。
現沒有汽車廠家對輕型客車的橡膠吊掛進行耐蠕變試驗,同時,也沒有專用的設備來進行輕型客車的橡膠吊掛進行耐蠕變試驗,因此,現使用的橡膠吊掛性能均由部件提供商來說明,無法滿足整車的需求且無法保證對產品質量的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型客車橡膠吊掛試驗臺架,以解決無法針對輕型客車的橡膠吊掛進行面蠕變試驗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輕型客車橡膠吊掛試驗臺架,包括臺架本體及負載;所述負載通過待試驗橡膠吊掛與所述臺架本體連接;
所述臺架本體包括底座、第一支撐梁、第二支撐梁及橫梁;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下端及所述第二支撐梁的下端均固定於所述底座上;所述橫梁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橫梁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梁的上端固定連接;
所述臺架本體還包括吊掛,所述吊掛固定於所述橫梁上,所述吊掛的軸向中線垂直於所述橫梁;
所述負載包括負載塊、負載吊鉤、第一負載支撐片、第二負載支撐片、第一連接軸及第二連接軸;
所述第一負載支撐片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負載支撐片上設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三通孔相對應,所述第一連接軸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四通孔相對應,所述第二連接軸穿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
所述負載吊鉤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連接軸掛接,所述負載吊鉤的下端與所述負載塊掛接。
所述第一支撐梁與所述第二支撐梁平行且垂直於所述底座。
所述橫梁的橫截面為槽形;在所述橫梁的兩側邊上均固定有吊掛,所述吊掛與所述橫梁通過焊接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軸與所述第二連接軸的形狀相同。
所述第一連接軸為T字形,且所述第一連接軸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用於與螺母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效的解決輕客橡膠吊掛耐蠕變試驗臺架問題,臺架本體上的橫梁前、後均可固定有吊掛,吊掛的間距、吊掛個數,可根據橡膠吊掛的孔距、個數進行適當調整,可實現多個吊掛軟墊同時試驗;不同形狀橡膠吊掛、不同孔距橡膠吊掛可共用一個臺架,節約開發臺架費用、節省試驗時間,縮短整車開發周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臺架本體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負載正視圖;
圖3為臺架本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處放大圖;
圖5為負載結構示意圖;
圖6為負載通過橡膠吊掛與臺架本體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7為負載通過橡膠吊掛與臺架本體連接結構另一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臺架本體,2負載,3橡膠吊掛,4橡膠吊掛,11底座,12第一支撐梁,13第二支撐梁,14橫梁,15吊掛,21負載塊,22負載吊鉤,23第一負載支撐片,24第二負載支撐片,25第一連接軸,26第二連接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限制。
本申請提供一種輕型客車橡膠吊掛試驗臺架,如圖1至圖7所示,包括臺架本體1及負載2;所述負載通過待試驗橡膠吊掛與所述臺架本體連接。
所述臺架本體1包括底座11、第一支撐梁12、第二支撐梁13及橫梁14;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下端及所述第二支撐梁的下端均固定於所述底座上;所述橫梁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梁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橫梁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梁的上端固定連接;在本申請中,底座為長方形板材結構,用於支撐本技術方案的吊掛試驗臺架的結構。
在本申請中,所述第一支撐梁與所述第二支撐梁平行且垂直於所述底座,第一支撐梁的高度與第二支撐梁的高度相同,在本申請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根據試驗的需要,將第一支撐梁的高度與第二支撐梁的高度不同。
臺架本體還包括吊掛15,所述吊掛固定於所述橫梁上,所述吊掛的軸向中線垂直於所述橫梁;所述橫梁的橫截面為槽形;在所述橫梁的兩側邊上均固定有吊掛,所述吊掛與所述橫梁通過焊接連接。在本申請中,位於橫梁兩側邊上的吊掛的數量及間距等均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適應的調整,以適應不同形狀及規格的橡膠吊掛,提高本技術方案的通用性。
所述負載2包括負載塊21、負載吊鉤22、第一負載支撐片23、第二負載支撐片24、第一連接軸25及第二連接軸26。
所述第一負載支撐片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負載支撐片上設置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三通孔相對應,所述第一連接軸穿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四通孔相對應,所述第二連接軸穿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
所述負載吊鉤的上端與所述第二連接軸掛接,所述負載吊鉤的下端與所述負載塊掛接。
所述第一連接軸與所述第二連接軸的形狀相同。所述第一連接軸為T字形,且所述第一連接軸的一端設置有外螺紋,用於與螺母螺紋連接。
具體連接方式為,如圖6所示的橡膠吊掛3為三角型三孔橡膠吊掛,將橡膠吊掛3上的兩個孔套入兩個吊掛中,橡膠吊掛3下方的孔,通過第一連接軸依次穿過第一通孔、橡膠吊掛下方的孔及第三通孔後由螺母固定連接;將第二連接軸穿過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後用螺母固定連接;將負載吊鉤的上端掛於第二連接軸上,將負載塊掛於負載吊鉤的下方,安裝好後的臺架放入恆溫箱內按試驗流程進行試驗。
如圖7所示的橡膠吊掛4為橢圓形兩孔橡膠吊掛,其中上面一個孔用於套接於吊掛上,下面的一個孔,通過第一連接軸依次穿過第一通孔、橡膠吊掛下方的孔及第三通孔後由螺母固定連接;將第二連接軸穿過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後用螺母固定連接;將負載吊鉤的上端掛於第二連接軸上,將負載塊掛於負載吊鉤的下方,安裝好後的臺架放入恆溫箱內按試驗流程進行試驗。
以上僅是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的描述,應當指出,由於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在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