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棉桃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14:40:12
專利名稱:摘棉桃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摘棉桃機的摘桃裝置。
霜後棉桃不能吐絮,為了減輕由此造成的產量和經濟損失,一般採用人工摘桃,但因棉花種植面積大,勞動力嚴重不足,故收效甚微,加之勞動力費用高,加大了種植戶的成本。為此,新疆兵團於1989年從原蘇聯引進了一臺CKO-2.4型背負式4行摘桃機。其每組摘桃裝置由一對攪龍和設於攪龍之間的一對摘輥組成,攪龍前端設有分禾器,兩摘輥相對前進方向左右對稱設置,兩摘輥前端低後端高,且後端相互靠近,摘輥前端通過調整件設於攪龍的前擋板上,摘輥後端穿過攪過後擋板與傳動裝置相連。上述摘桃機適於採摘等行距棉株,現在新疆乃至全國均採用寬窄行植棉,若要每組摘桃裝置採摘一行棉桃,那麼,在窄行上即30cm範圍內就無法配置兩組摘桃裝置,故每組摘桃裝置因間距所限只能採摘兩行棉桃,在採摘中,棉株倒伏較嚴重,致使下部棉桃漏摘,摘淨率較低,而且落桃較多,收穫率也較低,再者,含雜率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摘淨率較高、收穫率較高、含雜率較低的摘棉桃裝置。
一種摘棉桃裝置,包括一對攪龍,攪龍前端設有分禾器,兩攪龍之間設有兩對摘輥,位於內側的摘輥均高於外側的摘輥,且同側的一對摘輥後端相互靠近,摘輥前端設於攪龍前擋板上且其後端穿過攪龍的後擋板。
上述的摘棉桃裝置,兩對摘輥左右對稱,且摘輥後端高於前端。
上述的摘棉桃裝置,位於內側的摘輥之間設有拱板,拱板後端設於攪龍的後擋板上。
上述的摘棉桃裝置,拱板前端設有分禾器。
上述的摘棉桃裝置,摘輥前端通過銷軸式調整部件與攪龍前擋板相連。
因本實用新型在一對攪龍之間設置了兩對摘輥,且內側摘輥高於外側摘輥即呈「八」字形配置。於是就可將摘桃裝置的間距縮小至30cm左右,這樣的間距即可適應生產中寬窄行植棉的要求(寬窄行植棉要求60×30cm)。工作時,一個攪龍、一對摘輥對應一行棉株,一組摘桃裝置一次即可完成兩窄行棉桃的採摘,棉株倒伏較少,其漏桃率下降,從而提高了摘淨率,也降低了含雜率;位置高的摘輥利於棉桃落到攪龍內,降低了落桃率。若增設拱板,拱板可使棉桃分別落到兩側的攪龍內,進一步降低落桃率。若增設銷軸式調整部件,則可調整摘輥間距以適不同的行距和植株直徑。本實用新型的摘輥採用「八」字形配置,充分利用立體空間優勢,使得該裝置具有結構緊湊、合理、便於製造、安裝和適用性廣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述。
圖1為本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施例的左視圖。
參照
圖1~3,本實施例包括一對攪龍2,攪龍前端設有分禾器1,兩攪龍之間設有兩對摘輥3,摘輥後端高於前端,位於內側的摘輥均高於外側的摘輥即呈「八」字形配置,同側一對摘輥後端相互靠近,摘輥前端通過已有的銷軸式調整部件5與攪龍前擋板6相連,摘輥後端穿過攪龍的後擋板;內側的摘輥之間設有拱板4,拱板後端設於攪龍的後擋板上,拱板前端設有分禾器。
權利要求1.一種摘棉桃裝置,包括一對攪龍,攪龍前端設有分禾器,其特徵在於兩攪龍之間設有兩對摘輥,位於內側的摘輥均高於外側的摘輥,且同側的一對摘輥後端相互靠近,摘輥前端設於攪龍前擋板上且其後端穿過攪龍的後擋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摘棉桃裝置,其特徵在於兩對摘輥左右對稱,且摘輥後端高於前端。
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摘棉桃裝置,其特徵在於位於內側的摘輥之間為拱板,拱板後端設於攪龍的後擋板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摘棉桃裝置,其特徵在於拱板前端設有分禾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摘棉桃裝置,其特徵在於摘輥前端通過銷軸式調整部件與攪龍前擋板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摘棉桃裝置,包括一對攪龍,攪龍前端設有分禾器,兩撐龍之間設有兩對摘輥,位於內側的摘輥均高於外側的摘輥,且同側的一對摘輥後端相互靠近,摘輥前端設於攪龍前擋板上且其後端穿過攪龍的後擋板。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已有摘棉桃裝置存在摘淨率低、收穫率低、含雜率高的問題,具有結構緊湊、適用性廣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D46/00GK2419802SQ0023289
公開日2001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00年5月9日
發明者張鑫, 張新昌, 蘇克誠, 田學豔, 陳伯林, 蔡興德, 葉雲霞 申請人:石河子農業機械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