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及製備方法
2023-12-02 01:12:21 1
專利名稱: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及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及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以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臨床多為痰聲並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並稱。它是機體消除外界侵入呼吸道異物及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抵禦感染的一種保護性措施;與此相對,咳嗽太久、太甚又會對機體產生一定害處,它能使呼吸道感染擴散,呼吸道受損出血,甚則誘發自發性氣胸等。本病既可由外感六淫亦可由臟腑功能失調而引發,所謂「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中醫藥用於治療咳嗽的藥物,由於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了ー種副作用小、療效好,用於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及製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北沙參100-280份、竹浙100-150份、桑白皮100-230份、浙貝母100-180份、桔梗100-150 份、甘草 30-60 份。所述的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北沙參280份、竹浙150份、桑白皮230份、浙貝母180份、桔梗150份、甘草60份。所述的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及製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取原料藥北沙參280份、竹浙150份、桑白皮230份、浙貝母180份、桔梗150份、甘草60份,清洗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小時,然後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後,再文火煎煮2-3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勻,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5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服用方法:每天2次,一次用量150ml,3天ー療程,服藥後多在2天見效,1-2個療程治癒,本中藥湯劑特點是製備容易、服用方便、治癒率較高、療效快、易吸收、作用強、成本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發明所選用的原料藥中,北沙參甘淡,性寒、無毒,入肺、脾經,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幹、口渴;竹浙甘、寒,歸心、肺、肝經,清熱豁痰、定驚利竅;桑白皮甘、寒,入肺經,瀉肺平喘,行水消腫;浙貝母寒,苦,入肺經、心經,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用於風熱犯肺,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癧,瘡毒;桔梗平、苦、辛,入肺經,宣肺化痰、利咽、排膿;甘草甘、平,歸心、脾、肺、胃經,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緩解止痛、緩和藥性;諸藥共奏疏風清熱、清熱化痰、宣肺止咳之功,本發明湯劑適用於痰熱鬱肺、風熱犯肺,可迅速解除咳嗽氣促息粗、痰多色黃粘稠、面赤、ロ幹粘、舌質紅、舌苔黃,及咳逆喘息氣粗、痰黃或白、粘稠難咳、胸滿煩躁、發熱汗出、微惡寒、溲黃便幹、ロ渴欲飲的症狀,專藥專治,療效顯著。注意事項孕婦禁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原料藥北沙參280份、竹浙150份、桑白皮230份、浙貝母180份、桔梗150份、甘草60份。製法取原料藥北沙參280份、竹浙150份、桑白皮230份、浙貝母180份、桔梗150份、甘草60份,清洗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小時,然後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後,再文火煎煮2-3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 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勻,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5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2:原料藥北沙參190份、竹浙125份、桑白皮165份、浙貝母140份、桔梗125份、甘
草40份。製法取原料藥北沙參190份、竹浙125份、桑白皮165份、浙貝母140份、桔梗125份、甘草40份,清洗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小時,然後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後,再文火煎煮2-3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勻,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5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3:原料藥北沙參100份、竹浙100份、桑白皮100份、浙貝母100份、桔梗100份、甘
草30份。製法取原料藥北沙參100份、竹浙100份、桑白皮100份、浙貝母100份、桔梗100份、甘草30份,清洗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小時,然後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後,再文火煎煮2-3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勻,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5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實施例4 臨床試驗I. 一般資料臨床觀察100例病人均有明顯臨床症狀,並經臨床醫師確診,年齡18-65 歲。2.治療方法ロ服實施例I中藥湯劑,成人量每日二次,一次用量150ml,3天ー療程。3.治療標準治癒咳嗽、氣喘基本消失,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症狀明顯好轉,咳嗽、氣喘明顯減少。好轉症狀減輕,咳嗽減少,氣喘減輕。無效用藥前後症狀無改變。4.治療結果服藥後多在2天見效,1-2個療程治癒,100例患者中,78例治癒,好轉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6%。實施例5 典型病例範某,21歲,女,咳嗽,咳痰,痰液或白或黃,晨起或夜間較甚,服用該發明實施例I中藥湯劑,成人量每日二次,一次用量150ml,3天見效,2個療程治癒。實施例6 典型病例沈某,55歲,男,咳嗽,咳痰,痰液或白或黃,晨起或夜間較甚,服用該發 明實施例I中藥湯劑,成人量毎日二次,一次用量150ml,3天見效,I個療程治癒。
權利要求
1.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 北沙參100-280份、竹浙100-150份、桑白皮100-230份、浙貝母100-180份、桔梗100-150 份、甘草 30-60 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其特徵在於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 北沙參280份、竹浙150份、桑白皮230份、浙貝母180份、桔梗150份、甘草60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及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 取原料藥北沙參280份、竹浙150份、桑白皮230份、浙貝母180份、桔梗150份、甘草60份,清洗晾乾,粉碎成顆粒,加水浸泡I小時,然後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藥10倍量的水,武火煎沸後,再文火煎煮2-3小時,取煎液、濾過,第二次加原料藥8倍量的水,煎煮1-2小時,取兩次煎液,混勻,濾過,熱封袋中,每袋150ml,高溫滅菌,包裝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咳嗽的浙貝母中藥湯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北沙參100-280份、竹瀝100-150份、桑白皮100-230份、浙貝母100-180份、桔梗100-150份、甘草30-60份,本發明湯劑適用於痰熱鬱肺、風熱犯肺,可迅速解除咳嗽氣促息粗、痰多色黃粘稠、面赤、口乾粘、舌質紅、舌苔黃,及咳逆喘息氣粗、痰黃或白、粘稠難咳、胸滿煩躁、發熱汗出、微惡寒、溲黃便幹、口渴欲飲的症狀,專藥專治,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11/14GK102688404SQ20121019746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明者李良 申請人: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