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詞人姜夔簡介 姜夔是怎麼死的?
2023-12-08 21:35:11 2
姜夔這個名字只靠這反覆的比劃,就足以讓人印象深刻了。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大才子,寫的一手好詞文章。高中語文課本中,曾經將他的一首詞選入其中,就是那首《揚州慢·淮左名都》。這首詞是姜夔偶然路過揚州城,入揚州只見一片荒蕪悽涼,而再無當年的繁花似錦,心有所感,於是出此佳作。這首詞絕對是感慨今昔,哀嘆時事的佳作。能寫出這樣一首詞的人,不僅要有極高的文採和感悟力,必定也要有一定的人生經驗。
南宋紹興二十四年,姜夔在饒州鄱陽的一個落魄官宦家庭出生。他的父親是紹興十八年的進士,進士及第後先後任新喻縣丞,漢陽知縣。官位低,俸祿少,也沒什麼前途,所以姜夔年少之時過的是十分清貧的日子。
此前姜夔一直跟在父親身邊,隨其前往各地任職。但是在十四歲的時候,姜夔的父親就在知縣任上病逝,他於是依靠姐姐在漢川縣山陽村生活。在這個小山村的生活,一直過到他長大成人。
長大之後,姜夔回到饒州鄱陽參加科舉考試,一連靠了四次,全都名落孫山。幾次下來,姜夔心灰意冷,只能四處流浪寓居,居無定所。
姜夔先後在揚州、江淮包括湖南等地客居過一段時間。大概在淳熙十二年,四處寓居的姜夔與詩人蕭德藻相識。兩人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儘管姜夔當時生活貧苦,又沒有功名,但是因為欣賞他的才華,蕭德藻還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姜夔。
姜夔此後與蕭德藻一家傍鄰二居,在蕭德藻的介紹下,姜夔與另一位大詩人楊萬裡相識。又經楊萬裡介紹,與著名詩人範成大結交。
因為楊萬裡和範成大的不斷讚嘆,姜夔的名聲倒是響亮起來。姜夔在湖州住了十多年,在紹熙元年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白石道人」的稱號由此而來。
姜夔為人瀟灑不羈,儘管仕途不順,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姜夔,為其才情所折服,就連著名理學宗師朱熹和大詞人辛棄疾都對他青眼相加,十分欣賞。
雖然已經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但是姜夔此人生性灑脫,所以此後依然喜歡四處遊歷。在他去過的許多地方,大概合肥是他印象最深刻,也最割捨不得的一個地方。在這個地方,他曾經結實了兩位歌妓姐妹,彼此之間情深意厚,後來他做了很多詩詞,紀念這段美好時光。
據一些史料和傳說,姜夔與這對姐妹中的一個相愛生情,但是因為囊中羞澀,身家貧困,所以他無法將兩姐妹接到身邊。這段感情儘管無望,但是姜夔卻也無法輕易忘懷。所以在四處遊歷的時候,經常前往合肥,與這兩姐妹相會。在此期間,寫了非常多的詩詞,紀念自己的感情。
紹熙四年,四十歲左右的姜夔,結實了當時杭州的一位世家公子張鑑。張鑑是南宋大將張俊的諸孫,家境豪富,在杭州、無錫都有田宅。
儘管兩人身家相差極大,但是因為張鑑十分欣賞姜夔的才華,兩人倒成了知己好友。張鑑不希望姜夔的才華就此埋沒,甚至提出過要為姜夔捐官的建議。但是姜夔不希望用這種羞恥的方式進入仕途,所以婉拒了。這並沒有損害兩人的交情,姜夔仍然時常出入張鑑屋舍。
慶元二年,蕭德藻被侄子蕭時父迎歸池陽。而在此前,姜夔一直都依傍嶽父蕭德藻而居,蕭德藻這麼一走,姜夔也不願在湖州居住下去,於是便遷居杭州。此後便與知己好友張鑑相伴,在杭州終老。
在杭州定居期間,姜夔曾多次向南宋朝廷,呈上古典樂曲,雖然後來終於受到重視,朝廷破格讓他參加進士考試,但是仍然名落孫山,此後姜夔絕了入仕途之心,布衣終老。
嘉泰二年,姜夔在杭州的好友張鑑去世。姜夔的生活此後開始走下坡路,後來更因為杭州發大火,他的屋舍被燒光,此後的生活更為困苦。
嘉定十四年,流離一生的姜夔走完了他最後一段路,在朋友的資助下,葬於杭州錢塘門外的西馬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