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5:03:1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氣體發生器導流罩為帽體結構,其側壁上均布有多個側孔,現有技術的側孔通常是從外側向內衝壓,從而在導流罩的內腔壁上形成有毛刺,無法滿足產品裝配質量要求,且不利於高壓氣體的順暢排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它能夠避免使導流罩的內腔壁上產生毛刺,從而滿足裝配要求,有利於氣體從內排出。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它用於衝壓導流罩的側壁上的側孔,它包括:
凹模組件,所述凹模組件具有衝孔開始位置和衝孔結束位置;
凸模組件,所述凸模組件具有凸模基體部分以及安裝在凸模基體部分上的定位塊和至少一個衝孔組件,所述衝孔組件包括凸模滑塊和衝孔凸模,並且所述衝孔凸模安裝在所述凸模滑塊上,所述凸模滑塊滑配在凸模基體部分上;
凸模滑塊推動機構,所述凸模滑塊推動機構與凸模滑塊相連接,當凹模組件向下移動至衝壓開始位置時,所述凹模組件和所述凸模組件共同作用於已定位安置在定位塊上的導流罩,完成對導流罩的精定位;並且在凹模組件從衝壓開始位置繼續向下方向移動至衝壓結束位置的過程中,所述凸模滑塊推動機構動作,推動所述凸模滑塊使衝孔凸模從定位塊內嚮導流罩的側壁方向移動,從而衝壓導流罩側壁上的側孔。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凸模滑塊推動機構的具體結構,所述凸模滑塊推動機構包括下斜楔,所述下斜楔和相應的凸模滑塊之間設置有一對抵接在一起的斜面組,當在凹模組件從衝壓開始位置繼續向下方向移動至衝壓結束位置的過程中,下斜楔通過所述斜面組作用於所述凸模滑塊使所述凸模滑塊移動。
進一步為了使凸模滑塊復位,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還包括在凹模組件向上移動時使所述凸模滑塊復位的復位機構。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復位機構的具體結構,所述復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相應的凸模滑塊 和凸模基體部分之間的彈性件以及作用於凸模組件的底部的彈性組件,當凹模組件向上移動時,所述彈性組件使凸模組件向上移動,所述彈性件作用於所述凸模滑塊,使凸模滑塊向內移動。
進一步,所述彈性件為彈簧;和/或所述彈性組件包括頂杆和頂杆彈簧,所述頂杆的頂端抵在凸模組件上,所述頂杆彈簧的上端與頂杆的底端相抵,所述頂杆彈簧的下端固定抵接。
進一步為了有效排出衝孔凸模衝出的廢料,所述凹模組件包括凹模基體部分,所述凹模基體部分設置有配合導流罩的凹腔,並且所述凹模基體部分設置有與凹腔相連通的至少一個廢料通道,當凹模組件在衝壓開始位置和衝孔結束位置的移動過程中,所述衝孔凸模伸入或移出相應的廢料通道。
進一步為了很好地從廢料通道內排出廢料,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還包括用於對廢料通道內的廢料吸取的廢料吸取裝置。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廢料吸取裝置的具體結構,所述廢料吸取裝置包括工業吸塵器以及分別與相應的廢料通道相連的廢料輸送組件,所述廢料輸送組件與工業吸塵器相連。
進一步為了對導流罩進行很好地定位,所述凹模組件還包括導流罩頂壁壓實裝置,所述導流罩頂壁壓實裝置包括上壓塊、壓杆和彈性件,壓杆的下端部與上壓塊相連,彈性件作用於所述壓杆的上端,上壓塊滑動設置在凹腔內。
進一步,所述衝孔組件設置有多個,並且均布在以下斜楔的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上。
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導流罩在前道經過拉深成型後,由輔助機械手夾持,在模具打開狀態,預套在定位塊上,通過凹模組件和凸模組件共同作用將導流罩準備定位在定位塊上;凹模組件繼續下行,然後通過導流罩頂壁壓實裝置作用於導流罩的頂壁,將導流罩套在定位塊上,然後凹模組件繼續下行,凹模基體部分的凹模固定板和上壓塊一起套在工件上,直到凹模固定塊與凸模基體部分的下壓板接觸壓實,凹模組件到達衝孔開始位置;凹模組件繼續下行,凹模組件下行帶動凸模組件一同下行,凸模滑塊在下斜鍥的斜面上滑動,使凸模滑塊向外側運動,帶動衝孔凸模向外動作,完成衝孔動作,廢料由連接的廢料輸送組件排出,衝壓完成後,凹模組件上行,頂杆在頂杆彈簧等彈性元件的作用下,使凸模組件向上運動,凸模滑塊在彈性件的作用下,向內復位,凹模組件繼續上行,整個模具打開,通過機械手自動將加工好的側孔取出,準備下一次衝壓動作,這樣就完成了整個衝孔工序,在衝孔過程中,衝孔凸模是由內向外衝的,毛刺在外側,內腔壁上沒有毛刺,滿足產品裝配質量要求,有利於高壓氣體的順暢排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合模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它用於衝壓導流罩10的側壁上的側孔,它包括:
凹模組件,所述凹模組件具有衝孔開始位置和衝孔結束位置;
凸模組件,所述凸模組件具有凸模基體部分以及安裝在凸模基體部分上的定位塊1和至少一個衝孔組件,所述衝孔組件包括凸模滑塊2和衝孔凸模3,並且所述衝孔凸模3安裝在所述凸模滑塊2上,所述凸模滑塊2滑配在凸模基體部分上;
凸模滑塊推動機構,所述凸模滑塊推動機構與凸模滑塊2相連接,當凹模組件向下移動至衝壓開始位置時,所述凹模組件和所述凸模組件共同作用於已定位安置在定位塊1上的導流罩10,使導流罩10的內腔嵌入所述定位塊1,完成對導流罩的精定位;並且在凹模組件從衝壓開始位置繼續向下方向移動至衝壓結束位置的過程中,所述凸模滑塊推動機構動作,推動所述凸模滑塊2使衝孔凸模3從定位塊1內嚮導流罩10的側壁方向移動,從而衝壓導流罩10側壁上的側孔。
如圖1、2所示,所述凸模滑塊推動機構包括下斜楔4,所述下斜楔4和相應的凸模滑塊2之間設置有一對抵接在一起的斜面組,當在凹模組件從衝壓開始位置繼續向下方向移動至衝壓結束位置的過程中,下斜楔4通過所述斜面組作用於所述凸模滑塊2使所述凸模滑塊2移動。
如圖1、2所示,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還包括在凹模組件向上移動時使所述凸模滑塊2復位的復位機構。復位機構的結構可以如下:所述復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相應的凸模滑塊2和凸模基體部分之間的彈性件以及作用於凸模組件的底部的彈性組件,當凹模組件向上移動時,所述彈性組件使凸模組件向上移動,所述彈性件作用於所述凸模滑塊2,使凸模滑塊2向內移動,所述彈性件為彈簧5;所述彈性組件包括頂杆6和頂杆彈簧7,所述頂杆6的頂端抵在凸模組件上,所述頂杆彈簧7的上端與頂杆6的底端相抵,所述頂杆彈簧7的下端固定抵接。
如圖1、2所示,所述凹模組件包括凹模基體部分,所述凹模基體部分設置有配合導流罩的凹腔,並且所述凹模基體部分設置有與凹腔相連通的至少一個廢料通道8,當凹模組件在衝壓開始位置和衝孔結束位置的移動過程中,所述衝孔凸模3伸入或移出相應的廢料通道8;凹模基體部分具體包括凹模固定板801和上模板802,凹模固定板801安裝在上模板802內側,凹腔設置在凹模固定板801上。
如圖1、2所示,氣體發生器導流罩側孔衝壓模具還包括用於對廢料通道8內的廢料吸取的廢料吸取裝置,所述廢料吸取裝置可以為如下結構:所述廢料吸取裝置包括除塵器以及分別與相應的廢料通道相連的廢料輸送組件,所述廢料輸送組件與工業吸塵器相連。廢料輸送組件包括接頭81和廢料管82,接頭81安裝在相應的廢料通道8內,廢料管82與工業吸塵器相連。
如圖1、2所示,所述凹模組件還包括導流罩頂壁壓實裝置,所述導流罩頂壁壓實裝置包括上壓塊91、壓杆92和彈性件93,壓杆92的下端部與上壓塊91相連,彈性件93作用於所述壓杆92的上端,上壓塊91滑動設置在凹腔內。
所述衝孔組件設置有多個,並且均布在以下斜楔4的中心為圓心的圓周上,本實施例中,衝孔組件設置有六個。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導流罩10在前道經過拉深成型後,由輔助機械手夾持,在模具打開狀態,預套在定位塊1上,通過凹模組件和凸模組件共同作用將導流罩10準備定位在定位塊1上;凹模組件繼續下行,然後通過導流罩頂壁壓實裝置作用於導流罩10的頂壁,將導流罩10套在定位塊1上,然後凹模組件繼續下行,凹模基體部分的凹模固定板801和上壓塊91一起套在工件上,直到凹模固定塊與凸模基體部分的下壓板100接觸壓實,凹模組件到達衝孔開始位置;凹模組件繼續下行,凹模組件下行帶動凸模組件一同下行,凸模滑塊2在下斜鍥4的斜面上滑動,使凸模滑塊2向外側運動,帶動衝孔凸模3向外動作,完成衝孔動作,廢料由連接的廢料輸送組件排出,衝壓完成後,凹模組件上行,頂杆6在頂杆彈簧7等彈性元件的作用下,使凸模組件向上運動,凸模滑塊2在彈性件的作用下,向內復位,凹模組件繼續上行,整個模具打開,通過機械手自動將加工好的側孔取出,準備下一次衝壓動作,這樣就完成了整個衝孔工序,在衝孔過程中,衝孔凸模3是由內向外衝的,毛刺在外側,內腔壁上沒有毛刺,滿足產品裝配質量要求,有利於高壓氣體的順暢排出。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