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八大家龔自珍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
2023-11-09 10:23:02 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句詩,是中考和高考填空題中經常出現的句子,也是明清八大家詩歌《己亥雜詩。其五》中的名句。人們第一次聽龔自珍的名字,大多數都是從《己亥雜詩。其五》這首詩而起。這首詩中的奉獻精神,和形象的比喻讓後人第一次了解到龔自珍的一些思想情感。但是歷史上的龔自珍有著怎樣的一生?他又生活在什麼年代呢?
人物檔案
姓名:龔自珍
別稱:易簡、鞏祚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仁和
出生時間:1792年8月22日
去世時間:1841年9月26日
主要成就:創作《定庵文集》
主要作品:《定庵文集》《己亥雜詩》《國語注補》
官職: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禮部主事
清代乾隆五十七年,龔自珍在一個世代官宦家庭出生,為浙江杭州人人氏。他的祖父龔褆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父親龔麗正則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母親段馴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段玉裁的女兒。
龔自珍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勢必自幼就能受到非常正統的教育。而父母兩家的背景,使得他無論是在仕途還是在文學一道上,都比別人擁有更好的資源。
作為著名文學家的女兒,段馴自然不是一般只知道家長裡短的家庭主婦能比的。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母親,龔自珍從啟蒙教育開始就很好。他從八歲開始就學習《經史》、《大學》,十二歲跟隨外公段玉裁學習《說文》。
嘉慶十五年,龔自珍參加順天府鄉試,中副榜第28名。三年後再次參加,又落榜。同年七月,他的妻子因為誤診在徽州府署去世。科舉不順,又痛失親人,對龔自珍呢的打擊是巨大的。
1814年,龔自珍著《明良論》,猛烈抨擊君主專制制度,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這篇文被他的外公段玉裁看見,十分驚喜,認為文中的許多觀點,正切政治要害。
1815年,喪妻的龔自珍娶安慶知府何裕鈞侄孫女何吉云為繼妻。沒多久,祖父去世,龔自珍於是與家人動身回杭州守孝。
1818年,龔自珍應浙江鄉試,中舉人。第二年應會試,落選!這個時候,龔自珍已經二十八歲,後來與在京師與魏源一起隨文學家劉逢祿研讀《公羊春秋》。說到魏源,對年份不是很敏感的人,應該對龔自珍所處的時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
1820年,龔自珍再次參加會試,名落孫山後以舉人挑選為內閣中書。次年任國史館校對等官職。在默默無聞的十幾年中,他因為工作的關係,閱讀了內閣豐富的檔案和典籍,勾索舊聞,探討歷代得失,對時事有了十分深刻的見解。
1829年,龔自珍參加第六次會試,終於得以高中進士。他在殿試中撰《御試安邊撫遠疏》,針對新疆收復後的善後處理措施,使在場君臣無不大驚。最終以「楷法不中程」,不列優等,中三甲第十九名。
1839年,因為針砭時弊,最後被權貴排擠和打壓,龔自珍最後選擇辭官回鄉。在兩次來往京城浙江接還眷屬期間,龔自珍寫了著名的《己亥雜詩》。
1841年,龔自珍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執教,在他的父親去世之後,兼任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陽書院講習。1841末年,因突發疾病在丹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