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2 20:35:22 1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攪拌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混凝土,簡稱為「砼」: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骨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複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骨料;與水(可含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於土木工程。
混凝土的攪拌通常需要用到混凝土攪拌設備。目前,國內大型的混凝土攪拌設備都是先將砂子、石子、水、水泥及添加劑按配比直接混合在一起,然後再一次性通過攪拌設備將其攪拌開,然而,這種設備的內部攪拌機構是均勻轉動,從而規律性攪拌物料,導致物料攪拌周期長,且出現沙子或石子等沒有被攪拌開或沒有攪拌均勻,進而導致生產出的混凝土質量較差,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且大型的混凝土攪拌設備高大,上料困難,給工人的操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機箱(1),機箱(1)的內腔左右對稱設有隔板(2),隔板(2)上設有若干通孔(13),隔板(2)把機箱(1)的內腔分隔成攪拌腔(4)和兩個夾腔(3),兩個夾腔(3)相互對稱的分設在攪拌腔(4)左右兩側,夾腔(3)的一側內壁上設有若干與通孔(13)相對應的頂套(14),頂套(14)內設有頂孔(15),攪拌腔(4)內設有主攪拌杆(5),主攪拌杆(5)的頂端穿過機箱(1)且固定連接在主電機(7)的電機軸上,主電機(7)固定連接在機箱(1)的頂端,主攪拌杆(5)通過軸承(6)與機箱(1)轉動連接,主攪拌杆(5)上均勻的設有若干轉輥(8),轉輥(8)上設有軌道槽(9),軌道槽(9)是環形結構設計,軌道槽(9)內設有滾輪(10),滾輪(10)與軌道槽(9)之間是轉動連接,滾輪(10)上固定連接副攪拌杆(11),副攪拌杆(11)上均勻的設有若干攪拌葉(12),副攪拌杆(11)的另一端穿過通孔(13)且伸入頂孔(15)內,頂孔(15)內設有第一彈簧(16),第一彈簧(16)的另一端轉動連接在副攪拌杆(11)上,副攪拌杆(11)與通孔(13)之間是滑動連接,攪拌腔(4)的一側壁頂部貫通連接進料孔(17),攪拌腔(4)的底壁貫通連接排料管(18);機箱(1)的一側壁固定連接上料筒(20)和上料鬥(24),上料筒(20)設在上料鬥(24)的上方,上料筒(20)是底端敞口型結構設計,上料鬥(20)的上部與進料孔(17)貫通連接,上料筒(20)內設有攪拌軸(21),攪拌軸(21)的頂端突出上料筒(20)且固定連接在副電機(23)的電機軸上,攪拌杆(21)的底端懸伸在上料鬥(24)的內腔,攪拌軸(21)上套設有絞龍(22);機箱(1)的底端均勻的設有若干支腿(25),支腿(25)的底端設有槽孔(26),槽孔(26)內設有第二彈簧(27),支腿(25)的底端套設有腳套(28),腳套(28)與支腿(25)之間是滑動連接,第二彈簧(27)的底端固定連接在腳套(28)的內腔壁上。
更進一步的,頂套(14)與通孔(13)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更進一步的,主攪拌杆(5)上均勻的設有3~5個轉輥(8)。
更進一步的,副攪拌杆(11)在水平方向上與通孔(13)相對應。
更進一步的,排料管(18)上設有控制閥(19)。
更進一步的,絞龍(22)是向上推進的。
更進一步的,機箱(1)的底端均勻的設有四個支腿(2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主電機帶動主攪拌杆轉動,進而帶動轉輥轉動,轉輥帶動副攪拌杆撥動攪拌,使得攪拌葉無規律攪拌物料,提高物料的攪拌效率,提高攪拌質量,保證沙子或石子等完全被攪拌開來;上料筒的設置,使得上料變得十分簡單,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第二彈簧具有減震功能,降低加工噪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的局部放大圖a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的轉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箱,2-隔板,3-夾腔,4-攪拌腔,5-主攪拌杆,6-軸承,7-主電機,8-轉輥,9-軌道槽,10-滾輪,11-副攪拌杆,12-攪拌葉,13-通孔,14-頂套,15-頂孔,16-第一彈簧,17-進料孔,18-排料管,19-控制閥,20-上料筒,21-攪拌軸,22-絞龍,23-副電機,24-上料鬥,25-支腿,26-槽孔,27-第二彈簧,28-腳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建築工地用混凝土攪拌裝置,包括機箱1,所述機箱1的內腔左右對稱設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上設有若干通孔13,隔板2把機箱1的內腔分隔成攪拌腔4和兩個夾腔3,兩個所述夾腔3相互對稱的分設在攪拌腔4左右兩側,夾腔3的一側內壁上設有若干與通孔13相對應的頂套14,所述頂套14與通孔13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頂套14內設有頂孔15,所述攪拌腔4內設有主攪拌杆5,所述主攪拌杆5的頂端穿過機箱1且固定連接在主電機7的電機軸上,所述主電機7固定連接在機箱1的頂端,主攪拌杆5通過軸承6與機箱1轉動連接,主攪拌杆5上均勻的設有若干轉輥8,所述轉輥8上設有軌道槽9,所述軌道槽9是環形結構設計,軌道槽9內設有滾輪10,所述滾輪10與軌道槽9之間是轉動連接,滾輪10上固定連接副攪拌杆11,所述副攪拌杆11上均勻的設有若干攪拌葉12,副攪拌杆11在水平方向上與通孔13相對應,副攪拌杆11的另一端穿過通孔13且伸入頂孔15內,所述頂孔15內設有第一彈簧16,所述第一彈簧16的另一端轉動連接在副攪拌杆11上,所述副攪拌杆11與通孔13之間是滑動連接,所述攪拌腔4的一側壁頂部貫通連接進料孔17,攪拌腔4的底壁貫通連接排料管18,所述排料管18上設有控制閥19;所述機箱1的一側壁固定連接上料筒20和上料鬥24,所述上料筒20設在上料鬥24的上方,上料筒20是底端敞口型結構設計,上料鬥20的上部與進料孔17貫通連接,上料筒20內設有攪拌軸21,所述攪拌軸21的頂端突出上料筒20且固定連接在副電機23的電機軸上,攪拌杆21的底端懸伸在上料鬥24的內腔,攪拌軸21上套設有絞龍22,所述絞龍22是向上推進的;所述機箱1的底端均勻的設有若干支腿25,所述支腿25的底端設有槽孔26,所述槽孔26內設有第二彈簧27,所述支腿25的底端套設有腳套28,所述腳套28與支腿25之間是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彈簧27的底端固定連接在腳套28的內腔壁上。
本發明使用時,人工把物料投放在上料鬥24內,副電機23帶動絞龍22轉動,絞龍22帶動物料上升,從進料孔17進入攪拌腔4內,主電機7帶動主攪拌杆5轉動,進而帶動轉輥8轉動,轉輥8帶動副攪拌杆11撥動攪拌,使得攪拌葉12無規律攪拌物料,提高物料的攪拌效率,提高攪拌質量,保證沙子或石子等完全被攪拌開來;攪拌完成的物料從排料管18排出,支腿25上套設的腳套28在第二彈簧27的作用下,具有較好的吸震作用,降低設備震動,降低加工噪音。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