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電子秤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6:08:47 3
專利名稱:可攜式電子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秤,尤其涉及一種可以有效防止超載和衝擊所引起的壓力傳感器變形帶來誤差的可攜式電子秤。
背景技術:
現在由於電子秤可以直接顯示稱量物體的重量,而且測量的精確度高,受到了使用者和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但不論電子秤還是其它種類的秤都有額定的稱量標準。但電子秤的秤盤由於受到被稱物體的衝擊和物體超載而使電子秤的壓力傳感器損壞或壓力傳感器內部彈性件變形,因此電子秤稱量的精確度受到影響,所以電子秤的壽命短。
空調、冰箱等製冷設備的問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其維護工作也隨之而來,維護過程中冷媒的填充量精度要求很高,並且在維護時不允許將廢棄的冷媒排放大氣中,必須進行回收,由於回收容器不允許超載,所以需要能夠進行精確的稱量,而現在的工作人員都是用估量的方法進行,十分不準確。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秤,目的是保護電子秤的壓力傳感器,保證壓力傳感器的測量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對回收和加入冷媒進行精確測量。
本實用新型可攜式電子秤,包括稱盤、壓力傳感器、底座,稱盤與底座之間設置支承裝置。
所述的支承裝置為兩段支承杆,第一段支承杆設置在底座上,第二段支承杆設置在稱盤的底部。
所述的第一段支承杆和第二段支承杆之間有間隙。
所述的支承裝置設置在底座和稱盤的四個角上。
所述稱盤的右側設有閥門、控制盒、電源盒。
所述的控制盒與壓力傳感器連接,電源盒向壓力傳感器和控制盒供電。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置了支承裝置,該支承裝置可以有效地防止超載和衝擊對壓力傳感器帶來的損壞,經過實驗用20kg的砝碼距秤盤200mm高處,衝擊數十次而不會損壞壓力傳感器,因此提高了產品使用壽命4-6倍。並且在隨身攜帶時使用閥門與回收容器連接,可以方便地測量回收和加入的冷媒,本實用新型的創新處在於增加了支承裝置,確保了電子秤的高精度,長壽命、低成本的運行工作。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秤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段支承杆在底座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稱盤;2、壓力傳感器;3、底座;4、第一段支承杆;5、第二段支承杆;6、閥門;7、控制盒;8、電源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可攜式電子秤,包括稱盤1、壓力傳感器2、底座3,在稱盤1與底座3之間設置支承裝置。
所述的支承裝置為兩段支承杆,第一段支承杆4設置在底座3上,第二段支承杆5設置在稱盤1的底部。
所述的第一段支承杆4和第二段支承杆5之間有間隙。
所述的支承裝置設置在底座3和稱盤1的四個角上。
所述稱盤1的右側設有閥門6、控制盒7、電源盒8。
所述的控制盒7與壓力傳感器2連接,電源盒8向壓力傳感器2和控制盒7供電。
本實用新型支承裝置的第一段支承杆和第二段支承杆之間的距離是當稱量額定重量和不稱量物體時秤盤所下降的距離。如當稱量50kg的重量時秤盤比不稱量物體時下降了3mm,那麼第一段支承杆和第二段支承杆之間的距離為3mm。本實用新型是提包式,稱盤1、壓力傳感器2、底座3、第一段支承杆4、第二段支承杆5、閥門6、控制盒7、電源盒8均設置在提包內。第一段支承杆4和第二段支承杆5在一條直線上。
權利要求1.可攜式電子秤,包括稱盤(1)、壓力傳感器(2)、底座(3),其特徵在於稱盤(1)與底座(3)之間設置支承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承裝置為兩段支承杆,第一段支承杆(4)設置在底座(3)上,第二段支承杆(5)設置在稱盤(1)的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段支承杆(4)和第二段支承杆(5)之間有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承裝置設置在底座(3)和稱盤(1)的四個角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秤,其特徵在於所述稱盤(1)的右側設有閥門(6)、控制盒(7)、電源盒(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盒(7)與壓力傳感器(2)連接,電源盒(8)向壓力傳感器(2)和控制盒(7)供電。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秤,尤其涉及一種可以有效防止超載和衝擊所引起的壓力傳感器變形帶來誤差的可攜式電子秤。本實用新型可攜式電子秤,包括稱盤、壓力傳感器、底座,稱盤與底座之間設置支承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置了支承裝置,該支承裝置可以有效地防止超載和衝擊對壓力傳感器帶來的損壞,經過實驗用20kg的砝碼距秤盤200mm高處,衝擊數十次而不會損壞壓力傳感器,因此提高了產品使用壽命4-6倍。並且在隨身攜帶時使用閥門與回收容器連接,可以方便地測量回收和加入的冷媒,本實用新型的創新處在於增加了支承裝置,確保了電子秤的高精度,長壽命、低成本的運行工作。
文檔編號G01G21/02GK2903940SQ20062009058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8日
發明者郭廷麟, 劉德潤, 鄧慶超, 郭志剛, 孫娜, 崔金, 李飛 申請人:劉德潤, 郭廷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