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淨化交換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4 03:53:25 2
專利名稱:空氣淨化交換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室外空氣淨化後與室內汙濁空氣相交換,淨化室內空氣的裝置。尤其是能對空氣進行加熱、加溼、殺菌,預防疾病,增加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
目前,市場上所見到的空氣淨化器,其工作原理是將室內空氣經過循環、過濾、吸附,來消除空氣中的塵埃、煙霧和異味等。其缺陷一是它處在汙濁的室內環境中進行自我循環淨化,沒有與外界新鮮空氣充分交換,效果不明顯。二是室內空氣中塵埃過大時,工作一段時間,吸附的塵埃就會堵塞過濾網,不僅淨化效果越來越差,還不容易清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空氣淨化交換機,它採用室內外空氣快速交換,不僅能明顯地淨化室內空氣,更為獨到的是在流感發生季節,若給淨化液中加入適當濃度的醫用來蘇或醋,還能有效地殺滅空氣中流感等傳染病菌,預防疾病,確保健康。智能型全自動遠距離遙控配置,無論選擇氣流大小,工作時間長短,還是選擇熱冷空氣,全在手握的遙控板上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瓶蓋中插一根進氣管,一根帶吹風機的出氣管。進氣管一端戴著羅網帽伸向室外,另一端伸到淨化液的底部;出氣管一端伸到集液瓶口內,遠離淨化液面,另一端與吹風機相連伸向室內。在進氣管上方平行安裝一根內外氣壓調節單向排氣管,外口安裝合頁片,阻止室外空氣由此管道進入室內。集液瓶內裝淨化液到上刻度線,與瓶蓋螺絲口緊密連接,再用固瓶杆和鬆緊螺絲把集液瓶安裝平穩牢固。用遙控操作吹風機上設置的功能鍵控制接收臺,定時、選檔、開機任意選。當吹風機開始轉動時,室外空氣將在內外氣壓差的作用下,通過羅網帽、進氣管進入淨化液底部,從底部上升到淨化液面上集氣室的過程中,淨化液吸附了空氣中的塵埃、異味,殺滅傳染病菌,並增加了空氣的溼度和負氧離子濃度,達到一級淨化;必要時,在集氣室再用紫光管照射殺菌,達到二級淨化;若需空氣變熱,在吹風機把集氣室內被淨化了的空氣吹向室內的途中,再用電熱絲加熱。吹風機把淨化了的空氣吹向室內,室內的空氣又通過內外氣壓調節單向排氣管排到室外,這樣不停地循環,就可以更換室內空氣,達到淨化的目的。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在淨化空氣的同時,增加了空氣的溼度和負氧離子濃度,還可以預防流感等傳染病的發生,起到淨化和保健雙重作用。真實、科學、可信。原理簡單,清洗、更換、操作更為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羅網帽正面構造圖。
圖中1.集液瓶 2.淨化液 3.進氣管 4.出氣管 5.帶管瓶蓋 6.環形殺菌紫光管 7.遙控控制接收臺 8.吹風機 9.空氣加熱絲 10.內外氣壓調節單向排氣管 11.羅網帽 12.掛鈎 13.玻璃窗·牆壁 14.固瓶彎杆 15.鬆緊座墊 16.鬆緊螺絲 17.固瓶環在
圖1中,進氣管[3]一端通過帶管瓶蓋[5]伸入集液瓶[1]內淨化液[2]的底部,另一端穿透窗上的玻璃或牆壁伸向室外,外口安裝一個羅網帽[11],隔離空氣中大的垃圾或鳥、昆蟲進入。出氣管[4]一端通過瓶蓋[5]伸入集液瓶[1]的瓶口內,遠離淨化液面,另一端與吹風機[8]接通,吹風機[8]的出氣口安裝空氣加熱絲[9]伸向室內。在進氣管[3]的上部平行安裝一根內外氣壓調節單向排氣管[10]。集液瓶[1]內裝淨化液[2]不能超過上刻度線。將集液瓶[1]與帶管瓶蓋[5]螺絲口緊密連接。帶管瓶蓋[5]的上部內安裝一環型殺菌紫光管[6]。空氣加熱絲[9]、吹風機[8]、環型殺菌紫光管[6]的啟動全部集中在遙控控制臺[7]上,用遙控操作。將固瓶環[17]、固瓶彎杆[14]套在掛鈎[12]上,擰緊瓶底鬆緊螺絲[16],使鬆緊座墊[15]緊觸集液瓶[1]底部。
權利要求1.一種空氣淨化交換機,在吹風機的作用下,把室外空氣淨化後,吹入室內,其特徵是在集液瓶[1]內裝淨化液[2],瓶蓋上插進兩根通氣管,一根是進氣管[3],一根是帶吹風機的出氣管[4],進氣管上方平行安裝一根內外氣壓調節單向排氣管,瓶蓋內安裝環形殺菌紫光管[6],進氣管[3]把室外空氣引入淨化液底部,經淨化液、紫光管淨化後吹入室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淨化交換機,其特徵是淨化液通常為自來水,在流感發生季節還能給淨化液中加入適當濃度的醫用來蘇和醋,使空氣真正變的乾淨、清新。
專利摘要一種空氣淨化交換機,它是在集液瓶中裝入淨化液,瓶蓋上安裝兩根通氣管,一根是進氣管,一根是出氣管,出氣管的出氣口連接吹風機,吹風機轉動,進氣管將室外空氣引入淨化液底部,在自動上升到集氣室的過程中,空氣中的塵埃、異味和病菌被淨化液吸附殺滅,再在集氣室用殺菌紫光管照射淨化後,被吹風機吹到室內,室內空氣又通過內外氣壓調節單向排氣管排到室外,這樣不停的循環,更換室內空氣,達到淨化的目的。
文檔編號F24F3/16GK2536948SQ0127709
公開日2003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17日
發明者周亞玲 申請人:周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