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普勝為什麼被稱為「蝨母仙」?鄒普勝的蝨母仙傳說故事
2023-12-06 20:42:56 2
鄒普勝是元朝末年起義將領之一,早些年與徐壽輝一起揭竿而起,後推舉徐壽輝為起義首領,建立天完政權之後,被封為太師。不管天完軍是徐壽輝主導,還是倪文俊,亦或是最後的陳友諒,鄒普勝的地位都未曾改變,一直擔任太師職位。
鄒普勝是天完軍中有名的軍師,曾經輔佐陳友諒和朱元璋抵抗。在陳友諒兵敗身死之後,倍感羞愧,此後隱居。
除了是起義軍將領之外,鄒普勝還有另一重身份。在許多地方民間,鄒普勝被當做是仙人,特別是他蝨母仙的名號十分響亮。許多地方都流傳有蝨母仙的故事,至於鄒普勝為什麼有蝨母仙這個名號,還得從一個傳說故事說起。
明代洪武初年,揭陽大湖村,有一位柳大娘,靠一間小食店維持日常生計。雖然柳大娘手腳勤快,但生意卻不怎麼樣,過的十分清貧。有一天柳大娘照例早起開店,一上午都沒幾個客人。等到晌午的時候,卻有一個邋遢老道,頭戴鬥笠,身披破襖,肩背漁鼓而來。
這個老道他沒有進店,而是坐到小吃店不遠處的石頭上,談起石鼓,唱起了道曲。老道這麼一開口,引來了不少小孩圍觀,十分熱鬧。
唱了一會兒,老道口渴,便拿手舀起泥坑裡的水喝來。柳大娘見他可憐,便端了碗粥來與他。老道謝過柳大娘,接過粥說:「好人必有好報!」
老道靜靜的喝完粥,又脫下袍子,捉起破襖中的蝨子來。每抓住一個,就丟進嘴巴裡,嚼的噼啪響,引得孩子們一陣歡笑。就這麼好幾天,老道都會來到柳大娘食店附近唱道曲,捉蝨子吃。柳大娘也每每都會給他端來一碗粥,從未曾有過嫌棄厭煩。
就這樣過了幾天,老道突然問柳大娘,要不要賣酒食。柳大娘點頭說道:「賣是賣,但是卻沒有本錢販賣酒水。」
老道聽後,便讓柳大娘取來一個大水缸,隨後從山坑引來清水入缸。說來也奇怪,這些清水流進水缸裡,全成了香碰碰的好酒,於是柳大娘就這樣賣起酒來。酒水自然比小吃掙錢,生意好起來,柳大娘日子逐漸寬泛。而柳大娘掙的錢越多,卻越沒有以前勤快,還給家中買了奴婢使喚起來。
後來有人問她賣酒糟,柳大娘便怪罪老道,光給酒不給酒糟,讓她只能賺一樣錢。等到老道再次來的時候,柳大娘便拉住了老道,向他討要酒糟。
老道都快被柳大娘的言語氣笑了,最後只說:「好!你要糟就糟。」於是來到後山坑。
過了好久都沒見老道下來,於是柳大娘便讓人取查看。人去了,就見石頭旁堆了一堆酒糟,石上留下一行字:「婆心比天高,坑水變酒嫌無糟。」署名蝨母仙,人們才知道那老道是蝨母仙,也就時鄒普勝。這句話後來被拿來,形容貪得無厭之輩。
蝨母仙有一段時間,在鄒堂山的「隱仙洞」住下來。有一天他出來透氣,向前眺望,山下一馬平川,江水茫茫;轉身再望後山,鄒堂山有如屏風,於是開口贊道:「山前好面堂,鄒堂好後壁。」
蝨母仙的這番話,後來傳到鄒堂鄭族南莊公耳中,於是南莊公將蝨母仙請來建立門樓。蝨母仙為他建造了「紅門樓」、「白門樓」,此後又
蝨母仙的贊語傳到鄒堂鄭族南莊公耳中,南莊公暗想「可能是傳說中的蝨母仙吧」,於是請他去立建門樓。這鄒堂烏門頂的「紅門樓」,「白門樓」就是蝨母仙給建造的。
蝨母仙此後就開始經常為人建造門樓等,還下山為人揀地。後來有一天他下山為人揀地,午睡的時候將仙衣脫了放在桌子上。這家女主人見他衣服上爬滿了蝨子,以為不乾淨,就擅自將他衣服放到熱水裡清洗。仙衣一下水,噼裡啪啦,死了一堆的蝨子。女主人本來是好意,卻不想這樣做,簡直要了蝨母仙的命。
午睡的蝨母仙感到全身疼痛,醒來之後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只能感嘆一切都是天意。最後忍者疼痛,寫下「緯易解」贈送給揀地主人。第二天蝨母仙便雲遊去了,一去不返,不明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