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1:58:01 2
專利名稱:研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研磨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研磨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研磨機在研磨物料的同時沒有對符合要求的材料顆粒進行篩 選,只是對物料粉碎研磨成顆粒後通過出料口直接出料。經這種研磨機研磨 的材料顆粒大小不均勻,而且出料也不均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出料均勻,研磨後的材料顆 粒大小均勻,研磨效果好的研磨機。
本實用新型包括進料筒、進料口、出料口、研磨室、碾子和磨盤,進料 口設置在進料筒的上端,進料筒的下端與研磨室相互連通,碾子和磨盤布置 在研磨室內,進料筒外套有外套筒,外套筒的上部固定套接一從動齒輪,上 述從動齒輪上套接一皮帶,皮帶同時套接在一主動齒輪上,所述主動齒輪與 一變速電動機的輸出端相連;外套筒的上半部分套接一具有空腔的上殼體, 出料口布置在上殼體的側壁上;外套筒的下半部分套接一具有空腔的下殼體, 下殼體與外套筒之間通過多個連接筋相互連接;在研磨室的側壁上設置一進 風口;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以及下殼體與研磨室之間密封連接;研磨室的底 部設置一磨盤,在磨盤的上表面設置一環形研磨凹槽,磨盤上另固定連接一 轉動軸;碾子的後部鉸連接在機架上,碾子的前部配合卡在所述環形研磨凹 槽中。
與現有技術的研磨機相比,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首先將需要研磨的材料 從設置在進料筒上的進料口進入研磨室,在磨盤和碾子的共同作用下研磨物 料。同時,通過設置在研磨室側壁上的進風口不停地向研磨室內送風,符合要求的小材料顆粒被吹起從出料口排出,而大材料顆粒則被留在研磨室內繼 續研磨。為了使研磨後的材料顆粒從出料口均勻地排出,外套筒在從動齒輪、 主動齒輪和動力輸出設備的帶動下旋轉,由此可進一步帶動下殼體一併旋轉。 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下殼體與研磨室之間的密封連接可保證在下殼體旋轉 以及鼓風的情況下,被研磨的顆粒只能從出料口排出。當轉動軸自轉時會帶 動磨盤相應轉動,從而碾子的前部也會發生轉動。碾子沿環形研磨凹槽的軌 跡與磨盤之間發生相對運動,將環形研磨凹槽內的物料充分研磨,由此達到 很好的研磨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進料筒1的上端設置進料口 15,且進料筒1外套有外套筒 2。外套筒2的上部連接有從動齒輪3,從動齒輪3套在外套筒2外與所述外 套筒2固定連接。上述從動齒輪3上套接皮帶4,皮帶4同時套接在主動齒 輪5上。主動齒輪5與動力輸出設備6的輸出端相連,優選地,本實施方式 中的動力輸出設備6是一變速電動機。動力輸出設備6連接在機架上。
外套筒2的上半部分套接一上殼體7,上殼體7具有一空腔且在上殼體7 的側壁上設置一出料口 8;外套筒2的下半部分套接一下殼體9,下殼體9 也設置一空腔且下殼體9與外套筒2之間通過多個連接筋10相互連接。
上述進料筒1與高效研磨機下部的研磨室11相互連通,在研磨室11的 側壁上設置一進風口 12。
碾子13的後部鉸連接在機架上,碾子13的前部可繞其自身軸線自轉。 研磨室11的底部設置一磨盤14,在磨盤14的上表面設置一環形研磨凹槽 14-1,碾子13的前部配合卡在所述環形研磨凹槽14-1中。在磨盤14上另固 定連接一轉動軸16。
權利要求1、研磨機,包括進料筒、進料口、出料口、研磨室、碾子和磨盤,進料口設置在進料筒的上端,進料筒的下端與研磨室相互連通,碾子和磨盤布置在研磨室內,其特徵在於進料筒外套有外套筒,外套筒的上部固定套接一從動齒輪,上述從動齒輪上套接一皮帶,皮帶同時套接在一主動齒輪上,所述主動齒輪與一變速電動機的輸出端相連;外套筒的上半部分套接一具有空腔的上殼體,出料口布置在上殼體的側壁上;外套筒的下半部分套接一具有空腔的下殼體,下殼體與外套筒之間通過多個連接筋相互連接;在研磨室的側壁上設置一進風口;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以及下殼體與研磨室之間密封連接;研磨室的底部設置一磨盤,在磨盤的上表面設置一環形研磨凹槽,磨盤上另固定連接一轉動軸;碾子的後部鉸連接在機架上,碾子的前部配合卡在所述環形研磨凹槽中且碾子的前部可繞其自身軸線自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出料均勻、研磨材料顆粒大小均勻、研磨效果好的研磨機,研磨機進料口設置在進料筒上端,進料筒下端與研磨室連通,進料筒外套有外套筒,外套筒的上部固定套接一從動齒輪,從動齒輪上套接一皮帶,皮帶同時套接在一主動齒輪上,主動齒輪與一變速電動機的輸出端相連;外套筒的上半部分套接一具有空腔的上殼體,出料口布置在上殼體的側壁上,下半部分套接一具有空腔的下殼體,下殼體通過多個連接筋連接外套筒;研磨室側壁上設置進風口;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下殼體與研磨室之間密封連接;研磨室底部設置一磨盤,磨盤上表面設置一環形研磨凹槽,磨盤上另固定連接一轉動軸;碾子後部鉸連接在機架上,碾子前部卡在環形研磨凹槽中。
文檔編號B02C23/00GK201161203SQ20082003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21日
發明者徐會軍, 徐會龍, 李世明, 楊生強 申請人:江蘇恆遠國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