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王繼恩在宋初皇位更迭中的影響 王繼恩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3-12-07 09:42:26 2
王繼恩是宋朝初年著名宦官,出生年月不詳,只知道是後周朝時進入皇宮的。而在入宮之前,王繼恩被一戶姓張的人家收養,張家人給他取名張德均。自此之後,他就叫張德均,一直等到宋太祖時期,張德均才請求太祖恩準複姓王,太祖賜名「繼恩」,才有了王繼恩這個名字。
王繼恩從後周朝過渡到宋朝,深受宋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宋太祖時期,王繼恩就一直作為隨軍太監,隨軍完成先南後北統一中國的戰略方針,見證了宋朝統一大業的完成。而且王繼恩還被宋太祖賜名「繼恩」,「繼恩」兩個字還是很有想像空間的。繼承皇恩,延續皇恩?如果真是這樣,王繼恩在宋太祖時期就已經是深受君主信任的心腹太監了。
宋太祖去世之後,宋太宗繼承了皇位。宋太宗趙光義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並不是趙匡胤的子嗣,加之當時宋太祖是有血脈在的,而且還不止一個。所以宋太祖和宋太宗之間皇位的承繼,與歷代皇位更迭延續的「子承父業」不同,所以兩人之間的皇位更替,一直都受到大家的質疑。
宋太宗為什麼會繼承宋太祖的皇位,後世的說法無非就是兩種。宋太宗篡奪宋太祖皇位,宋太宗是正常接受遺詔繼承皇位的。一個是非正統,一個則正統。而這兩種情況,也流傳有兩個故事,一是「燭影斧聲」,一是「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說宋太祖之所以傳位給宋太宗,是因為太后臨死之前,認為後周之所以會被宋取代,就是因為國家傳給了幼帝。所以死前希望趙匡胤能選擇將皇位傳給年長的弟弟,等弟弟百年之後,再傳給他的兒子。趙匡胤是個孝子,答應了太后的請求,並立下密詔,裝在金匣中,妥善保管。
「燭影斧聲」,自然講的就是宋太宗是如何害死宋太祖,隨後篡奪皇位的。這個說法有人信,自然也有人不信。在宋朝歷史學家,司馬光所著的《涑水紀聞》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給宋太祖沒有謀奪皇位提供依據。而這件事情,與本文主角王繼恩有關。
《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去詩之後,宋皇后派王繼恩出宮迎秦王趙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出宮之後,卻轉投去了晉王趙光義的府上。王繼恩在府外遇見趙光義的心腹,向他告知了此事,兩人一同入府求見趙光義。
王繼恩給趙光義說了趙匡胤去世一事之後,就請求讓趙光義即刻入宮,在趙光義猶豫的時候,還加以勸誡。等到後來趙光義入宮之後,宋皇后打算落空。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因為在皇位更迭之時的表現,王繼恩在趙光義一朝位高權重。
王繼恩插手皇位承繼不只一次,宋太宗臨死之前,王繼恩還與李皇后一起密謀,想要立趙元佐為帝。這事兒後來被宰相寇準直接阻止,最終才沒有成功。後來宋太宗聽從寇準等大臣的建議,立宋真宗為帝。宋真宗繼位之後,王繼恩因為此事被貶謫,最後老死貶謫之地。
王繼恩先後兩次幹涉皇位繼承,可以說是膽大包天,比起一般的太監更有想法,同時也更有野心。同時他也算是一位有才能,並且對國家有過功績的人,所以最後才得到老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