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貓爸見面會(又見虎媽貓爸)
2023-11-08 14:36:54 1
從2015年趙薇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播出之後,「虎媽貓爸」似乎就成為中國家庭教育中一個非常常見的詞,即便沒看過那部劇的人,也能一下就知道它的含義:嚴母慈父。
今年連續播出的兩部與教育和高考有關的電視劇,《少年派》與《小歡喜》,又是典型的「虎媽貓爸」。
《小歡喜》裡講了三個與高考有關的家庭,除了季楊楊一家相對來說勉強能算傳統的「嚴父慈母」,另外兩家都是「嚴母慈父」,而且跳開這三家主角,配角中比如王一笛,也是媽媽在跑前跑後,爸爸基本只活在臺詞中,更不必提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娶了後媽幾乎對兒子不聞不問的林磊兒了。
相對於爸爸,《小歡喜》確實將落腳點更多的放在了媽媽身上。
媽媽們總是在焦慮,爸爸們卻往往是「老好人」。
導演汪俊在採訪中也回應了這一點,說這是中國家庭的特色。因為長久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結構,母親往往承擔了更多的家庭教育、也付出了更多心血。
他還提到很有趣的一點是,「男的到了一定年紀就開始蔫」。
劇中黃磊飾演的方圓,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大叔,人到中年,小時候的同學已經成了區長,長大之後的朋友也是個大款,唯有自己碌碌無為,就連兒子方一凡,也不怎麼爭氣,考試成績倒數第一。
好在他有個好老婆童文潔,也好在他自己性格樂觀開朗,什麼事情都想得開。
他對自己的人生其實沒有太多期盼,只是得過且過地把當下過好,所以對兒子,他也沒什麼過分的期盼,他整個人的狀態確實是「蔫」的——如果不是有老婆一直在後面推著這個家往前走。
大概因為女性的平均壽命本身就比男性長,國內大部分夫妻還常常是丈夫比妻子年齡稍大,所以妻子的精力,常常會比丈夫更旺盛?
如果要深究為何近年來「虎媽貓爸」越來越成為中國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中常見的模式,原因肯定有許多。
一方面,確實如導演所說,這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決定的。許多男人往往覺得,我賺錢養家就已經是盡了責任了,「生兒育女」都是女人的責任。大部分媽媽,似乎也默認了相比爸爸,自己理應多關注一下孩子,所以學校裡開家長會,到場的往往都是媽媽,送孩子去充電補課的,也往往都是媽媽。
「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還往往導致,升級做了媽媽的女性,迫於裡裡外外的各種原因,職場上往往會落後於同齡男性,於是,她們更加不可避免地傾向於把更多的希望壓在孩子身上。
另一方面,雖說女性更愛浪漫,可其實相比男性,她們也更現實。而且,也因為長久以來男尊女卑的風氣,儘管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可女性在成長經歷中往往面臨著比男性更大的壓力,所以,她們更懂得生活不易,也更有憂患意識。
當然,這也體現了女性的地位在提高,因為古代說的是「養不教父之過」,父親才是一家之主,而「虎媽貓爸」式家庭中,說了算的顯然是女性。
「虎媽貓爸」到底好不好?
首先,兒女教育絕對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而是父母共同的責任,在子女的成長中,不管父親還是母親,都是不能缺席的。
在父母共同擔負責任的情況下,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確保原則性,一個確保靈活性,適度的「嚴父慈母」或者「嚴母慈父」,我覺得都可以。
比如季楊楊的家庭,就是適度的「嚴父慈母」,父親有一定的威嚴,但也會努力貼近兒子,母親則溫柔包容。
而方一凡的家庭,則是適度的「嚴母慈父」,母親刀子嘴豆腐心地設置要求,父親在一旁打圓場。
但英子的家庭,就是過度的「嚴母慈父」了。
傳統的「嚴父慈母」其實還好一點,因為男性往往不像女性那麼細緻,即便再厲害的「嚴父」,也通常都是大框架的管束;可是過於厲害的「嚴母」,她的管束是落實到細節的,也就是劇中宋倩身上那種可怕的「控制欲」。
她不只是要求英子考上好大學那麼簡單,生活中的一切飲食起居,她都會要求英子按照她規定的去做,這種嚴厲,就像一個令人喘不過氣的牢籠,要麼是造成孩子逆反,要麼就是像英子一樣抑鬱到想自殺。
而喬衛東,又是過度的慈愛,他跟宋倩,像是兩個極端,一個崩太緊,一個又放太松。他對女兒幾乎是無原則的溺愛,只要女兒開心,就算高三逃課玩樂高都沒問題。看上去給女兒買這買那像是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實際上卻是不負責任。
幸好,英子企圖自殺的行為嚇到了父母,這個家庭,終於漸漸開始向好的方向轉化了。
只不過,現實中又有多少過度的嚴母慈父、或是慈父嚴母,能夠及時意識到問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