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8 02:02:52 1
專利名稱: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坐便器,尤其涉及一種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
背景技術:
現有坐便器分有水箱坐便器和無水箱坐便器兩類。無水箱坐便器,往往是在坐便器上增加一些活動機械零部件,從而達到節水、無水箱的效果,但活動機械零部件容易損壞,密封可靠性差,因此絕大多數坐便器都有水箱。帶水箱坐便器的長度一般較長,在70cm左右。現在房價高漲,人們被迫購買小戶型的房子(蝸居)。蝸居中的衛生間面積一般都很小。典型的蝸居衛生間內部尺寸是1100*1400mm,而普通坐便器長700mm,寬350mm。若採用普通坐便器,則蝸居衛生間中的淋浴使用面積很小,淋浴就很侷促!因此很多短坐便器的技術方案就被提出。中國專利號200920102770. I的「一種排汙口前置式節水馬桶」專利,如圖I所示,馬桶排汙通道12的排汙方向向下或向前下方。這樣馬桶本身體積小,增大了衛生間的活動空間。該專利不採用水箱、馬桶內無防臭水封,因此排汙進口處是隔臭閥接口,需供安裝隔臭閥。但隔臭閥的活動機械零部件容易損壞,密封可靠性差。又如圖2所示,中國專利號200920227086. 6的「便器水箱分離式、短徑坐便器」的專利解決了防臭問題,結合該實用新型專利的發明內容[0007]所述的「排便口……中置的特點」、附圖I、附圖2和附圖3可以看出,該坐便器I的出便口設置於坐便器正前下方,該坐便器I的排汙通道12設置在坐便器I的中間縱向對稱面內,即排汙通道12的排汙方向是先朝向人體座位的正前上方,後再折彎向下。這樣坐便器I可以和水箱分離設置,從而縮短馬桶的長度,增加衛生間的淋浴面積。該坐便器缺點是由於坐便器正前方下部空間狹窄,將「排汙通道12布置在坐便器的中間對稱面內」將不得不減小排汙通道的橫截面半徑和/或減小排汙通道的拐彎半徑,致使排汙不通暢。若要使得排汙通道的橫截面半徑和排汙通道的拐彎半徑保持足夠的大,就必需加長坐便器的長度,而這顯然不是該實用新型專利希望縮小便器長度的初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長度短、佔地空間小的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坐便器上方座圈內設有衝水通道,衝水通道下方設有衝水孔,坐便器下方設有排水口,排水口連接有排汙通道,其中其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向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後再折彎向下。所述的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向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是左側前上方或右側前上方。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上結構,排汙通道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坐便器側前方的空間,使得在不增加短坐便器長度的情況下,向側前上方排汙通道的橫截面半徑和拐彎半徑可以加大,排汙更通暢。該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坐便器體積較小,因此燒結的成品率較高,產品製造成本低,適合推廣應用,市場前景很好。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述圖I是現有排汙口前置式節水馬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便器水箱分離式、短徑坐便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短坐便器的安裝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短坐便器的俯視圖;圖5是圖4短坐便器沿排汙通道縱截面剖視的安裝展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3-5之一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坐便器I為長方形,坐便器I上方座圈13內設有衝水通道14,衝水通道14下方設有衝水孔15,坐便器I下方設有排水口 11,排水口 11連接有排汙通道12。其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向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後再折彎向下。所述的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向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是左側前上方或右側前上方,上述座便器I的水箱2可以設於坐便器I的正上方或側上方,固定在牆體5上,提高了水壓,節約了用水量,水箱2由水管3連接入坐便器I的衝水通道14,如圖5所示,若從坐便器I的背面進水,則水管3可以設計大部分埋在牆體5內。如圖3所示,若從坐便器的側面進水,則水管3下部暴露在牆外。排汙通道12的排汙方向沿圖4或5的箭頭所示,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後再折彎向下,這樣排汙通道12可以充分利用坐便器I側前方的有效空間,使得在不增加短坐便器長度的情況下,向側前上方排汙通道的橫截面半徑和拐彎半徑儘量加大,排汙更通暢。
權利要求1.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坐便器上方座圈內設有衝水通道,衝水通道下方設有衝水孔,坐便器下方設有排水口,排水口連接有排汙通道,其特徵在於其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向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後再折彎向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向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是左側前上方或右側前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先朝側前上方排汙的短坐便器,其坐便器上方座圈內設有衝水通道,衝水通道下方設有衝水孔,坐便器下方設有排水口,排水口連接有排汙通道,其特徵在於其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向先朝向人體座位的側前上方,後再折彎向下。採用以上結構,充分利用了坐便器側前方的空間,使得在不增加短坐便器長度的情況下,向側前上方排汙通道的橫截面半徑和拐彎半徑可以加大,排汙更通暢。
文檔編號E03D11/02GK202430802SQ20122004695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20日
發明者葉仲和 申請人:葉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