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太陽能地熱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7:15:16 2
專利名稱:物聯網太陽能地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採暖裝置,具體說是涉及到一種物聯網太陽能地熱。
背景技術:
21世紀,全球進入能源危機時代。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面臨枯竭,國際能源價格一漲再漲,危機迫在眉睫。太陽能做為環保清潔型能源,被廣泛利用,但目前現有的太陽能技術加熱溫度達不到要求,在陰雨天供暖不足,只能用電補足,若用電補足不但費電,而且反而更浪費能源;循環介質採用的是水,容易結垢,時間久了,不便於維護。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利用綠色能源發電發熱,節約環保,無線控制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本實用新型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技術內容是由太陽能集熱管、循環泵和散熱裝置構成,其特徵在於太陽能集熱管的導熱液出口經管路a與循環泵的入口連接,循環泵的出口經管路b與散熱裝置的入口連接,散熱裝置的出口經管路c與循環泵的另一入口連接,循環泵的另一出口經管路d與太陽能集熱管的入口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散熱裝置是由一組以上的導熱管並聯構成。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導熱管置於室內地板內、窗戶的窗框內。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於循環泵的與保溫裝置管路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保溫裝置上設有電加熱器,有太陽能吸熱板與蓄電池組連接,蓄電池組經逆變器給加熱器供電。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逆變器上設有市電接入埠和家用電埠。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保溫裝置、電加熱器、散熱裝置上均設有溫度傳感器,與物聯網主控機無線通訊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物聯網主控機與手持電話無線通訊聯接。本實用新型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利用太陽能做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達到如下效果節約水電,整個循環的液體不是水而是一種免維護的超導液體,利用太陽能供電給蓄電池及逆變器,作為陰天或雨天給儲能灌加熱,達到M小時不間斷的供熱,同時,給家用電器供電;免維護,循環中的超導液體不用更換,地熱板是特殊封裝,內部含管和導熱體一體化安裝便利;免取暖費用,一次性安裝,終身不用交取暖費;室內溫度可調控至人體健康溫度,採用物聯網中的ZigBee技術,通過不同的環境傳感器,傳送到物聯網控制端,自動模擬控制溫度,能達到室內溫度25攝氏度左右;節省熱輻射和材料,地熱板下面空氣流動供熱,地熱板的尺寸和面板材料可根據用戶定製;陰雨天持續工作,配有應急供電方式,若整個系統出現問題,立即送入市電,繼續供熱。
圖1為物聯網太陽能地熱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是由太陽能集熱管、循環泵和散熱裝置構成。太陽能集熱管1的導熱液出口經管路a與循環泵2的入口連接,循環泵2的出口經管路b與散熱裝置3的入口連接,所述的散熱裝置3是由一組以上的導熱管並聯構成,導熱管可以置於地板內、並設計成U形管,也可將導熱管置於窗框上,如圖1所示,實現在大面積散熱。散熱裝置3的出口經管路c與循環泵2的另一入口連接,循環泵2的另一出口經管路d與太陽能集熱管1的入口連接。循環泵2的與保溫裝置4管路連接,當循環介質溫度過高時,可將高溫介質儲存到保溫裝置4內,保溫裝置4可以加熱家用水。在保溫裝置4上設有電加熱器5,有太陽能吸熱板6與蓄電池組7連接,蓄電池組7經逆變器8給加熱器5供電。本系統中自動控制方式是在保溫裝置4、電加熱器5、散熱裝置3上均設有溫度傳感器,與物聯網主控機9無線通訊連接。溫度傳感器與物聯網主控機上均設有無線接收發送模塊。當太陽光照射不足時,循環介質溫度低,達不到取暖需要時,系統會自動閉太陽能集熱管進出管上的閥門,啟動保溫裝置進出口管路上的閥門,使之通過循環泵給整個系統供熱。當連續陰雨天時,因保溫裝置的儲能也是有限的,系統將自動通過蓄電池組給電加熱器供電,使保溫裝置裡的循環介質保持需要的恆定溫度。在逆變器8上設有市電接入埠和家用電埠。當太陽能吸熱板出現故障不能供電時,可以接入市電持續為電加熱器供電,保證整個系統的良性循環。利用本系統還可以通過太陽能發電給家庭供電,做到了經濟環保。太陽能集熱管和太陽能吸熱板安裝方式可以與建築牆體一體化,也可以安裝房頂或晾臺。物聯網主控機9還可以與手持電話10無線通訊聯接。本實用新型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利用太陽能供熱板給超導介質加熱,通過循環泵,一路傳導到地熱板、窗體、暖氣片、地熱管內,再循環回太陽能集熱裝置,一路送到儲能裝置保溫儲存。預見陰雨天氣,通過太陽能供電板發電,傳輸到蓄電池組儲存的電能送到逆變器,發出220伏交流電,一部分供給家電,另一部分輔助加熱超導介質,保持供暖溫度。採用物聯網控制主機實現全程感溫控制,並把傳感信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傳給手機,實現遠程控制地熱運行狀態,故障預警。
權利要求1.物聯網太陽能地熱,是由太陽能集熱管、循環泵和散熱裝置構成,其特徵在於太陽能集熱管(1)的導熱液出口經管路a與循環泵(2)的入口連接,循環泵(2)的出口經管路b與散熱裝置(3)的入口連接,散熱裝置(3)的出口經管路c與循環泵(2)的另一入口連接,循環泵(2)的另一出口經管路d與太陽能集熱管(1)的入口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散熱裝置(3)是由一組以上的導熱管並聯構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其特徵在於導熱管置於室內地板內、窗戶的窗框內。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其特徵在於循環泵(2)的與保溫裝置(4)管路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其特徵是在保溫裝置(4)上設有電加熱器 (5),有太陽能吸熱板(6)與蓄電池組(7)連接,蓄電池組(7)經逆變器(8)給加熱器(5)供 H1^ 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其特徵在於在逆變器(8)上設有市電接入埠和家用電埠。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其特徵在保溫裝置(4)、電加熱器(5)、 散熱裝置(3 )上均設有溫度傳感器(11),與物聯網主控機(9 )無線通訊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其特徵在於物聯網主控機(9)與手持電話 (10)無線通訊聯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屬於採暖裝置,是由太陽能集熱管、循環泵和散熱裝置構成,其特徵在於太陽能集熱管的導熱液出口經管路a與循環泵的入口連接,循環泵的出口經管路b與散熱裝置的入口連接,散熱裝置的出口經管路c與循環泵的另一入口連接,循環泵的另一出口經管路d與太陽能集熱管的入口連接。所述的散熱裝置是由一組以上的導熱管並聯構成。本實用新型的物聯網太陽能地熱,利用太陽能做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次性安裝,終身不用交取暖費;室內溫度可調控至人體健康溫度,採用物聯網中的ZigBee技術,通過不同的環境傳感器,傳送到物聯網控制端,自動模擬控制溫度,能達到室內溫度25攝氏度左右;節省熱輻射和材料,地熱板下面空氣流動供熱,地熱板的尺寸和面板材料可根據用戶定製;陰雨天持續工作,配有應急供電方式,若整個系統出現問題,立即送入市電,繼續供熱。
文檔編號F24J2/40GK202338946SQ20112052814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李洪偉 申請人:李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