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控自拆卸防噴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23:10:36 4

本實用新型屬於石油行業井口作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控自拆卸防噴器。
背景技術:
已有液控防噴器拆卸困難,導致閘板更換非常困難,制約了防噴器的使用範圍,加之已有液控防噴器導向結構不穩定,導向銷易損壞,影響了防噴器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已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液控自拆卸防噴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液控自拆卸防噴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腔中安裝有閘板,所述殼體兩側對稱安裝有液控機構,所述液控機構由前端蓋、缸體、開啟活塞杆、關閉活塞杆、開啟油缸、關閉油缸及後端蓋構成;所述開啟活塞杆、關閉活塞杆水平安裝在殼體兩側,所述前端蓋密封套裝在開啟活塞杆、關閉活塞杆上且通過螺栓固定在殼體側壁上,所述開啟油缸、關閉油缸對應套裝在開啟活塞杆、關閉活塞杆上且位於前端蓋的後方,所述後端蓋固定在開啟油缸和關閉油缸的後端,所述缸體固定在前端蓋與後端蓋之間,且缸體中裝有活塞;所述活塞內端密封穿過前端蓋與閘板的後端活動連接,外端密封穿過後端蓋後與手動機構連接;所述殼體上具有開啟液壓油入口和關閉液壓油入口,所述開啟液壓油入口依次通過殼體內油路、開啟活塞杆的中心油路、開啟油缸及後端蓋內油路與缸體後腔貫通;所述關閉液壓油入口依次通過殼體內油路、關閉活塞杆的中心油路、前端蓋內油路與缸體前腔及關閉油缸貫通。
所述活塞內端分別通過掛臺與閘板後端的門型卡槽活動連接,所述前端蓋內端固定有導向杆,且導向杆的內端插入閘板下方的方槽中。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和效果:採用液控自拆卸結構,在保證液控防噴器正常開關的前提下,通過液壓油路控制,實現防噴器自拆卸,大大節省人力,減小勞動強度,且拆卸速度更為快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半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液控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閘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4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液控自拆卸防噴器,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內腔中安裝有閘板2,所述殼體1兩側對稱安裝有液控機構3,所述液控機構3由前端蓋8、缸體9、開啟活塞杆10、關閉活塞杆11、開啟油缸12、關閉油缸13及後端蓋14構成;所述開啟活塞杆10、關閉活塞杆11 水平安裝在殼體1兩側,所述前端蓋8密封套裝在開啟活塞杆10、關閉活塞杆11上且通過螺栓固定在殼體1側壁上,所述開啟油缸12、關閉油缸13對應套裝在開啟活塞杆10、關閉活塞杆11上且位於前端蓋8的後方,所述後端蓋14固定在開啟油缸12和關閉油缸13的後端,所述缸體9固定在前端蓋8與後端蓋14之間,且缸體9中裝有活塞4;所述活塞4內端密封穿過前端蓋8與閘板2的後端活動連接,外端密封穿過後端蓋14後與手動機構5連接;所述殼體1上具有開啟液壓油入口6和關閉液壓油入口7,所述開啟液壓油入口6依次通過殼體1內油路、開啟活塞杆10的中心油路、開啟油缸12及後端蓋14內油路與缸體9後腔貫通;所述關閉液壓油入口7依次通過殼體1內油路、關閉活塞杆11的中心油路、前端蓋8內油路與缸體 9前腔及關閉油缸13貫通。
所述活塞4內端分別通過掛臺15與閘板2後端的門型卡槽18活動連接,所述前端蓋8內端固定有導向杆16,且導向杆16的內端插入閘板2下方的方槽17中。
閘板打開關閉過程:液壓油自開啟液壓油入口6依次通過殼體1 內油路、開啟活塞杆10的中心油路、開啟油缸12及後端蓋14內油路進入缸體9後腔,推動活塞4向內移動閘板關閉。液壓油自關閉液壓油入口7依次通過殼體1內油路、關閉活塞杆11的中心油路、前端蓋8內油路進入缸體9前腔,推動活塞4向外移動閘板打開。
拆卸過程:首先將前端蓋8與殼體1側壁的連接螺栓拆掉,然後自開啟液壓油入口6進入的液壓油首先進入開啟油缸12後腔推動開啟油缸12向外運動帶動前端蓋8向外移動到止點,液壓油繼續自開啟油缸12後端通過後端蓋14內油路進入缸體9後腔,推動活塞4向內移動將掛臺15推出,完成打開,此時即可將閘板2向上提出進行更換或維修。
關閉過程:自關閉液壓油入口7進入的液壓油首先進入缸體9前腔推動活塞4向外運動直至止點後繼續進入關閉油缸13前腔,推動關閉油缸13向內運動帶動前端蓋8向內移動直至止點實現關閉,此時即可將前端蓋8與殼體1側壁的連接螺栓裝上並固定,使防噴器恢復至工作狀態。
上述實施方式,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並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範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同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