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面板背面覆膜的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3:41: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更確切的說是一種大面板背面覆膜的模具。
背景技術:
背面覆膜製品,從外觀看滿面皆為透明,膜片在底部,不能有頂針印、澆口或澆口殘留等,邊緣又要平整,要滿足這些效果要求,現有的背面覆膜的模具上封膠位置母模側起筋骨,與公模側筋骨插穿,避免模具偏心,導致飛邊壓力的損失、現有的背面覆膜的模具頂出時有印記。現有的模具在配合澆注時由於自身配合不緊密容易造成原料洩露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面板背面覆膜的模具,能夠解決上述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大面板背面覆膜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的內側開設第一澆注槽,第一模具的內側安裝第一耐熱橡膠帶,第一耐熱橡膠帶位於第一澆注槽的側部,第一澆注槽的內部安裝數個五個定位針和四個頂針,五個定位針排成一排,四個頂針排成一排,第二模具的內側開設第二澆注槽,第二模具的內側安裝第二耐熱橡膠帶,第二耐熱橡膠帶位於第二澆注槽的側部,第二澆注槽的內側安開設五個進澆點,定位針能與進澆點插接配合,第一耐熱橡膠帶能與第二耐熱橡膠帶配合,第二澆注槽能與第一澆注槽扣合,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間安裝鎖緊扣合裝置,所述鎖緊扣合裝置包括第一基座板和第二基座板,第一基座板與第一模具的側部連接,第二基座板與第二模具的側部連接,第一基座板的一側安裝數個排成一排的第一旋轉板,第二基座板的一側安裝數個排成一排的第二旋轉板,第二旋轉板與第一旋轉板配合,每個第二旋轉板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旋轉板之間,第一旋轉板與第二旋轉板鉸接,第一基座板上安裝第一齒條和數個排成一排的定位凸稜,第二基座板上安裝第二齒條和數個排成一排的定位凸塊,第一齒條能與第二齒條嚙合,定位凸塊能與定位凸稜配合,定位凸塊與定位凸稜配合後,每個定位凸塊位於兩個相鄰的凸稜之間,定位凸塊的兩側設置弧形面,第一基座板的側部安裝按壓塊和推桿電機,推桿電機的一端與第一基座板鉸接,推桿電機的另一端與第二基座板鉸接,推桿電機能帶動第一基座板和第二基座板緊密扣合,第二基座板的側部安裝行程開關和控制裝置,按壓塊能通過旋轉按壓行程開關,控制裝置的輸入端通過導線與行程開關的輸出端連接,控制裝置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推桿電機的輸入端連接。
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旋轉板和第二旋轉板上安裝固定軸,固定軸穿過第一旋轉板和第二旋轉板,固定軸作為第一旋轉板和第二旋轉板的旋轉軸,固定軸的端部安裝絲杆,絲杆上安裝螺母。所述螺母與第一旋轉板之間安裝彈簧,彈簧套在絲杆上,彈簧處於壓縮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耐熱橡膠帶和第二耐熱橡膠帶能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配合時扣合,提高第二澆注槽與第一澆注槽配合後的密閉性,避免在澆注時的原料洩露。本實用新型的五個定位針排成一排可以減少工件上定位針點的排布範圍提高工件的美觀性,定位針能與進澆點插接配合可以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配合時提高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配合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四個頂針排成一排可以大大提高澆築時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鎖緊扣合裝置能夠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扣合時通過推桿電機自動對第一基座板和第二基座板施加相互靠近的壓力,從而使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扣合更加緊密,從而避免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出現原料洩露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按壓塊可以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扣合時按壓行程開關,行程開關將按壓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傳遞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根據電信號控制推桿電機收縮推桿,使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扣合更加緊密,從而避免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出現原料洩露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凸塊能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扣合時與定位凸稜配合,使第一基座板和第二基座板相互配合更加緊密,避免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出現錯位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齒條能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相互扣合時與第二齒條嚙合,與定位凸塊和定位凸稜配合進一步提高第一基座板和第二基座板相互配合的緊密程度,進一步避免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出現錯位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弧形面可以方便定位凸塊插入到定位凸稜之間。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潔緊湊、製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簡便的優點。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標註部件:1第一基座板 2第一齒條 3定位凸稜 4第一旋轉板 5第二旋轉板 6螺母 7絲杆 8固定軸 9第二基座板 10第二齒條 11按壓塊 12推桿電機 13定位凸塊 14弧形面 15行程開關 16控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一種大面板背面覆膜的模具,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第一模具17的內側開設第一澆注槽20,第一模具17的內側安裝第一耐熱橡膠帶24,第一耐熱橡膠帶24位於第一澆注槽20的側部,第一澆注槽20的內部安裝數個五個定位針22和四個頂針23,五個定位針22排成一排,四個頂針23排成一排,第二模具18的內側開設第二澆注槽21,第二模具18的內側安裝第二耐熱橡膠帶26,第二耐熱橡膠帶26位於第二澆注槽21的側部,第二澆注槽21的內側安開設五個進澆點27,定位針22能與進澆點27插接配合,第一耐熱橡膠帶24能與第二耐熱橡膠帶26配合,第二澆注槽21能與第一澆注槽20扣合,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之間安裝鎖緊扣合裝置,所述鎖緊扣合裝置包括第一基座板1和第二基座板9,第一基座板1與第一模具17的側部連接,第二基座板9與第二模具18的側部連接,第一基座板1的一側安裝數個排成一排的第一旋轉板4,第二基座板9的一側安裝數個排成一排的第二旋轉板5,第二旋轉板5與第一旋轉板4配合,每個第二旋轉板5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旋轉板4之間,第一旋轉板4與第二旋轉板5鉸接,第一基座板1上安裝第一齒條2和數個排成一排的定位凸稜3,第二基座板9上安裝第二齒條10和數個排成一排的定位凸塊13,第一齒條2能與第二齒條10嚙合,定位凸塊13能與定位凸稜3配合,定位凸塊13與定位凸稜3配合後,每個定位凸塊13位於兩個相鄰的凸稜3之間,定位凸塊13的兩側設置弧形面14,第一基座板1的側部安裝按壓塊11和推桿電機12,推桿電機12的一端與第一基座板1鉸接,推桿電機12的另一端與第二基座板9鉸接,推桿電機12能帶動第一基座板1和第二基座板9緊密扣合,第二基座板9的側部安裝行程開關15和控制裝置16,按壓塊11能通過旋轉按壓行程開關15,控制裝置16的輸入端通過導線與行程開關15的輸出端連接,控制裝置16的輸出端通過導線與推桿電機12的輸入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耐熱橡膠帶24和第二耐熱橡膠帶26能在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相互配合時扣合,提高第二澆注槽21與第一澆注槽20配合後的密閉性,避免在澆注時的原料洩露。本實用新型的五個定位針22排成一排可以減少工件上定位針點的排布範圍提高工件的美觀性,定位針22能與進澆點27插接配合可以在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相互配合時提高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配合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四個頂針23排成一排可以大大提高澆築時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鎖緊扣合裝置能夠在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相互扣合時通過推桿電機12自動對第一基座板1和第二基座板9施加相互靠近的壓力,從而使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扣合更加緊密,從而避免了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出現原料洩露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按壓塊11可以在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相互扣合時按壓行程開關15,行程開關15將按壓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傳遞給控制裝置16,控制裝置16根據電信號控制推桿電機12收縮推桿,使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扣合更加緊密,從而避免了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出現原料洩露的現象。同時推桿電機12可以在澆注完成後對第一基座板1和第二基座板9施加均勻地推力,使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快速分開。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凸塊13能在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相互扣合時與定位凸稜3配合,使第一基座板1和第二基座板9相互配合更加緊密,避免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出現錯位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齒條2能在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相互扣合時與第二齒條10嚙合,與定位凸塊13和定位凸稜3配合進一步提高第一基座板1和第二基座板9相互配合的緊密程度,進一步避免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出現錯位的現象。本實用新型的弧形面14可以方便定位凸塊13插入到定位凸稜3之間。
所述第一旋轉板4和第二旋轉板5上安裝固定軸8,固定軸8穿過第一旋轉板4和第二旋轉板5,固定軸8作為第一旋轉板4和第二旋轉板5的旋轉軸,固定軸8的端部安裝絲杆7,絲杆7上安裝螺母6。本實用新型的絲杆7與螺母6配合可以方便固定軸8的拆卸,方便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獨立保存。
所述螺母6與第一旋轉板4之間安裝彈簧19,彈簧19套在絲杆7上,彈簧9處於壓縮狀態。本實用新型的彈簧19可以使第一旋轉板4和第二旋轉板5配合更加緊密,減小第一旋轉板4和第二旋轉板5之間的間隙,避免了第一模具17和第二模具18出現原料洩露的現象。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