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塵杯過濾器及設有該過濾器的吸塵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7:48:21 2

本實用新型屬於塵杯過濾器的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塵杯過濾器及設有該過濾器的吸塵器。
背景技術:
吸塵器作為一種家庭生活電器,廣泛應用於室內、室外的清潔,現有的吸塵器按形狀分類,可分為臥式、立式、手持式等。手持式吸塵器體型小巧,攜帶及使用非常方便,是一種介於普通家用吸塵器與可攜式吸塵器之間的家庭清潔類產品,適用於清潔較小的空間,主要用於車內清潔、對鍵盤、電器等有良好的清潔效果。手持式吸塵器通常自帶電池作為動力,便於對汽車或室外物品進行清潔,由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開始使用手持式吸塵器。
手持式吸塵器通常包括設有手柄的機體、安裝於機體上的旋風塵氣分離裝置、與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相連的伸縮管、安裝於機體的電池、電機、以及出風過濾裝置。通過設置出風過濾裝置進一步的對塵氣進行分離,避免灰塵顆粒等進入電機風機內部腐蝕元器件,影響機體的使用壽命。
目前,現有技術中的過濾裝置通過為一圓形平面狀的過濾棉,過濾面積較小,而且過濾棉設置在塵杯內部,拿取之前需要開啟塵杯蓋,操作不便。
為了解決其取放不便的問題,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柱狀結構的過濾器,該過濾器直接插入塵杯內部固定,且外部漏出手柄,方便拿取,但該過濾器的開口位於頂部周向上,灰塵在經過塵氣分離後需要先向上運行後,經過濾器的徑向進入過濾器內部,後沿過濾器的軸向向下運行,並由過濾器內部自徑向向外排出,在此過程中灰塵被吸附在過濾器內壁上,氣體排出。由於塵氣需要自下向上運行後徑向進入過濾器,並自上向下過濾後徑向排出過濾器,整個塵氣流經的路徑較長,壓力損耗較大,吸力不足,而且,由於該過濾器為細長型的柱狀結構,與同樣面積大小的筒狀結構相比其出風率較低,而且,需要在其頂部周向上開設多個進風口,因此其結構設計相對複雜,加工成本較高。
因此,鑑於以上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新型的塵杯過濾裝置,通過改變過濾裝置的進風方式,縮短塵氣流經路徑,通過改變過濾裝置的結構形式,利用圓筒狀結構的側面作為過濾面,更有效的加大過風面積,減少壓力損耗,提高過濾效率,簡化整體結構,降低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塵杯過濾器,通過改變過濾器的進風方式,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分離後的塵氣直接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內部,並由徑向排出,有效縮短塵氣流經路徑;通過改變過濾器的結構形式,利用圓筒狀結構的側面作為過濾面,更有效的加大過風面積,減少壓力損耗,提高過濾效率,簡化整體結構,降低成本。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種塵杯過濾器,塵杯(1)內設有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所述過濾器(4)位於該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的上方,塵氣由塵杯(1)的進氣口進入,經過塵杯(1)內的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後,向上進入過濾器(4)內部,經過濾器(4)內部向外部過濾後,氣體沿塵杯(1)的出風風道排出,進入電機(5)的進風口。
優選的,所述過濾器(4)為中空筒狀結構,過濾器(4)的下方設置有一開口(43),該開口與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出風口(8)對接密封,使得過濾器(4)與旋風塵氣分離(3)裝置連通;塵氣由塵杯(1)的進風口進入,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分離後,塵氣經開口(43)處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4)內部,過濾後的氣體由過濾器(4)的徑向排出。
優選的,所述過濾器(4)設置於所述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的上方且相互獨立設置。
優選的,所述過濾器(4)自上而下安裝入所述塵杯(1)中。
優選的,所述塵杯(1)頂部設有有一安裝槽(11),所述過濾器(4)放入安裝槽(11)內,且頂部與塵杯(1)壁密封。
優選的,所述過濾器(4)包括一筒狀支架(41)及設置於所述筒狀支架(41)外圈上的過濾材料(42),進入過濾器(4)中的塵氣經過濾材料(42)過濾後排出。
優選的,所述筒狀支架(41)的頂部設置有一蓋板(44),所述蓋板(44)向外凸出設置,形成一把手。
優選的,所述過濾器(4)的兩端分別與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的出風口(8)及塵杯頂部密封,且兩處均設置有密封部件(45)。
優選的,所述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的出風口(8)處向上伸出有導向用凸筋(12),所述過濾器(4)的底部置於所述凸筋(12)內圈或凸筋(12)外圈上定位。
一種吸塵器,包括塵杯(1)、設置於塵杯(1)內部的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以及過濾器(4),所述過濾器(4)位於所述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出風口處;
塵氣經進風風道(7)進入塵杯(1)內部,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分離後,灰塵落入塵杯(1)底部的集塵空間內,至少一部分塵氣經開口(43)處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4)內,過濾後的氣體由過濾器的徑向排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塵杯過濾器的優點是:
通過改變過濾器的進風方式,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分離後的塵氣直接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內部,並由徑向排出,有效縮短塵氣流經路徑。
通過改變過濾器的結構形式,利用圓筒狀結構的側面作為過濾面,更有效的加大過風面積,減少壓力損耗,提高過濾效率,簡化整體結構,降低成本。
該過濾器設置於塵杯頂部,為可拆卸設置,直接向上拿取即可,無需開啟塵杯蓋,操作方便。且整體機構由筒狀支架與設置在其外圈上的過濾材料組成,僅在過濾器底部開口,結構形式簡單,筒狀支架可直接一體加工成型,加工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過濾器的剖視圖。
圖2為過濾器的立體圖。
圖3為吸塵器的剖視圖。
圖4為圖3局部放大圖。
圖中的數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1、塵杯 2、塵杯網罩 3、旋風塵氣分離裝置 4、過濾器 5、電機 6、出風風道 7、進風風道 8、出風口 9、一級集塵空間 10、二級集塵空間 11、安裝槽 12、凸筋 13、間隙 41、筒狀支架 42、過濾材料 43、開口 44、蓋板 45、密封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現有技術中的過濾裝置通過為一圓形平面狀的過濾棉,過濾面積較小,而且過濾棉設置在塵杯內部,拿取之前需要開啟塵杯蓋,操作不便。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塵杯過濾器,通過改變過濾器的進風方式,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分離後的塵氣直接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內部,並由徑向排出,有效縮短塵氣流經路徑;通過改變過濾器的結構形式,利用圓筒狀結構的側面作為過濾面,更有效的加大過風面積,減少壓力損耗,提高過濾效率,簡化整體結構,降低成本。
下面將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一併參見圖1至圖4,如圖所示,一種塵杯過濾器,塵杯1內部設置有一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過濾器4位於該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的上方,塵氣由塵杯1的進風風道7進入,經過塵杯1內的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後,向上進入過濾器4內部,經過濾器4內部向外部過濾後,氣體沿塵杯1的出風風道6排出,進入電機5的進風口。
優選的,過濾器4設置於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的出風口8位置處,該結構形式的設置,使得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分離後的塵氣直接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內部,並由徑向排出,通過改變過濾器的進風方式,有效縮短塵氣流經路徑,減少壓力損耗。
優選的,本實用新型中的過濾器採用中空筒狀結構,過濾器4的下方設置一開口43,該開口與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出風口8對接密封,使得過濾器與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連通,無需經過內部風道直接向上進入過濾器內部,減少壓力損耗。
塵氣經進風風道7進入塵杯內部,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分離後,至少一部分塵氣經開口處軸向進入過濾器4,過濾後的氣體由過濾器的徑向排出。
本實用新型中的過濾器設置於塵杯1內部,並與塵杯內壁間形成一出風間隙13,徑向一周排出的氣體由塵杯壁上開設的出風風道6排出,部分灰塵吸附在過濾器內壁上。通過採用過濾器將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分離後的氣體進一步過濾處理,防止灰塵顆粒進入電機風機內部,影響電機的使用壽命。
過濾器4包括一筒狀支架41及設置於筒狀支架41外圈上的過濾材料42,進入過濾器中的塵氣經過濾材料42過濾後排出。其中,筒狀結構的尺寸可根據塵杯的結構尺寸儘可能的做大,進一步的加大過濾材料的過風面積,減少壓力損耗。且整體機構由筒狀支架與設置在其外圈上的過濾材料組成,僅在過濾器底部開口,結構形式簡單,筒狀支架可直接一體加工成型,加工操作方便。
其中筒狀支架可為橫縱交錯設置的多個條筋組成,也可為網狀結構形式,可實現對過濾材料的有效支撐即可,具體不做限制。
過濾材料在本實用新型中優選採用帶網孔的濾棉,方便過風,具體形式不做限制。
過濾器4設置於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上方,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分離後的塵氣直接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內部,有效減少塵氣流經的路徑,減少壓力損耗。
過濾器4設置於塵杯1頂部,為可拆卸設置,塵杯頂部成型有一安裝槽11,過濾器4放入安裝槽11內,且頂部與塵杯壁密封。為了保證塵杯與過濾器間形成間隙,因此要求安裝槽的徑向尺寸大於過濾器的尺寸,同時,塵杯的頂部尺寸相對較小,保證與過濾器的頂部進行密封。該過濾器可直接向上拿取,無需開啟塵杯蓋,操作方便。
過濾器4位於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的上方,並相互獨立設置,過濾器4在塵杯內延伸至位於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上方,過濾器4未延伸至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內部,如此,過濾器4不會佔用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內部空間,如此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在有限的空間內不會因為需要容納過濾器4而壓縮塵氣分離結構,可以提高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塵氣分離效果,同時,塵氣在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內經過過濾後再進入過濾器4內,避免由於過濾器4和旋風塵氣分離裝置重疊,導致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內的未完全過濾的塵氣進入過濾器4,如此,可大大提高過濾器4的使用壽命,也減少了消費著清潔過濾器的周期。
筒狀支架41的頂部設置有一蓋板44,蓋板向外凸出設置,形成一把手,通過成型該把手,方便用戶取放。其中過濾器與塵杯間為保證其連接的穩定性,通常可將蓋板與塵杯頂部卡接設置,或者旋接等,也可直接通過擠壓密封部件,通過密封部件的預緊力固定,具體不做限制。
過濾器的兩端分別與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出風口及塵杯頂部密封,且兩處均設置有密封部件45。通過對兩連接處進行密封,保證了塵杯內部的密封性。密封部件可採用橡膠圈等,具體不做限制。
優選的,旋風塵氣分離裝置的出風口8處向上伸出有導向用凸筋12,過濾器4的底部置於凸筋內圈或凸筋外圈上定位。便於將過濾器快速安裝到位。
其中,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包括至少一級塵氣分離機構,分離後的灰塵落入塵杯底部的集塵空間內。本實用新型中以二級龍捲風為例,當然,也可適用於一級或多級龍捲風的形式,僅將過濾器設置在塵氣分離機構的出風口處即可。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吸塵器,包括塵杯1、設置於塵杯內部的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以及過濾器4,過濾器4位於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出風口處。
該吸塵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塵氣由進風風道7進入塵杯內,塵氣先一步的經塵杯網罩2進行第一級塵氣分離,分離後的灰塵落入一級集塵空間9內,之後一部分塵氣經塵杯網罩進入旋風塵氣分離裝置3內部進行第二級塵氣分離,分離後的灰塵落入二級集塵空間10內,分離之後的氣體向上運行,沿其中部軸向進入過濾器4內,過濾後的氣體由過濾器的徑向排入出風風道6內,之後經出風風道排出至外部。
本實用新型中的過濾器可設置於任意結構形式的吸塵器上,具體結構形式不做限制。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塵杯過濾器,通過改變過濾器的進風方式,經旋風塵氣分離裝置分離後的塵氣直接向上軸向進入過濾器內部,並由徑向排出,有效縮短塵氣流經路徑。
通過改變過濾器的結構形式,利用圓筒狀結構的側面作為過濾面,更有效的加大過風面積,減少壓力損耗,提高過濾效率,簡化整體結構,降低成本。
該過濾器設置於塵杯頂部,為可拆卸設置,直接向上拿取即可,無需開啟塵杯蓋,操作方便。且整體機構由筒狀支架與設置在其外圈上的過濾材料組成,僅在過濾器底部開口,結構形式簡單,筒狀支架可直接一體加工成型,加工操作方便。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