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及其空調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2:49:06
專利名稱: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及其空調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暖通空調技術領域,是一種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及其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室內房間人體的熱舒適性與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密切相關,理論研究表明,室內迴風溫度、室內迴風的相對溼度、人體附近的空氣流速、圍護結構內表面及其它物體表面的溫度、人體的溫度、散熱及體溫調節及衣服的保溫性能及透氣性等都與之相關。以上因素中,室內人體附近的空氣流速是影響人體對流散熱和水分蒸發散熱的主要因素之一。氣流速度大時,由於提高了對流換熱係數和溼交換係數,使對流散熱和水分蒸發散熱隨之增強,加劇了人體的冷感,所以合理的氣流速度場分布對人體熱舒適影響十分重要,現有使用的室內空調裝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送風溫度較低時會使人體產生不舒適的吹冷風感,送風溫度較高時又會使空調裝置的降溫作用不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及其空調裝置,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室內空調裝置存在的送風溫度較低時會使人體產生不舒適的吹冷風感,送風溫度較高時又會使空調裝置的降溫作用不明顯的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一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其按下述步驟進行空調機組的送風口中吹出的氣流形成機組送風,空調機組的送風區域之外的氣流形成迴風,混合風機通過混合風機進風口吸入機組送風和迴風並將其通過混合風機出風口送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之二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上述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中的空調裝置,包括包括空調機組和混合風機,空調機組上設置有送風口,在靠近送風口的位置處設置有混合風機,混合風機上有混合風機進風口和混合風機出風口,送風口與混合風機進風口相通。下面是對上述發明技術方案之二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混合風機可放置在靠近送風口的位置處,或者混合風機可固定在靠近送風口位置的空調機組上;混合風機進風口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迴風的迴風進口,空調機組的送風口和迴風進口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相通。上述空調機組可設置在室內,空調機組上設置有能夠與室外相連通的機組進風口,所述迴風為室內迴風;混合風機可放置在靠近送風口的位置處,或者混合風機可固定在靠近送風口位置的空調機組上;混合風機進風口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室內迴風的迴風進口,空調機組的送風口和迴風進口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相通。上述迴風進口處可固定安裝有風量調節裝置。上述空調機組可採用蒸發製冷空調機組。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為通過增加混合風機,提高適當送風流量和送風速度,能夠使得人體熱舒適性更好,在不同工況下,通過調節送風和迴風混合比,運行中的節能效果更佳,使得送風溫度較高的工況應用成為可能,能夠有效將室外新風引入室內,形成室內外氣流交互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
附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至3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6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I為混合風機,2為機組進風口,3為送風口,4為混合風機進風口,5為混合風機出風口,6為迴風進口,7為風量調節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在本發明中,為了便於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係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後、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係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
如附圖1、2、3、4所示,該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空調機組的送風口 3中吹出的氣流形成機組送風,空調機組的送風區域之外的氣流形成迴風,混合風機I通過混合風機進風口 4吸入機組送風和迴風並將其通過混合風機出風口 5送出。本發明通過混合風機I引入迴風,進而提高送風流量和送風速度為切入點,在一定的送風條件下,可提高人體的熱舒適性,使得送風溫度較高的方式應用成為可能;所述空調機組可以為傳統空調機組或蒸發製冷空調機組。實施例2:
如附圖1、2、3、4所示,在上述實施例1中的空調裝置包括空調機組和混合風機1,空調機組上設置有送風口 3,在靠近送風口 3的位置處設置有混合風機I,混合風機I上有混合風機進風口 4和混合風機出風口 5,送風口 3與混合風機進風口 4相通。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實施例2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實施例3
如附圖1所示,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實施例3的混合風機I放置在靠近送風口 3的位置處(即混合風機I與空調機組是相互分離的);混合風機進風口 4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迴風的迴風進口 6,空調機組的送風口 3和迴風進口 6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 4相通。實施例4:
如附圖2所示,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實施例4的混合風機I固定在靠近送風口 3位置的空調機組上;混合風機進風口 4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迴風的迴風進口6,空調機組的送風口 3和迴風進口 6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 4相通。實施例5
如附圖3所示,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實施例5的空調機組設置在室內,空調機組上設置有能夠與室外相連通的機組進風口 2,所述迴風為室內迴風;混合風機I放置在靠近送風口 3的位置處(即混合風機I與空調機組是相互分離的);混合風機進風口 4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室內迴風的迴風進口 6,空調機組的送風口 3和迴風進口 6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 4相通。通過混合風機I引入部分室內迴風,進而提高送風流量和室內送風速度,在一定的送風條件下,可提高人體的熱舒適性,使得送風溫度較高的方式應用成為可能。實施例6
如附圖4所示,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實施例6的空調機組設置在室內,空調機組上設置有能夠與室外相連通的機組進風口 2,所述迴風為室內迴風;混合風機I固定在靠近送風口 3位置的空調機組上;混合風機進風口 4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室內迴風的迴風進口 6,空調機組的送風口 3和迴風進口 6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 4相通。通過混合風機I引入部分室內迴風,進而提高送風流量和室內送風速度,在一定的送風條件下,可提高人體的熱舒適性,使得送風溫度較高的方式應用成為可能。可根據需要,如附圖2、4所示,在迴風進口 6處固定安裝有風量調節裝置7,通過風量調節裝置7能夠調節進入迴風進口 6的迴風大小,從而調節迴風與機組送風的混合比例。風量調節裝置7可以為現有公知的百葉式風量調節裝置。實施例7
如附圖1、2、3、4所示,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實施例7的空調機組採用蒸發製冷空調機組。對於蒸發製冷空調機組而言,由於其利用不飽和空氣中蘊含的幹空氣能製冷,各地區空氣的不飽和程度不同,因此,其送風狀態參數各不相同,在正常送風狀態下,通過本發明使得送風流量和速度的提高,人體熱舒適性更佳,在送風溫度偏低的情況下,本專利可使得空調機組的容量和功耗減小,經濟性和節能效果更好;在送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室內人體的熱舒適感覺。以上技術特徵構成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徵,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綜上所述,本發明通過增加混合風機1,提高適當送風流量和送風速度,能夠使得人體熱舒適性更好,在不同工況下,通過調節送風和迴風混合比,運行中的節能效果更佳,使得送風溫度較高的工況應用成為可能;能夠有效將室外新風引入室內,並能合理控制新風和迴風的混合比,形成室內外氣流交互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功能和結構實現簡單易行,操作簡便,應用形式多樣,綜合節能效果顯著,特別適用於如蒸發製冷空調等低品位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的空調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其特徵在於按下述步驟進行:空調機組的送風口中吹出的氣流形成機組送風,空調機組的送風區域之外的氣流形成迴風,混合風機通過混合風機進風口吸入機組送風和迴風並將其通過混合風機出風口送出。
2.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方法中的空調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空調機組和混合風機,空調機組上設置有送風口,在靠近送風口的位置處設置有混合風機,混合風機上有混合風機進風口和混合風機出風口,送風口與混合風機進風口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裝置,其特徵在於混合風機放置在靠近送風口的位置處,或者混合風機固定在靠近送風口位置的空調機組上;混合風機進風口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迴風的迴風進口,空調機組的送風口和迴風進口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裝置,其特徵在於空調機組設置在室內,空調機組上設置有能夠與室外相連通的機組進風口,所述迴風為室內迴風;混合風機放置在靠近送風口的位置處,或者混合風機固定在靠近送風口位置的空調機組上;混合風機進風口與空調機組之間形成能夠吸入室內迴風的迴風進口,空調機組的送風口和迴風進口同時與混合風機進風口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裝置,其特徵在於迴風進口處固定安裝有風量調節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裝置,其特徵在於空調機組採用蒸發製冷空調機組。
7.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裝置,其特徵在於空調機組採用蒸發製冷空調機組。
8.根據權利要求 5所述的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裝置,其特徵在於空調機組採用蒸發製冷空調機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暖通空調技術領域,是一種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及其空調裝置,該大流量混合送風的空調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空調機組的送風口中吹出的氣流形成機組送風,空調機組的送風區域之外的氣流形成迴風,混合風機通過混合風機進風口吸入機組送風和迴風並將其通過混合風機出風口送出。本發明的技術效果為通過增加混合風機,提高適當送風流量和送風速度,能夠使得人體熱舒適性更好,在不同工況下,通過調節送風和迴風混合比,運行中的節能效果更佳,使得送風溫度較高的工況應用成為可能,能夠有效將室外新風引入室內,形成室內外氣流交互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
文檔編號F24F13/04GK103075777SQ20131004779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6日
發明者於向陽 申請人:於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