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萃取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18:53:21 1
中藥萃取設備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藥萃取設備,包括底座、機殼、儲液壺、濾液壺,所述底座內設有控制器,底座上設有操作按鈕、蜂鳴器和電源插頭,所述機殼內設有由不鏽鋼製成的水槽、位於水槽下端面底部的電加熱器,所述水槽的內壁上設有一圈液位標記線、以及一位於該液位標記線上的液位傳感器;所述水槽內設有一用於盛放中藥的漏鬥,該漏鬥內設有一容腔和多個通孔;所述水槽的下端還設有一出液口,該出液口通過出液管與所述濾液壺相連通,所述出液管上設有一洩壓閥,濾液壺和儲液壺通過一螺紋連接管相連通。該中藥萃取設備通過高壓蒸汽熬製中藥,能夠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在短時間內熬製出來,從而提高中藥效用和煎藥效率。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藥熬製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中藥萃取設備。 中藥萃取設備
【背景技術】
[0002] 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精髓,因其獨特的療效和極小的副作用,中藥一直受到廣 大患者的青睞。目前,中藥的煎藥方式是人工通過砂鍋手工煎藥,但是該種方式存在以下缺 陷:很難控制煎藥時間和煎藥火候,故比較麻煩,且用砂鍋煎藥時中藥的有效成分不能很好 地被煮出,若要將中藥的有效成分全部煮出,則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熬製,故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鑑於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陷和各種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 於提供一種能夠將中藥的有效成分熬製出且效率高的中藥萃取設備。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藥萃取設備,包括底座、設在底座上的機 殼和儲液壺、設在機座一側且位於儲液壺上方的濾液壺,所述底座內設有控制器,底座上設 有操作按鈕、蜂鳴器和電源插頭,所述機殼內設有由不鏽鋼製成的水槽、位於水槽下端面底 部的電加熱器,所述水槽的內壁上設有一圈液位標記線、以及一位於該液位標記線上的液 位傳感器;所述水槽內設有一用於盛放中藥的漏鬥,該漏鬥內設有一容腔和多個通孔,所述 容腔的上邊緣設有一圈與水槽上邊緣相抵靠的凸緣,水槽底部設有一凹槽,漏鬥的下端設 有一支撐柱,該支撐柱的下端位於凹槽中;所述水槽的下端還設有一出液口,該出液口通過 出液管與所述濾液壺相連通,所述出液管上設有一洩壓閥,所述操作按鈕、電源插頭、電加 熱器、液位傳感器、蜂鳴器以及洩壓閥均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機殼上端還鉸接有一蓋體, 該蓋體中螺紋連接有一轉軸,所述轉軸的上端固定有一從蓋體上端向上伸出的轉手,轉軸 的下端固定有一從蓋體下端向下伸出的壓柱,該壓柱的外周面與機殼螺紋連接,且壓柱與 漏鬥的凸緣相抵靠、且壓柱與凸緣之間設有密封圈;所述濾液壺的下端設有一濾網,濾液壺 和儲液壺通過一螺紋連接管相連通。
[0005] 優選地,所述儲液壺的上邊緣設有一出液嘴。
[0006] 進一步地,所述儲液壺的外壁上設有用於表示容量的刻度線。
[0007] 優選地,所述液位標記線的顏色為黃色。
[0008]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中藥萃取設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 該中藥萃取設備通過高壓蒸汽熬製中藥,能夠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在短時間內熬 制出來,從而提高中藥效用和煎藥效率。
[0010]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手段,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對 本專利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toon]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 元件標號說明
[0013] 1 底座
[0014] 2 機殼
[0015] 3儲液壺
[0016] 31出液嘴
[0017] 4濾液壺
[0018] 41 濾網
[0019] 5 水槽
[0020] 51 凹槽
[0021] 52 出液口
[0022] 6電加熱器
[0023] 7液位標記線
[0024] 8液位傳感器
[0025] 9 漏鬥
[0026] 91 容腔
[0027] 92 通孔
[0028] 93 凸緣
[0029] 94支撐柱
[0030] 10出液管
[0031] 11洩壓閥
[0032] 12 蓋體
[0033] 13 轉軸
[0034] 14 轉手
[0035] I5 壓柱
[0036] 16密封圈
[0037] 17螺紋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38]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介紹。
[0039] 如圖1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藥萃取設備,包括底座1、設在底座1上的機 殼2和儲液壺3、設在機座一側且位於儲液壺3上方的濾液壺4,所述底座1內設有控制器, 底座1上設有操作按鈕、蜂鳴器和電源插頭,所述機殼2內設有由不鏽鋼製成的水槽5、位 於水槽5下端面底部的電加熱器6,所述水槽5的內壁上設有一圈液位標記線7、以及一位 於該液位標記線7上的液位傳感器8 ;所述水槽5內設有一用於盛放中藥的漏鬥9,該漏鬥 9內設有一容腔91和多個通孔92,所述容腔91的上邊緣設有一圈與水槽5上邊緣相抵靠 的凸緣93,水槽5底部設有一凹槽51,漏鬥9的下端設有一支撐柱94,該支撐柱94的下端 位於凹槽51中;所述水槽5的下端還設有一出液口 52,該出液口 52通過出液管10與所述 濾液壺4相連通,所述出液管10上設有一洩壓閥11,所述操作按鈕、電源插頭、電加熱器6、 液位傳感器8、蜂鳴器以及洩壓閥11均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機殼2上端還鉸接有一蓋體 12,該蓋體12中螺紋連接有一轉軸13,所述轉軸13的上端固定有一從蓋體12上端向上伸 出的轉手14,轉軸13的下端固定有一從蓋體12下端向下伸出的壓柱15,該壓柱15的外周 面與機殼2螺紋連接,且壓柱15與漏鬥9的凸緣93相抵靠、且壓柱15與凸緣93之間設有 密封圈16 ;所述濾液壺4的下端設有一濾網41,濾液壺4和儲液壺3通過一螺紋連接管17 相連通。
[0040] 上述中藥萃取設備在使用時,先將蓋體12打開,往水槽5中導入一定量的水,水的 液位不超過液位標記線7,當超過液位標記線7時,蜂鳴器會發出報警聲,以起到提醒警示 的作用。往漏鬥9的容腔91中裝入中藥,將裝有中藥的漏鬥9放入水槽5中,蓋上蓋體12、 並轉動轉手14,則壓柱15向下移動且與機殼2的內壁螺紋連接,直至壓柱15的下端面與凸 緣93的上端面相抵靠。通過操作按鈕開啟電源,則電加熱器6開始發熱、以加熱水槽5中 的水,水槽5中的溫度升高,產生蒸汽,且水槽5內的壓力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不斷增加,所以 該設備通過高壓蒸汽熬製中藥,能夠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在短時間內熬製出來,從而提高 中藥效用和煎藥效率。熬製結束時,即當水槽5內的壓力達到設定的壓力值後,控制器控制 洩壓閥11打開,則水槽5內的中藥液體通過出液口 52和出液管10進入濾液壺4中,再通 過濾網41和螺紋連接管17進入到儲液壺3中,最終將儲液壺3取出即可引用中藥。
[0041] 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儲液壺3的上邊緣設有一出液嘴31,以便於將中藥從儲 液壺3中倒出。
[0042] 進一步地,所述儲液壺3的外壁上設有用於表示容量的刻度線。
[0043] 優選地,所述液位標記線7的顏色為黃色,黃色的液位標記線7顏色鮮明,能夠讓 用戶看的更加清楚。
[0044]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 值。
[0045]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中藥萃取設備進行了詳細介紹,對於本領 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 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依本實用新型設計 思想所做的任何改變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中藥萃取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1)、設在底座(1)上的機殼(2)和儲液 壺(3)、設在機座一側且位於儲液壺(3)上方的濾液壺(4),所述底座(1)內設有控制器, 底座(1)上設有操作按鈕、蜂鳴器和電源插頭,所述機殼(2)內設有由不鏽鋼製成的水槽 (5)、位於水槽(5)下端面底部的電加熱器¢),所述水槽(5)的內壁上設有一圈液位標記 線(7)、以及一位於該液位標記線(7)上的液位傳感器⑶;所述水槽(5)內設有一用於盛 放中藥的漏鬥(9),該漏鬥(9)內設有一容腔(91)和多個通孔(92),所述容腔(91)的上邊 緣設有一圈與水槽(5)上邊緣相抵靠的凸緣(93),水槽(5)底部設有一凹槽(51),漏鬥(9) 的下端設有一支撐柱(94),該支撐柱(94)的下端位於凹槽(51)中;所述水槽(5)的下端 還設有一出液口(52),該出液口(52)通過出液管(10)與所述濾液壺(4)相連通,所述出 液管(10)上設有一洩壓閥(11),所述操作按鈕、電源插頭、電加熱器(6)、液位傳感器(8)、 蜂鳴器以及洩壓閥(11)均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機殼(2)上端還鉸接有一蓋體(12),該蓋 體(12)中螺紋連接有一轉軸(13),所述轉軸(13)的上端固定有一從蓋體(12)上端向上 伸出的轉手(14),轉軸(13)的下端固定有一從蓋體(12)下端向下伸出的壓柱(15),該壓 柱(15)的外周面與機殼(2)螺紋連接,且壓柱(15)與漏鬥(9)的凸緣(93)相抵靠、且壓 柱(15)與凸緣(93)之間設有密封圈(16);所述濾液壺⑷的下端設有一濾網(41),濾液 壺(4)和儲液壺(3)通過一螺紋連接管(17)相連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萃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液壺(3)的上邊緣設有 一出液嘴(31)。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萃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儲液壺(3)的外壁上設有 用於表示容量的刻度線。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萃取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液位標記線(7)的顏色為 黃色。
【文檔編號】A61J3/00GK203898727SQ201420333588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1日
【發明者】呂純潔 申請人:呂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