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涂水產養殖池投餵飼料用竹絲船體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4:56:2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養殖投餵飼料用的船體,尤其涉及灘涂水產養殖池投餵飼料用竹絲船體,屬於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沿海溼地地域遼闊,特別是沿海灘涂面積每年都在向外增長,土地資源十分豐富,為人們的灘涂水產養殖帶來便利,為便於水產分類和養殖管理,現有的水產養殖池大多為方塊形狀,投餵飼料用船體主要有水泥船、鐵皮船和木船,水泥船的缺陷是質量大、笨重、難以搬運,若想從一個池塘搬到另一個池塘較為困難,若每個池塘都配一艘船隻則生產成本較大,另外水泥船比較脆弱,受到撞擊容易破碎損壞;鐵皮船容易腐蝕生鏽,鏽屑與池水發生化學反應會破壞水體,影響水產品質量;木船是現有最理想的投餵飼料用船,但購買費用較高,生產成本較大。另一方面,沿海鄉鎮有許多竹製品生產工場,大量邊角料被廢棄或作為家用燃料,汙染環境,目前尚無合理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變廢為寶,利用竹製品工場的廢棄下腳料竹篾或竹絲製作的製造容易、造價低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於搬運、方便實用的適合於灘涂水產養殖池投餵飼料用的船體。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灘涂水產養殖池投餵飼料用竹絲船體包括鋼筋(1)、鋼筋結(2)、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第三竹絲束(5)、船頭竹絲甲板(6)、第一船首竹絲肋骨(7)、第二船首竹絲肋骨(8)、第三船首竹絲肋骨(9)、第四船首竹絲肋骨(10)、第五船首竹絲肋骨(11)、船舷竹絲龍骨(12)、船底竹絲龍骨(13)、第一中部竹絲甲板(14)、第一中部竹絲肋骨(15)、腰部竹絲龍骨(16)、第二中部竹絲甲板(17)、第二中部竹絲肋骨(18)、船尾竹絲甲板(19)、第一船尾竹絲肋骨(20)、第二船尾竹絲肋骨(21)、竹絲隔板(22)、船幫竹絲編織層(23)和甲板竹絲編織層(24)。
鋼筋(1)和鋼筋結(2)構成船體鋼筋主體,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第三竹絲束(5)、鋼筋(1)和鋼筋結(2)構成船體竹絲肋骨,船舷竹絲龍骨(12)、船底竹絲龍骨(13)和腰部竹絲龍骨(16)構成船體竹絲龍骨,第一船首竹絲肋骨(7)、第二船首竹絲肋骨(8)、第三船首竹絲肋骨(9)、第四船首竹絲肋骨(10)、第五船首竹絲肋骨(11)、第一中部竹絲肋骨(15)、第二中部竹絲肋骨(18)、第一船尾竹絲肋骨(20)和第二船尾竹絲肋骨(21)構成船體竹絲肋骨主體,船頭竹絲甲板(6)、第一中部竹絲甲板(14)、第二中部竹絲甲板(17)和船尾竹絲甲板(19)構成船體甲板,船幫竹絲編織層(23)構成船幫,甲板竹絲編織層(24)構成甲板。
灘涂水產養殖池餵養用竹絲船體設有五根竹絲龍骨,分別為一根船底竹絲龍骨(13)、兩個船舷竹絲龍骨(12)和兩根腰部竹絲龍骨(16),所有竹絲龍骨的端面呈圓弧狀扁L型,所述竹絲船體船首設有五根船首竹絲肋骨,分別為第一船首竹絲肋骨(7)、第二船首竹絲肋骨(8)、第三船首竹絲肋骨(9)、第四船首竹絲肋骨(10)和第五船首竹絲肋骨(11),所有船首竹絲肋骨的端面呈圓弧狀V型,所述竹絲船體中部設有兩根中部竹絲肋骨,分別為第一中部竹絲肋骨(15)和第二中部竹絲肋骨(18),所述竹絲船體尾部設有兩根船尾竹絲肋骨,分別為第一船尾竹絲肋骨(20)和第二船尾竹絲肋骨(21),兩根中部竹絲肋骨和兩根船尾竹絲肋骨的端面呈圓弧狀U型。
所述的龍骨和肋骨內部均設有鋼筋(1)和鋼筋結(2),鋼筋結(2)連接在鋼筋(1)上,五根竹絲龍骨內的鋼筋(1)的一端互相連接,所有龍骨和肋骨的相交處互相連接,鋼筋(1)的直徑為5~6mm, 為螺紋鋼筋或月牙紋鋼筋,鋼筋結(2)所用的鋼筋直徑為3~4mm。
所述竹絲船體設有三塊竹絲隔板(22),三塊竹絲隔板2與船底竹絲龍骨(13)垂直,船幫竹絲編織層(23)和甲板竹絲編織層(24)中的橫向竹絲束和縱向竹絲束相互垂直,且交錯編織,船幫竹絲編織層(23)的竹絲束寬度為30~40mm,厚度為30~36mm,甲板竹絲編織層(24)的竹絲束寬度為35~45mm,厚度為26~30mm,所述的竹絲龍骨和竹絲肋骨是由竹絲組成竹絲束並編織成辮狀結構,竹絲隔板和竹絲編織層是由竹絲組成竹絲束並編織成交錯結構。
所述的竹絲龍骨、竹絲肋骨、竹絲隔板、竹絲編織層和竹絲束中的竹絲均浸泡並充分附著了白乳膠,由竹絲龍骨、竹絲肋骨、竹絲隔板和竹絲編織層組成的船體在白乳膠充分烘乾後對船體進行磨平修正拋光且浸泡五遍可以防止船體滲水保證乳膠不會被池水浸泡溶化的鐵製品清漆,每遍對船體浸泡清漆的厚度大於0.3mm。
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灘涂水產養殖池投餵飼料用竹絲船體具有變廢為寶、製造容易、造價低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於搬運、方便實用、耐稀酸稀鹼性好、無毒環保等特點,可用於農村小型漁船、河面清漂小船和養殖池投餵飼料用的小船等。
附圖說明
本發明有如下5幅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鋼筋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龍骨和肋骨結構透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龍骨和肋骨結構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龍骨和肋骨結構仰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附圖中所標各數字分別表示如下:
1.鋼筋,2.鋼筋結,3.第一竹絲束,4.第二竹絲束,5.第三竹絲束,6.船頭竹絲甲板,7.第一船首竹絲肋骨,8.第二船首竹絲肋骨,9.第三船首竹絲肋骨,10.第四船首竹絲肋骨,11.第五船首竹絲肋骨,12.船舷竹絲龍骨,13.船底竹絲龍骨,14.第一中部竹絲甲板,15.第一中部竹絲肋骨,16.腰部竹絲龍骨,17.第二中部竹絲甲板,18.第二中部竹絲肋骨,19.船尾竹絲甲板,20.第一船尾竹絲肋骨,21.第二船尾竹絲肋骨,22.竹絲隔板,23.船幫竹絲編織層,24.甲板竹絲編織層。
具體實施方式
1.根據圖1至圖5,灘涂水產養殖池投餵飼料用竹絲船體包括鋼筋(1)、鋼筋結(2)、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第三竹絲束(5)、船頭竹絲甲板(6)、第一船首竹絲肋骨(7)、第二船首竹絲肋骨(8)、第三船首竹絲肋骨(9)、第四船首竹絲肋骨(10)、第五船首竹絲肋骨(11)、船舷竹絲龍骨(12)、船底竹絲龍骨(13)、第一中部竹絲甲板(14)、第一中部竹絲肋骨(15)、腰部竹絲龍骨(16)、第二中部竹絲甲板(17)、第二中部竹絲肋骨(18)、船尾竹絲甲板(19)、第一船尾竹絲肋骨(20)、第二船尾竹絲肋骨(21)、竹絲隔板(22)、船幫竹絲編織層(23)和甲板竹絲編織層(24)。
2.鋼筋(1)和鋼筋結(2)構成船體鋼筋主體,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第三竹絲束(5)、鋼筋(1)和鋼筋結(2)構成船體竹絲肋骨,船舷竹絲龍骨(12)、船底竹絲龍骨(13)和腰部竹絲龍骨(16)構成船體竹絲龍骨,第一船首竹絲肋骨(7)、第二船首竹絲肋骨(8)、第三船首竹絲肋骨(9)、第四船首竹絲肋骨(10)、第五船首竹絲肋骨(11)、第一中部竹絲肋骨(15)、第二中部竹絲肋骨(18)、第一船尾竹絲肋骨(20)和第二船尾竹絲肋骨(21)構成船體竹絲肋骨主體,船頭竹絲甲板(6)、第一中部竹絲甲板(14)、第二中部竹絲甲板(17)和船尾竹絲甲板(19)構成船體甲板,船幫竹絲編織層(23)構成船幫,甲板竹絲編織層(24)構成甲板。
3.灘涂水產養殖池餵養用竹絲船體設有五根竹絲龍骨,分別為一根船底竹絲龍骨(13)、兩個船舷竹絲龍骨(12)和兩根腰部竹絲龍骨(16),所有竹絲龍骨的端面呈圓弧狀扁L型,所述竹絲船體船首設有五根船首竹絲肋骨,分別為第一船首竹絲肋骨(7)、第二船首竹絲肋骨(8)、第三船首竹絲肋骨(9)、第四船首竹絲肋骨(10)和第五船首竹絲肋骨(11),所有船首竹絲肋骨的端面呈圓弧狀V型,所述竹絲船體中部設有兩根中部竹絲肋骨,分別為第一中部竹絲肋骨(15)和第二中部竹絲肋骨(18),所述竹絲船體尾部設有兩根船尾竹絲肋骨,分別為第一船尾竹絲肋骨(20)和第二船尾竹絲肋骨(21),兩根中部竹絲肋骨和兩根船尾竹絲肋骨的端面呈圓弧狀U型。
4.所述的龍骨和肋骨內部均設有鋼筋(1)和鋼筋結(2),鋼筋結(2)連接在鋼筋(1)上,五根竹絲龍骨內的鋼筋(1)的一端互相連接,所有龍骨和肋骨的相交處互相連接,鋼筋(1)的直徑為5~6mm,為螺紋鋼筋或月牙紋鋼筋,鋼筋結(2)所用的鋼筋直徑為3~4mm。
5.所述竹絲船體設有三塊竹絲隔板(22),三塊竹絲隔板2與船底竹絲龍骨(13)垂直,船幫竹絲編織層(23)和甲板竹絲編織層(24)中的橫向竹絲束和縱向竹絲束相互垂直,且交錯編織,船幫竹絲編織層(23)的竹絲束寬度為30~40mm,厚度為30~36mm,甲板竹絲編織層(24)的竹絲束寬度為35~45mm,厚度為26~30mm,所述的竹絲龍骨和竹絲肋骨是由竹絲組成竹絲束並編織成辮狀結構,竹絲隔板和竹絲編織層是由竹絲組成竹絲束並編織成交錯結構。
6.所述的竹絲龍骨、竹絲肋骨、竹絲隔板、竹絲編織層和竹絲束中的竹絲均浸泡並充分附著了白乳膠,由竹絲龍骨、竹絲肋骨、竹絲隔板和竹絲編織層組成的船體在白乳膠充分烘乾後對船體進行磨平修正拋光且浸泡五遍可以防止船體滲水保證乳膠不會被池水浸泡溶化的鐵製品清漆,每遍對船體浸泡清漆的厚度大於0.3mm。
7. 製造時,先將竹篾或竹絲清洗乾淨,清除竹篾或竹絲表面灰塵,以增加膠水的附著力,對於竹篾,需順著竹絲纖維方向將竹篾剖絲,形成的竹絲直徑為0.3~0.8 mm,長度為300~1200mm,將竹絲浸泡在白乳膠中待大部分竹絲附著了白乳膠後,將竹絲從白乳膠中撈出,放入滾筒式攪拌機中滾攪,在保持竹絲不被攪亂的情況下待竹絲與白乳膠充分附著且均勻。
8.根據圖2,從滾筒式攪拌機中取出竹絲,待竹絲上的白乳膠稍微晾乾後將竹絲捏成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和第三竹絲束(5),將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和第三竹絲束(5)編織成辮子狀,並且將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和第三竹絲束(5)編織在鋼筋(1)和鋼筋結(2)上面,鋼筋結(2)的作用是提高鋼筋(1)與竹絲龍骨與竹絲肋骨之間的附著力,使鋼筋(1)不會在竹絲龍骨或竹絲肋骨中滑動,從而提高竹絲龍骨與竹絲肋骨的受力能力。
9.根據圖3和圖4,由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和第三竹絲束(5)進行編辮編織,第一竹絲束(3)、第二竹絲束(4)和第三竹絲束(5)以及鋼筋(1)和鋼筋結(2)一起構成船體的龍骨和肋骨,鋼筋結(2)的長度為32~36mm,竹絲龍骨用的竹絲束直徑為38mm,編成辮狀後龍骨的橢圓截面尺寸為長軸等於90mm,短軸為60mm,竹絲肋骨用的竹絲束直徑為28mm,編成辮狀後肋骨的橢圓截面尺寸為長軸等於65mm,短軸為40mm。
10.根據圖3至圖5,在船體竹絲龍骨和竹絲肋骨完成的基礎上,用竹絲編織層製作船幫和甲板,竹絲編織層中的橫向竹絲束和縱向竹絲束相互垂直,為交錯編織。
11.船幫和甲板的編織層與龍骨或者肋骨結合處用鐵絲綁紮固定,超出船體形狀外的多餘編織層用鋸子裁去,船幫和甲板編織層與龍骨以及肋骨結合處的縫隙用竹屑與乳膠混合物膩平,待其乾燥及其整體船隻上的白乳膠完全乾燥後,對船體進行整體修正、磨平和拋光,最後用鐵製品清漆對船體進行五遍浸漆處理,每次浸漆完畢須將船體取出烘乾,浸漆的目的防止船體滲水,保證乳膠不會被河水浸泡溶化,延長船體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