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調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6:17:41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窗式空調器。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目前,整體式窗式空調器由於安裝方便,安裝成本低等優點,被廣泛應用。而變頻窗式空調器可以根據環境問題,自動調節壓縮機工作頻率,能夠降低噪音,提升舒適性。但變頻窗式空調器需要採用變頻裝置,由於窗式空調器自身結構的限制,即其本身結構非常緊湊,窗式空調器的變頻裝置散熱效果差,容易導致變頻裝置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窗式空調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窗式空調器的變頻裝置散熱效果差,容易導致變頻裝置損壞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窗式空調器,包括具有內部空間的殼體、蝸殼和變頻裝置,蝸殼設置在內部空間中,蝸殼形成有窗式空調器的出風通道,變頻裝置連接在蝸殼上,變頻裝置的部分結構或者全部結構位於出風通道內。
進一步地,變頻裝置包括電器盒、變頻模塊和散熱器,變頻模塊設置在電器盒內,散熱器連接在電器盒上,散熱器全部位於出風通道內,電器盒的部分結構或者全部結構位於出風通道內。
進一步地,變頻模塊通過卡扣或者螺釘連接在電器盒內,散熱器通過卡扣或者螺釘連接在電器盒的外側。
進一步地,內部空間內設置有前隔板和中隔板,蝸殼設置在前隔板與中隔板之間,前隔板背離蝸殼的一側設置有蒸發器,蒸發器與蝸殼適配設置,中隔板用於將內部空間隔開為室內側和室外側。
進一步地,前隔板、中隔板以及蝸殼之間形成有安裝凹槽,變頻裝置安裝在安裝凹槽內,並且變頻裝置還與前隔板和中隔板連接。
進一步地,內部空間內還設置有後隔板,後隔板設置在室外側處,後隔板背離中隔板的一側設置有冷凝器。
本技術方案的窗式空調器,在運轉時,由於風機運轉時產生負壓,空氣從進風口(一般為蒸發器柵格)進入,經過出風通道從出風口排出,變頻裝置安裝在製冷系統中蝸殼形成的出風通道內。由於變頻裝置設置在製冷系統裡,在變頻窗式空調器製冷狀態下,出風通道中溫度明顯較低,所以使得變頻裝置散發的熱量可以快速進行換熱,並被氣流帶走,進而提升了變頻裝置的散熱性能。本技術方案的窗式空調器在使用變頻裝置可以降低噪音,提升產品可靠性及舒適性。而且,還通過合理配置變頻窗式空調器的內部結構及設置變頻裝置的位置,使得變頻窗式空調散熱性能良好,變頻裝置安全度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窗式空調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窗式空調器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窗式空調器的變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蝸殼;11、出風通道;12、出風口;20、變頻裝置;21、電器盒;22、變頻模塊;23、散熱器;31、前隔板;32、中隔板;33、後隔板;40、蒸發器;50、冷凝器;61、離心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參見圖1和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窗式空調器,特別適用於製冷的窗式空調器,本窗式空調器包括具有內部空間的殼體(圖中未示出)、蝸殼10和變頻裝置20,蝸殼10設置在內部空間中,蝸殼10形成有窗式空調器的出風通道11,變頻裝置20連接在蝸殼10上,變頻裝置20的部分結構或者全部結構位於出風通道11內。
本技術方案的窗式空調器(變頻式),在運轉時,由於風機運轉時產生負壓,空氣從進風口(一般為蒸發器柵格)進入,經過出風通道從出風口排出,變頻裝置安裝在製冷系統中蝸殼10形成的出風通道內。由於變頻裝置20設置在製冷系統裡,在變頻窗式空調器製冷狀態下,出風通道11中溫度明顯較低,所以使得變頻裝置散發的熱量可以快速進行換熱,並被氣流帶走,進而提升了變頻裝置的散熱性能。本技術方案的窗式空調器在使用變頻裝置可以降低噪音,提升產品可靠性及舒適性。而且,還通過合理配置變頻窗式空調器的內部結構及設置變頻裝置的位置,使得變頻窗式空調散熱性能良好,變頻裝置安全度更高。
結合圖2和圖3,變頻裝置20包括電器盒21、變頻模塊22(即變頻器電路板)和散熱器23,變頻模塊22設置在電器盒21內,散熱器23連接在電器盒21上,散熱器23全部位於出風通道11內,電器盒21的部分結構或者全部結構位於出風通道11內。散熱器23用於對電器盒21進行散熱,散熱器23全部結構設置在出風通道11內可以最大化進行換熱和散熱。
變頻模塊22通過卡扣或者螺釘連接在電器盒21內,散熱器23通過卡扣或者螺釘連接在電器盒21的外側。可以由圖2中看出,本實施例中,電器盒21的開口朝上設置,變頻模塊22設置在電器盒內,而散熱器23安裝在電器盒21的底部位置,電器盒上部分位於蝸殼外側,電器盒下部分位於蝸殼的風道內。
內部空間內設置有前隔板31和中隔板32,蝸殼10設置在前隔板31與中隔板32之間,前隔板31背離蝸殼10的一側設置有蒸發器40,蒸發器40與蝸殼10適配設置,中隔板32用於將內部空間隔開為室內側和室外側。蒸發器40的位置是窗式空調器的進風側,而出風口12與出風通道11連通,出風口12位於蒸發器的一側。蝸殼形成的風道如圖2所示,離心風機61位於蝸殼的風道內進行運作引導氣流。
前隔板31、中隔板32以及蝸殼10之間形成有安裝凹槽,變頻裝置20安裝在安裝凹槽內,並且變頻裝置20還與前隔板31和中隔板32連接。
內部空間內還設置有後隔板33,後隔板33設置在室外側處,後隔板33背離中隔板32的一側設置有冷凝器50。圖中未標註的窗式空調器內的壓縮機、風機、底盤等結構,其結構形狀和位置關係均為常規設計,此處不再贅述。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裡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複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徵、步驟、工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於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於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後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裡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能夠以除了在這裡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
當然,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