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1:02:26 2
專利名稱: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井水配套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井水水位進行觀測,可直接反映出一個地區地下水的動態變化,是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前提。由於地下井水的溫度較高,且抽水泵工作,使得地下井水動態流動, 同時在抽水井內水面附近產生水蒸汽,所以在進行水位測量時受蒸汽和水波的影響而造成較大偏差。而採用其他壓力式測量水位,也受抽水泵電磁幹擾而誤差較大,導致無法準確測量。專利CN200720101893. 4《地熱井水位觀測裝置》提供了一種測量旁測管內水位的間接測量裝置,由於鑽井一般都是鑽圓井,為了布置旁側管,就要鑽更大的井,而鑽井的孔徑越大,成孔越困難,所需設備的力矩和消耗功率都越大,必然大幅度增加鑽井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能隨時進行觀測的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在井水管內布置一根觀測管穩定水位,然後使用雷射測試儀測量井水的水面到井口的距離,達到測量地下水水位的目的,由於不用鑽很大的水井,大大降低了鑽井的成本費用,使用雷射測距儀測量地下井水位的高度,不僅是簡單方便,而且精度很高,很有價值。
本發明提供的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不需要鑽很大的抽水井,直接在抽水井的裡面放一根觀測管,觀測管位於抽水井的一側,儘量避開抽水泵。觀測管的中下部有滲水孔,也可以不在管道上布置滲水孔,直接由觀測管的底端管口做滲水孔使用,使管內水和井水連通。 滲水孔部位的觀測管,可以覆蓋過濾層,也可以不覆蓋過濾層。在觀測井中的水面上放置有一個漂浮的雷射反射裝置。由於觀測井內的水是通過滲水孔和抽水井內的水連通的,根據連通器原理,觀測管內水位與井管內水位高度相同,測得觀測管內水位高度即可知道井管內水位高度。觀測管內地下水不受抽水泵的影響,其內部水處於一種相對靜止狀態,因此其水面附近不會產生水蒸汽,也沒有其他的幹擾,便於使用雷射測距儀直接測量觀測井內水面上漂浮的雷射發射裝置與井口之間的距離。觀測完畢後,將觀測管蓋蓋上,能夠防止異物進入觀測管內而汙染雷射反射裝置甚至堵塞觀測管,便於進行下次觀測或者放入測量儀器進行長期遠程觀測。有觀測管蓋和無觀測管蓋都包括在本發明範圍內。當水位比較高的時候,水面上有無雷射反射裝置都不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因此,觀察管內水面上有雷射反射裝置和無雷射反射裝置都包括在本發明範圍內。選用適當的雷射測距儀和雷射反射裝置,可以使測試數據精度高、準確可靠、重複性好,整個地下水位測試裝置結構簡單、穩定,使用壽命長。
附圖為本發明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的原理示意圖,圖中尺寸未按比例繪製。
示意圖中,1是抽水管,2是井蓋,3是觀察管蓋,4是井周地面,5是觀察管內水面雷射反射裝置,6是抽水井,7是觀察管,8是抽水泵,9是滲水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的結構和使用原理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在地源熱泵中央空調項目中,使用地下井水做為冷熱源,地下水抽水系統如圖所示,包括抽水井、抽水裝置和本發明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等三大部分其中2井蓋,4井周地面,6抽水井構成抽水井;1抽水管、8抽水泵構成抽水裝置,7觀察管、3觀察管蓋、5觀察管內水面雷射反射裝置、9滲水孔構成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進行觀測時,觀測人員將雷射測距儀放置在3觀測管蓋位置,指向7觀測管內5水面上的雷射反射裝置,測得7觀測管內水位高度即可知道6抽水井內水位高度,即可實現快速精確的水位觀測,觀測完畢後,將觀測管蓋蓋上,能夠防止異物進入觀測管內而汙染雷射反射裝置甚至堵塞觀測管,便於進行下次觀測或者放入測量儀器進行長期遠程觀測。
權利要求
1.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抽水井內放置觀測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觀測管處於抽水井內的一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井水位觀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觀測管的中下部有滲水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地下井配套設備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井水位觀測裝置。附圖是地源熱泵領域的地熱井抽水系統,在抽水井的裡面有一根觀測管,觀測管位於抽水井的一側,觀測管的中下部有滲水孔,在觀測井中的水面上放置有一個漂浮的雷射反射裝置。由於觀測井內的水是通過滲水孔和抽水井內的水連通的,觀測管內水受抽水泵影響較小,其內部水面處於一種相對靜止狀態,使用雷射測距儀測量觀測井內水面上漂浮的雷射反射裝置與井口之間的距離,就可以推算出觀測管內水位高度即可知道井水水位高度,測試數據精度高、準確可靠、重複性好,而且觀測管檢測裝置結構簡單、穩定,使用壽命長,大大減少了打井的費用。
文檔編號E21B47/04GK102392635SQ20111031771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劉大千, 李明, 楊如輝 申請人: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