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黃荊子茶及其製作方法
2023-12-10 02:18:36 1
專利名稱:一種黃荊子茶及其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茶及其製作方法,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黃荊子茶及其製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把中草藥製成茶來泡飲的歷史由來以久,常見的有菊花茶、茉莉花茶等,這些茶都具有保健或醫療作用。目前尚未有將黃荊子的果實製成茶的技術公開。
發明內空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空白的問題而提出一種黃荊子茶的製作方法及黃荊子茶產品,其製成的黃荊子茶是一種功效較多且實惠,即能治病又起到保健作用的茶產品。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黃荊子茶的製作方法,包括黃荊子果實採收、曬乾、揚淨;將揚淨後的黃荊子果實放入超聲波清洗機清洗;將清洗後的黃荊子果實放入溫度控制在150℃以下可加熱的容器中進行加熱、烘乾;將烘乾後的黃荊子果實磨成碎末;將磨碎後的黃荊子果實粉末用波段主要介於200~300nm之間的紫外線進行消毒10~20分鐘,即製成黃荊子茶;所述的黃荊子茶的採收方法是選擇取下黃荊子的黑褐色果實,採收時間大約在每年的9~10月為佳,所述的黃荊子茶的製作過程,從採收黃荊子果實到製成黃荊子茶需要一天的時間。
用上述方法加工好的黃荊子茶可製成袋包、盒裝、易拉罐等。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1、本發明方法製成的黃荊子茶,營養成分豐富,整個加工過程溫度的控制和紫外線消毒都沒有破壞和分解黃荊子的有效成分,同時整個加工過程沒有加入任何添加劑或其他成分,保持了藥物的純天然性,易於人體吸收。
2、採收的黃荊子果實中含有桉葉素、香檜烯等,具有祛風、祛痰、止咳、平喘、抗菌、靜心等功效。
3、本發明方法的製作過程採用的現有簡單技術,且加工時間短,成本很低,適用於普通老百姓養生保健飲用。
4、藥理作用和臨床顯示黃荊子茶無副作用,繼承了傳統中草藥的效果持久、方便飲用等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一種黃荊子茶的製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採收在每年的9~10月採收黃荊子植物,用手搓下黃荊子褐色果實曬乾、揚淨;2、清洗將揚淨後的黃荊子果實放入超聲波清洗機清洗;3、烘乾將清洗後的黃荊子果實放入可加熱的容器中,溫度控制在150℃以下進行加熱、烘乾;4、磨碎將烘乾後的黃荊子果實磨成碎末;5、消毒將磨碎後的黃荊子果實用波長為253.7nm紫外線進行消毒15分鐘,即製成黃荊子茶;本發明也並不限制於以上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範圍內作出的變化、改進等,如採用本發明方法製成的黃荊子茶、主要由黃荊子果實加入其他成分組合的茶和採用其他加工方式製成的黃荊子茶產品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黃荊子茶的製作方法,其特徵是它由黃荊子果實構成,其黃荊子果實的含量是大於9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荊子茶,其特徵是經過以下步驟加工製成(1)將黃荊子果實採收、曬乾、揚淨;(2)將揚淨後的黃荊子果實放入超聲波清洗機清洗;(3)將清洗後的黃荊子果實放入可加熱的容器中進行加熱、烘乾;(4)將烘乾後的的黃荊子果實磨成碎末;(5)將粉碎後的黃荊子果實用紫外線進行消毒,即製成黃荊子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荊子茶的製作方法,其特徵是黃荊子茶和與加水量的比例為黃荊子茶為10份,加水量為100份的泡製比例為佳。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荊子茶進行加熱、烘乾,其特徵是加熱溫度在150℃以下。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黃荊子茶進行消毒,其特徵是消毒紫外線波段主要介於200~300nm之間,消毒時間在10~20分鐘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黃荊子茶及其製作方法,它的主要工序是將黃荊子果實經過採收、曬乾、揚淨後,再經過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然後經過適當溫度加熱、烘乾,磨成碎末,再經過紫外線消毒。用此方法製成的黃荊子茶能有效保持黃荊子茶的功效性能,飲用時黃荊子果實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可批量製成袋包、盒裝黃荊子茶。
文檔編號A23L2/38GK1853495SQ20051003422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25日
發明者劉俊南 申請人:劉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