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濾袋清灰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07:41:3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濾袋清灰裝置。
背景技術:
濾袋是袋式除塵器運行過程中的關鍵部分,通常圓筒型濾袋垂直地懸掛在除塵器中。濾袋的面料和設計應儘量追求高效過濾、易於粉塵剝離及經久耐用效果。目前濾袋的清潔方式主要有:1、氣體清灰:氣體清灰是藉助於高壓氣體或外部大氣反吹濾袋,以清除濾袋上的積灰。氣體清灰包括脈衝噴吹清灰、反吹風清灰和反吸風清灰;2、機械振打清灰:分頂部振打清灰和中部振打清灰,是藉助於機械振打裝置周期性的輪流振打各排濾袋,以清除濾袋上的積灰;3、人工敲打:是用人工拍打每個濾袋,以清除濾袋上的積灰。上述方式均會使粉塵擴散到空氣中,影響操作人員的身心健康。為降低成本,濾袋需要清潔後重複使用,而目前缺少較為環保的清洗濾袋的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濾袋清灰裝置,通過反向運轉的輥軸對刷去濾袋錶面的積灰。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以上目的,採用如下方案:一種濾袋清灰裝置,包括一個濾袋輸送機,一個與所述濾袋輸送機平行設置的清灰機構,所述清灰機構包括一個箱型支架,多組設置在支架內的輥軸對以及使所述輥軸對旋轉的驅動機構,所述輥軸對包括上輥軸和下輥軸,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反向轉動,所述多組輥軸對之間水平設置,所述輥軸外圓周面上均勻設有垂直於外圓周面的毛刷。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上輥軸和下輥軸同一端側上的齒輪、相鄰上輥軸或相鄰下輥軸之間的鏈條傳動機構、驅動其中一輥軸轉動的電機,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端側上的齒輪相嚙合,實現單個電機驅動其中一輥軸的同時,帶動其他所有輥軸同步按指定方向運轉。
進一步的,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箱型支架內部位於所述輥軸對下方設有水槽,所述水槽內設有進水口和排水口,收集粉塵並溶於水中,減少粉塵汙染。
進一步的,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所述箱型支架內部位於所述輥軸對下方設有可分離的灰塵收集箱,所述灰塵收集箱上方開口,所述支架內平行於輥軸軸向方向設有滑槽,所述灰塵收集箱可以在所述滑槽內滑動,收集粉塵至收集箱並方便清理。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可實現以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通過一個電機連動多個輥軸同步運轉,清灰效率高;減少人工操作,粉塵汙染小,並將刷下的粉塵集中收集處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輥軸及毛刷示意圖;
圖3為灰塵收集箱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濾袋清灰裝置,包括一個濾袋輸送機1,可以為皮帶輸送機,一個與所述濾袋輸送機1平行設置的清灰機構2,所述濾袋輸送機1輸送濾袋至所述清灰機構2的入口處,所述清灰機構2包括一個箱型支架21,多組設置在支架21內的輥軸對以及使所述輥軸對旋轉的驅動機構,本實施例中輥軸對為2組,且不限於2組,所述輥軸對包括上輥軸31;41和下輥軸32;42,所述上輥軸31;41和下輥軸32;42反向轉動,所述多組輥軸對之間水平設置。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安裝在上輥軸和下輥軸同一端側上的齒輪6,7、相鄰上輥軸或相鄰下輥軸之間的鏈條傳動機構8、驅動其中一輥軸轉動的電機9,所述上輥軸和下輥軸端側上的齒輪6,7相嚙合。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機9驅動下輥軸32旋轉,當電機9運行時,帶動下輥軸32順時針旋轉,與所述下輥軸32嚙合的上輥軸31逆時針旋轉,由於相鄰輥軸對的上輥軸41與該上輥軸31通過鏈條傳動結構8連動,也逆時針旋轉,與之嚙合的下輥軸42順時針旋轉。由此,當濾袋由濾袋輸送機1輸送至第一組輥軸對,即上輥軸31和下輥軸32之間時,被捲入所述清灰機構2,通過輥軸上的毛刷摩擦刷下濾袋錶面積灰,並接著傳送到下一輥軸對繼續清灰,直至最後一組輥軸對,然後離開所述清灰機構2。所述箱型支架21內部位於所述輥軸對下方設有水槽22,所述水槽22內設有進水口和排水口,收集粉塵並溶於水中,減少粉塵汙染,需要時可方便的更換水槽22中的水。
如圖2所示,所述輥軸外圓周面上均勻設有垂直於外圓周面的毛刷5,毛刷長度以上下輥軸間留有濾袋能夠通過的間隙為宜。圖中毛刷只示出了一部分,實際上毛刷在整個外圓周面都均勻分布。
如圖3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方式,所述箱型支架21內部位於所述輥軸對下方設有可分離的灰塵收集箱23,所述灰塵收集箱23上方開口,所述支架內平行於輥軸軸向方向設有滑槽,所述灰塵收集箱23可以在所述滑槽內滑動,當收集的灰塵過多時,可抽出所述灰塵收集箱23以合適的環保方式處理掉。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