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4:31:1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處理系統,具體涉及一種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 很多地區都是把生活汙水,或者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道,那些生活垃圾在水下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漸分解,腐爛,沉澱到河道底部,久而久之河床底部就會覆蓋一層厚厚的淤泥,在炎熱的夏季,這些淤泥不時會發出陣陣惡臭,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而且會導致水中生物的死亡,這些死亡的生物又會被分解、腐爛產生淤泥,如此惡性循環,河床被淤泥所堆積,越來越高,還有可能造成河面堵塞,水流不通,從而變成死河,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故此設計了一種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機械式,無汙染的新型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包括集水池、泥堆積室、輸送履帶和積水箱,所述的集水池設置在泥堆積室的上方,集水池與泥堆積室之間設置有螺杆管道,上述螺杆管道將兩者連通,在所述螺杆管道的內腔設有螺杆,上述螺杆貫穿螺杆管道連接著電機,並由電機驅動,上述集水池的底部為傾斜結構,在其相對較低的一側開設出泥口,在上述泥堆積室的頂部設置進泥口,在所述泥堆積室的底部開設出口,上述出泥口和進泥口通過螺杆管道對接,在所述泥堆積室底部靠近出口處的一側壁設置有開口,對應所述開口位置設有抽卸式網孔板,所述抽卸式網孔板與開口相互配合,在上述出口的下方對應設置著輸送履帶,所述積水箱設置在輸送履帶的下方,在所述積水箱的一側設置有出水口。
為了除去輸送履帶上的水,保證泥塊平穩輸送,在所述輸送履帶的工作平面上設置多個滲水孔。
集水池中的淤泥,在自重和傾斜狀池底的作用下,匯集至集水池出泥口後,啟動電機,讓電機帶著螺杆將出泥口處的淤泥輸送至泥堆積室,隨著泥堆積室裡的淤泥越來越多,直至填滿整個腔室後,此時螺杆繼續工作,所述泥堆積室內的淤泥在螺杆擠壓力作用下出水凝固成塊,被擠出的汙水下落被收集到積水箱內,部分汙水被灑落到履帶上,經由設置在履帶上的滲水孔,下落至積水箱,待積水箱內的汙水太多時,可以由設置在積水箱一側的排水孔排出,然後通過打開網孔板卸下淤泥塊,由輸送履帶輸送至收容箱,經曬乾後,可供人們使用。
本實用新型得到的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其技術效果是通過機械裝置將汙水淤泥收集積壓成塊狀,輸送而出供人們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2中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處局部放大圖。
圖中:集水池1、泥堆積室2、輸送履帶3、積水箱4、螺杆管道5、螺杆6、電機7、出泥口8、進泥口9、出口10、開口11、抽卸式網孔板12、出水口13、滲水孔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包括集水池1、泥堆積室2、輸送履帶3和積水箱4,所述的集水池1設置在泥堆積室2的上方,集水池1與泥堆積室2之間設置有螺杆管道5,上述螺杆管道5將兩者連通,在所述螺杆管道5的內腔設有螺杆6,上述螺杆6貫穿螺杆管道5連接著電機7,並由電機7驅動,上述集水池1的底部為傾斜結構,在其相對較低的一側開設出泥口8,在上述泥堆積室2的頂部設置進泥口9,在所述泥堆積室2的底部開設出口10,上述出泥口8和進泥口9通過螺杆管道5對接,在所述泥堆積室2底部靠近出口10處的一側壁設置有開口11,對應所述開口11位置設有抽卸式網孔板12,所述抽卸式網孔板12與開口11相互配合,在上述出口10的下方對應設置著輸送履帶3,所述積水箱4設置在輸送履帶3的下方,在所述積水箱4的一側設置有出水口13。
實施例2:
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汙水淤泥處理固化系統,其大體結構與實施例1一致,不同的是為了除去輸送履帶3上的水,保證泥塊平穩輸送,在所述輸送履帶3的工作平面上設置多個滲水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