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出力型增壓缸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0:29:21 1
專利名稱:雙向出力型增壓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壓缸,更具體地是說,是涉及一種適用於壓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壓模及拔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拔模的設備的雙向出力型增壓缸。
背景技術:
傳統的增壓缸在壓模時輸出的壓力較小,在拔模時輸出的壓力較小,而有的設備在壓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壓模,在拔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拔模。因此,傳統的增壓缸已無法滿足上述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適用於壓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壓模及拔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拔模的設備的雙向出力型增壓缸。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提供一種雙向出力型增壓缸,包括第一筒體,與第一筒體連接的第二筒體,所述第一筒體與第二筒體通過第一中間體相連接,第一筒體前端裝設有前蓋,第二筒體末端裝設有後蓋,第一筒體與第二筒體內裝設有前杆,前杆的一端從前蓋伸出,前杆上裝設有與第一筒體密封連接的前活塞及與第二筒體密封連接的後活塞,還包括與第一中間體一側固定連接的壓模增壓裝置,與第一中間體另一側固定連接的拔模增壓裝置,前蓋開設有第一進氣孔,後蓋開設有第二進氣孔。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向出力型增壓缸的有益效果是所述通過構造相連接的第一筒體和第二筒體,第一筒體前端裝設有前蓋,第二筒體末端裝設有後蓋,第一筒體與第二筒體內裝設有前杆,前杆上裝設有與第一筒體密封連接的前活塞及與第二筒體密封連接的後活塞,還包括與第一中間體一側固定連接的壓模增壓裝置,與第一中間體另一側固定連接的拔模增壓裝置,前蓋開設有第一進氣孔,後蓋開設有第二進氣孔,壓模時,通過壓模增壓裝置及向第二進氣孔輸入壓縮空氣同時對前杆進行增壓,能大大提高壓模時的力;拔模時,通過拔模增壓裝置及向第一進氣孔輸入壓縮空氣同時對前杆進行增壓,能大大提高拔模時的力。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向出力型增壓缸作進一步說明
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向出力型增壓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向出力型增壓缸的最佳實施例,並不因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參照圖1,提供一種雙向出力型增壓缸,包括第一筒體1,與第一筒體I連接的第二筒體2,所述第一筒體I與第二筒體2通過第一中間體3相連接,第一筒體I前端裝設有前蓋4,第二筒體2末端裝設有後蓋5,第一筒體I與第二筒體2內裝設有前杆6,前杆6的一端從前蓋4伸出,前杆6上裝設有與第一筒體I密封連接的前活塞7及與第二筒體2密封連接的後活塞8,還包括與第一中間體3 —側固定連接的壓模增壓裝置9,與第一中間體3另一側固定連接的拔模增壓裝置10,前蓋4開設有第一進氣孔11,後蓋5開設有第二進氣孔12。所述壓模增壓裝置9包括第一油桶13、第一增壓氣缸14,所述第一油桶13與第一增壓氣缸14通過第二中間體15相連接,第一油桶13與第一筒體I相連通,第一增壓氣缸14包括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前端裝設有第一增壓前蓋17,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內裝設有第一增壓杆18,第一增壓杆18上裝設有與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密封連接的第一增壓活塞19,第一油桶13末端裝設有第一增壓後蓋20,第一增壓前蓋17開設有第三進氣孔21,第一增壓後蓋20開設有第一加油孔22,壓模時,通過壓模增壓裝置9及向第二進氣孔12輸入壓縮空氣同時對前杆6進行增壓,能大大提高壓模時的力。所述拔模增壓裝置10包括第二油桶23、第二增壓氣缸24,所述第二油桶23與第二增壓氣缸24通過第三中間體25相連接,第二油桶23與第二筒體2相連通,第二增壓氣缸24包括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前端裝設有第二增壓前蓋27,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內裝設有第二增壓杆28,第二增壓杆28上裝設有與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密封連接的第二增壓活塞29,第二油桶23末端裝設有第二增壓後蓋30,第二增壓前蓋27開設有第四進氣孔31,第二增壓後蓋30開設有第二加油孔32,拔模時,通過拔模增壓裝置10及向第一進氣孔11輸入壓縮空氣同時對前杆6進行增壓,能大大提高拔模時的力。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向出力型增壓缸,包括第一筒體(I ),與第一筒體(I)連接的第二筒體(2),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筒體(I)與第二筒體(2)通過第一中間體(3)相連接,第一筒體(I)前端裝設有前蓋(4 ),第二筒體(2 )末端裝設有後蓋(5 ),第一筒體(I)與第二筒體(2 )內裝設有前杆(6 ),前杆(6 )的一端從前蓋(4 )伸出,前杆(6 )上裝設有與第一筒體(I)密封連接的前活塞(7)及與第二筒體(2)密封連接的後活塞(8),還包括與第一中間體(3)—側固定連接的壓模增壓裝置(9),與第一中間體(3)另一側固定連接的拔模增壓裝置(10),前蓋(4)開設有第一進氣孔(11),後蓋(5)開設有第二進氣孔(12)。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向出力型增壓缸,其特徵在於,所述壓模增壓裝置(9)包括第一油桶(13)、第一增壓氣缸(14),所述第一油桶(13)與第一增壓氣缸(14)通過第二中間體(15)相連接,第一油桶(13)與第一筒體(I)相連通,第一增壓氣缸(14)包括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前端裝設有第一增壓前蓋(17),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內裝設有第一增壓杆(18),第一增壓杆(18)上裝設有與第一增壓氣缸向筒體(16)密封連接的第一增壓活塞(19),第一油桶(13)末端裝設有第一增壓後蓋(20),第一增壓前蓋(17)開設有第三進氣孔(21),第一增壓後蓋(20)開設有第一加油孔(22)。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向出力型增壓缸,其特徵在於,所述拔模增壓裝置(10)包括第二油桶(23)、第二增壓氣缸(24),所述第二油桶(23)與第二增壓氣缸(24)通過第三中間體(25)相連接,第二油桶(23)與第二筒體(2)相連通,第二增壓氣缸(24)包括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前端裝設有第二增壓前蓋(27),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內裝設有第二增壓杆(28),第二增壓杆(28)上裝設有與第二增壓氣缸向筒體(26)密封連接的第二增壓活塞(29),第二油桶(23)末端裝設有第二增壓後蓋(30),第二增壓前蓋(27)開設有第四進氣孔(31),第二增壓後蓋(30)開設有第二加油孔(3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向出力型增壓缸,包括第一筒體,與第一筒體連接的第二筒體,所述第一筒體與第二筒體通過第一中間體相連接,第一筒體前端裝設有前蓋,第二筒體末端裝設有後蓋,第一筒體與第二筒體內裝設有前杆,前杆的一端從前蓋伸出,前杆上裝設有與第一筒體密封連接的前活塞及與第二筒體密封連接的後活塞,還包括與第一中間體一側固定連接的壓模增壓裝置,與第一中間體另一側固定連接的拔模增壓裝置,前蓋開設有第一進氣孔,後蓋開設有第二進氣孔。該增壓缸適用於壓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壓模及拔模時需要較大的力進行拔模的設備。
文檔編號F15B3/00GK202690552SQ20122030726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8日
發明者鄧建國 申請人:東莞市亞布力氣動液壓設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