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1:44:06

本發明屬於斷路器附件安裝技術領域,具體講就是涉及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能夠降低斷路器內部取電採樣結構安裝的難度。
背景技術:
低壓斷路器按其使用範圍分為小型斷路器、塑殼斷路器和空氣斷路器,是一種既能手動分合電路,又能對電路過載、短路等故障進行自動保護的電器,其在功能上相當於熔斷器與繼電器的組合,且在分斷故障電流後一般不需要變更零部件,已獲得了廣泛應用。
小型斷路器產品在實際應用中由多極拼裝方式使用,隨著智能電網的發展,為了擴展小型斷路器產品各種特定功能,用戶經常需要在小型斷路器上拼裝各種外掛附件,有些外掛附件需要從小型斷路器主迴路取電、採樣。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外掛附件從小型斷路器主迴路取電、採樣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外面用導電器件連接小型斷路器與附件,另一種是在附件和斷路器上開孔,將導線穿過,連接附件與小型斷路器。但這兩種方式都存在缺陷,第一種方式在外部連接走線,會增加小型斷路器的體積,影響產品的外觀,並且會影響用戶端接線;第二種方式在內部穿線,工藝性差,連接不可靠,容易造成相間短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的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結構複雜,連接安全性差,會增大斷路器體積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結構簡單,連接方式方便,操作安全,不增加斷路器體積,不影響產品的外觀。導電簧片在斷路器中間引出,結構簡單,上下導電簧片可通用,介電特性好,電動操作裝置既可右拼也可左拼。
技術方案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設計的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它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進線端或/和出線端裝有導電簧片,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簧片裝在外殼前側端或/和後側端的安裝槽中,所述導電簧片的彈性腳一端與斷路器內部的導電件接觸,導電簧片的引腳端伸出外殼。
進一步,所述導電簧片的引腳一端與電子線路板彈性連接,電子線路板裝在外殼前側端或/和後側端。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結構簡單,連接方式方便,操作安全,不增加斷路器體積,不影響產品的外觀。導電簧片在斷路器中間引出,結構簡單,上下導電簧片可通用,介電特性好,電動操作裝置既可右拼也可左拼。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導電簧片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斷路器內部取電、採樣結構連接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斷路器外形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導電簧片示意圖;
附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取電採樣結構連接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小型斷路器內部取電採樣結構布置示意圖
附圖7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多極小型斷路器與外掛附件外部取電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附圖1~3所示,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它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的進線端或/和出線端裝有導電簧片2,所述導電簧片2插裝在外殼1前側端或/和後側端的安裝槽101中,所述導電簧片2的彈性腳201一端與斷路器內部的導電件3接觸,導電簧片2的引腳202伸出外殼1與電子線路板4連接,電子線路板4裝在外殼1前側端或後側端。
實施例2
如附圖4~7所示,所述導電簧片2的彈性腳201一端插裝在斷路器內部的導電件3上,導電簧片2的引腳202』伸出外殼1與電子線路板4連接,電子線路板4裝在外殼1前側端或後側端。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結構簡單,連接方式方便,操作安全,不增加斷路器體積,不影響產品的外觀。導電簧片在斷路器中間引出,結構簡單,上下導電簧片可通用,介電特性好,電動操作裝置既可右拼也可左拼。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係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明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範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順時針」、「逆時針」等的用語,亦僅為便於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實施的範圍,其相對關係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明可實施的範疇。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一種電能表外置小型斷路器取電採樣結構,它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的進線端或/和出線端裝有導電簧片(2),其特徵在於:所述導電簧片(2)裝在外殼(1)前側端或/和後側端的安裝槽(101)中,所述導電簧片(2)的彈性腳(201)一端與斷路器內部的導電件(3)接觸,導電簧片(2)的引腳(202)端伸出外殼(1)。本發明結構簡單,連接方式方便,操作安全,不增加斷路器體積,不影響產品的外觀。
技術研發人員:潘萬軍;林晨;張偉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上海良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6.07.15
技術公布日: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