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2:51:56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汙水處理設施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汙水沉澱池。
背景技術:
在汙水處理系統中,通常需要配置汙水沉澱池;其主要用於使汙水中的顆粒雜質,如泥沙,沉降至池底,從而獲得較乾淨的上層池水;然而,沉澱池中經常會積累浮渣;目前的沉澱池排水系統又通常從池面採用三角堰排水,因此浮渣及容易進入排水系統,以影響後續水質。為此,目前的沉澱池中,需要配置刮渣機構;刮渣機構一般設置在池底刮泥系統的旋轉臂上;因此,在掛取浮渣時,需要同時啟動刮泥系統,導致整個刮渣過程消耗巨大的能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汙水沉澱池,該汙水處理池可在排水的過程中自動實現刮渣,並可防止浮渣進入排水系統,以極低的能耗完成刮渣作業,以保障排水水質。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汙水沉澱池包括圓形池體,所述圓形池體的進水口設於池體下部;圓形池體的周壁的環形檯面上制有環形滑軌;所述沉澱池還包括繞池體中心周向均布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取水端設在浮於池面中央的圓形中央浮塊內,並在中央浮塊內向下延伸至池面以下;所述排水管從池面中央延伸至所述圓形池體的周邊,連接於與所述環形滑軌相匹配的滑塊;並越過所述環形滑軌後切向傾斜向下延伸至低於所述取水端,以形成排水端;所述排水管上、從所述中央浮塊延伸至圓形池體的周邊的一段記為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上設有可刮到池面以下5mm~10mm的刮板。
作為優選,所述水平段為弧形段,並且該弧形段在所述中央浮塊處的切線為圓形池體的半徑;從而使各所述排水管在旋轉時,被所述刮板掛到所述水平段和刮板之間的浮渣可以沿著水平段的弧線順暢地流動至圓形池體的周邊,並被輕易撈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該汙水沉澱池在工作過程中,只要通過輔佐抽水裝置在各排水管的排水端吸出水體,則由於排水管的排水端低於取水端,故將形成持續的虹吸現象,使排水管維持連續排水狀態;而由於排水管的形狀特性,排水端切向傾斜向下排水,從而在排水過程中,給各排水管構成的整個排水系統提供一個排水轉矩,使各排水管的水平段自行旋轉,從而使所述刮板在排水過程中可自動刮除池面浮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汙水沉澱池的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實施例的縱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該汙水沉澱池包括圓形池體1,所述圓形池體1的進水口(未圖示)設於池體下部;圓形池體1的周壁的環形檯面上制有環形滑軌10;所述沉澱池還包括繞池體中心周向均布的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的取水端21設在浮於池面中央的圓形中央浮塊3內,並在中央浮塊3內向下延伸至池面以下;所述排水管2從池面中央延伸至所述圓形池體1的周邊,連接於與所述環形滑軌10相匹配的滑塊11;並越過所述環形滑軌10後切向傾斜向下延伸至低於所述取水端21,以形成排水端23;所述排水管2上、從所述中央浮塊3延伸至圓形池體1的周邊的一段記為水平段22,所述水平段22上設有可刮到池面以下5mm~10mm的刮板4。
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平段22為弧形段,並且該弧形段在所述中央浮塊3處的切線為圓形池體1的半徑,即該水平段22彎向圓形池體1的半徑的一側;從而使各所述排水管2在旋轉時,被所述刮板4掛到所述水平段22和刮板4之間的浮渣可以沿著水平段22的弧線順暢地流動至圓形池體1的周邊,並被輕易撈除。
上述汙水沉澱池在工作過程中,只要通過輔佐抽水裝置在各排水管2的排水端吸出水體,則由於排水管2的排水端23低於取水端21,故將形成持續的虹吸現象,使排水管2維持連續排水狀態;而由於排水管2的形狀特性,排水端23切向傾斜向下排水,從而在排水過程中,給各排水管構成的整個排水系統提供一個排水轉矩,使各排水管的水平段22自行旋轉,從而使所述刮板4在排水過程中可自動刮除池面浮渣。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