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能環保的爐窯煙氣處理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4:26:56 1

本發明涉及尾氣處理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節能環保的爐窯煙氣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礦熱爐窯生產過程中,部份爐窯高溫煙氣主要採用空冷技術直接排放,餘熱能量零利用,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費,而且,爐窯煙氣中通常含有大量未燃盡的煤炭顆粒,將會汙染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節能環保的爐窯煙氣處理裝置,該裝置可有效去除爐窯煙氣中的有害顆粒物,使爐窯煙氣達標排放,並且,還可充分利用煙氣的餘熱,節能環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節能環保的爐窯煙氣處理裝置,包括上筒體和下筒體,且上筒體和下筒體卡扣連接後形成一個閉合的筒體腔,所述上筒體和下筒體相接處設有一塊將筒體腔分隔為上腔體和下腔體的分隔板;
所述上筒體側壁上設有與上腔體連通的煙氣進口,上筒體頂部設有一個第一淨氣出口;
所述分隔板中部開設有一個大小與第一淨氣出口相匹配的第二淨氣出口,且第一淨氣出口與第二淨氣出口之間通過淨氣出口管相連;所述分隔板上還開設有多個通孔,且個通孔內均設有向下腔體延伸的導管;
所述下腔體中還設有螺旋換熱管芯,所述螺旋換熱管芯是由兩端密封的螺旋換熱管板捲成,其內部設有進氣通道和出氣通道,且進水通道與出水通道之間通過分流板相互隔開;下筒體內設有用於淨化煙氣的液體,且該液體的液位完全浸沒螺旋換熱管芯,所有導管底部則伸入相鄰兩螺旋換熱管板之間;螺旋換熱管芯上分別設有一個與進氣通道連通的進氣管嘴,以及一個出氣通道連通的出氣管嘴;所述下筒體上設有與進氣管嘴相匹配的進氣開口,以及與出氣管嘴相匹配的出氣開口;
所述下筒體側壁上側壁上、螺旋換熱管芯頂部上方設有一個液體入口,下筒體底部設有一排汙口。
具體的,所述第一淨氣出口和所有導管的入口端均設有hepa過濾網。
具體的,所述下筒體上設有觀察口,所述觀察口頂部在螺旋換熱管芯頂部上方、觀察口底部在螺旋換熱管芯頂部下方。
具體的,所述下筒體上設有液位計。
優選的,所述下筒體上設有與液位計相連的液位報警器。
優選的,所述下筒體底部呈橢圓弧形,所述排汙口設置底部最低處。
進一步的,所述上筒體的下邊緣呈內側向上的臺階狀,所述下筒體的上便於呈內側向下的臺階狀,上筒體與下筒體合攏時即形成一個凹槽,用於卡接分隔板。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呈內側向下的臺階狀,所述導管頂部向外翻轉90°、並卡接在通孔的臺階上,且導管翻轉後的頂面與分隔板上表面齊平。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與導管之間還設有密封圈。
更進一步的,所述淨氣出口管為氟塑料管,且淨氣出口管與第二淨氣出口之間設有定位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設置了上筒體腔作為待淨化煙氣的集中輸送腔,再通過多個導管形成多條煙氣通道,將上筒體腔中的待淨化煙氣輸送到下筒體腔中用於盛裝的水等煙氣淨化物的位置中,淨化後的氣體及淨化物如水等的因受熱蒸發產生的水蒸氣則通過淨氣出口管輸出達標排放。
(2)本發明還在分隔板上下兩面均設置了hepa過濾網,該兩層過濾網分別作為第一層過濾和最後一層過濾,一方面可減輕下腔體中煙氣淨化物淨化煙氣的壓力,減少煙氣淨化物的更換,另一方面可進一步過濾即將排放的淨化後的煙氣,提升淨化效果,得到完全符合環保排放要求的淨化氣。
(3)本發明是淨化的爐窯煙氣,煙氣熱量較高,若採用水來淨化,則很容易產生高溫水蒸氣,這種水蒸氣可以再次對經過煙氣淨化物淨化的煙氣進行再淨化,提升淨化效果,得到的淨氣符合環保排放要求,也可以再利用。
(4)本發明設置了觀察口、液位計和液位報警器,一方面可及時查看該分離裝置內的液位是否淹沒過螺旋換熱管芯頂部,避免煙氣直接排出,淨化失效,汙染環境,另一方面還可在煙氣淨化物受到嚴重汙染後及時通過排汙口排出,以更換煙氣淨化物,確保煙氣淨化效果。
(5)本發明的下筒體底部設置為橢圓弧形,可避免汙濁液體沉積在下筒體底部並堵塞排汙口,有利於排汙口排汙。
(6)本發明上筒體、下筒體與分隔板之間,分隔板與導管之間均是可拆卸式連接,便於安裝拆卸及後期清潔,尤其是其下筒體內部的螺旋換熱管芯,可直接取出或噴水清洗,清潔更換均十分便利。
(7)本發明的淨氣出口管為氟塑料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穩定性,且不粘性強,維護成本低,使用壽命長;而淨氣出口管與第二淨氣出口之間設有定位套,通過定位套使淨氣出口管脹接在分隔板上對應的通孔內,脹接固定,固定方式簡單可靠,密封性好。
(8)本發明還設置了螺旋換熱管芯,該換熱管芯結構簡單,製作方便,焊縫線短,不易結垢,可在淨化煙氣的同時,將煙氣的熱量儘可能是利用起來,用於加熱空氣,在爐窯生產過程中,在爐窯燃燒段通入加熱後的空氣可節約能源,並使燃煤接觸更多的氧氣後充分燃燒;此外,在下筒體上的螺旋換熱管芯上部設置了液體入口和排汙口,可在更換液體時衝刷螺旋換熱管芯表面,達到清潔作用,使其具有良好換熱效率。
(9)本發明完全採用物理處理方法,無二次汙染,淨化效果好,處理成本低,使用簡便,應用範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a-a剖視圖。
圖3為b處放大圖。
圖4為c處放大圖。
圖5為本發明螺旋換熱管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方式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節能環保的爐窯煙氣處理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上筒體1和下筒體2,且上筒體和下筒體卡扣連接後形成一個閉合的筒體腔,所述上筒體和下筒體相接處設有一塊將筒體腔分隔為上腔體3和下腔體4的分隔板5;
所述上筒體1側壁上設有與上腔體3連通的煙氣進口11,上筒體頂部設有一個第一淨氣出口12;
所述下筒體2側壁上側壁上、螺旋換熱管芯頂部上方設有一個液體入口22,下筒體底部設有一排汙口23;
所述分隔板5中部開設有一個大小與第一淨氣出口12相匹配的第二淨氣出口51,且第一淨氣出口與第二淨氣出口之間通過淨氣出口管13相連;所述分隔板5上還開設有多個通孔52,且個通孔內均設有向下腔體延伸的導管53;
如圖5所示,所述下腔體4中還設有螺旋換熱管芯6,所述螺旋換熱管芯是由兩端密封的螺旋換熱管板捲成,其內部設有進氣通道61和出氣通道62,且進水通道與出水通道之間通過分流板63相互隔開;下筒體2內設有用於淨化煙氣的液體,且該液體的液位完全浸沒螺旋換熱管芯6,所有導管53底部則伸入相鄰兩螺旋換熱管板之間;螺旋換熱管芯6上分別設有一個與進氣通道61連通的進氣管嘴64,以及一個出氣通道62連通的出氣管嘴65;所述下筒體上設有與進氣管嘴相匹配的進氣開口27,以及與出氣管嘴相匹配的出氣開口28。
所述下筒體2上設有觀察口24,所述觀察口頂部在螺旋換熱管芯6頂部上方、觀察口底部在螺旋換熱管芯頂部下方。
本實施例中,上筒體腔作為待淨化煙氣的集中輸送腔,再通過多個導管形成多條煙氣通道,將上筒體腔中的待淨化煙氣輸送到下筒體腔中用於盛裝的水等煙氣淨化物的位置中,淨化後的氣體及淨化物如水等的因受熱蒸發產生的水蒸氣則通過淨氣出口管輸出達標排放。
液位計、額定液位線和液位報警器,一方面可及時查看該分離裝置內的液位是否淹沒過導管下方,避免分離裝置失效,汙染環境,另一方面還可在煙氣淨化物受到嚴重汙染後及時通過排汙口排出,以更換煙氣淨化物,確保煙氣淨化效果。
此外,本實施例設置了螺旋換熱管芯,該換熱管芯結構簡單,製作方便,焊縫線短,不易結垢,可在淨化煙氣的同時,將煙氣的熱量儘可能是利用起來,用於加熱空氣,在爐窯生產過程中,在爐窯燃燒段通入加熱後的空氣可節約能源,並使燃煤接觸更多的氧氣後充分燃燒;此外,在下筒體上的螺旋換熱管芯上部設置了液體入口和排汙口,可在更換液體時衝刷螺旋換熱管芯表面,達到清潔作用,使其具有良好換熱效率。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在所述第一淨氣出口12和所有導管53的入口端均設有hepa過濾網54。在分隔板上下兩面上的氣體入口端均設置了hepa過濾網,該兩層過濾網分別作為第一層過濾和最後一層過濾,一方面可減輕下腔體中煙氣淨化物淨化煙氣的壓力,減少煙氣淨化物的更換,另一方面可進一步過濾即將排放的淨化後的煙氣,提升淨化效果,得到完全符合環保排放要求的淨化氣。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在下筒體上增設了液位計25和與液位計25相連的液位報警器26。使其檢測更加自動化,省時省力。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或2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將下筒體2底部呈橢圓弧形,而所述排汙口23設置底部最低處。可避免汙濁液體沉積在下筒體底部並堵塞排汙口,有利於排汙口排汙。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將所述上筒體1的下邊緣呈內側向上的臺階狀,所述下筒體2的上便於呈內側向下的臺階狀,上筒體與下筒體合攏時即形成一個凹槽,用於卡接分隔板5。如圖3所示,而分隔板中的所述通孔52呈內側向下的臺階狀,所述導管53頂部向外翻轉90°、並卡接在通孔的臺階上,且導管翻轉後的頂面與分隔板5上表面齊平。所述通孔52與導管53之間還設有密封圈55。上筒體1、下筒體2與分隔板5之間,分隔板5與導管53之間均是可拆卸式連接,便於安裝拆卸及後期清潔,而且安裝了密封圈,可有效避免煙氣直接通過縫隙進入下筒體未被液封的空腔中,然後隨淨氣排到大氣中,汙染空氣。
實施例6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做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淨氣出口管12設置為氟塑料管,且淨氣出口管與第二淨氣出口51之間設有定位套56。氟塑料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穩定性,且不粘性強,維護成本低,使用壽命長;而淨氣出口管與第二淨氣出口之間設有定位套,通過定位套使淨氣出口管脹接在分隔板上對應的通孔內,脹接固定,固定方式簡單可靠,密封性好。
以上實施例均完全採用物理處理方法,無二次汙染,淨化效果好,處理成本低,使用簡便,應用範圍廣,可推廣應用。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不應當用於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但凡在本發明的主體設計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無實質意義的改動或潤色,其所解決的技術問題仍然與本發明一致的,均應當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