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溫控溼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9:58:11 4
專利名稱:一種降溫控溼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降溫控溼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降溫控溼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針對廠房、設備機房、信息機房、數據中心等室內環境的降溼需求,主要採用自然通風、強制通風、空調等解決方案。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降溫效果較差、受環境影響大, 因此不能對溫度進行較好的控制,同時,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也不能控制溼度。空調的降溫效果較好,而且能對溼度進行控制,但其運行成本較高,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破壞臭氧層的氣體和溫室氣體。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降溫控溼系統,用以解決空調運行成本高、運行過程中會產生破壞臭氧層氣體和溫室氣體的問題。一種降溫控溼系統,包括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所述迴風模塊出風口與噴霧模塊的進風口連接,噴霧模塊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除溼模塊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的出風口與送風模塊的進風口連接。所述系統還包括蓄水箱和系統電氣控制器,所述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分別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所述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所述蓄水箱用於向噴霧模塊供水。所述迴風模塊內安裝有風機,所述送風模塊內安裝有風機,所述噴霧模塊內安裝有高壓水泵和噴頭,所述除溼模塊內安裝有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氣化後進入熱交換
ο所述系統還包括過濾模塊,所述過濾模塊設置於噴霧模塊與除溼模塊之間的通風管道中,所述過濾模塊內安裝有過濾部件。所述迴風模塊的出風口與噴霧模塊的進風口之間連接有通風管道。所述系統還包括新風模塊,所述迴風模塊與噴霧模塊之間的通風管道上開有與新風模塊出風口相配合的管道開口,所述新風模塊的出風口與所述通風管道的管道開口連接,所述新風模塊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新風模塊的啟用和停用。所述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過濾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下部分別設置排水接口,所述排水接口上連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與所述蓄水箱連接。所述系統還包括溫溼度傳感器,所述溫溼度傳感器安裝於所述迴風模塊的迴風口處,所述風速傳感器用於探測迴風口處的溫度和溼度,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系統電氣控制
ο所述送風口模塊的送風口處安裝有風速傳感器,用於探測送風口處的風速,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系統電氣控制器。所述蓄水箱設置有進水電磁閥和過濾器,所述進水電磁閥用於蓄水箱水量不夠時自動補水,過濾器用於過濾水中雜質。
3[0012]所述系統的各個模塊內貼保溫棉,各個模塊之間密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除了具備空調降溫控溼的功能外,該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的耗電量大大降低,因此系統的運行成本相對傳統的空調產品大幅節約,而且該系統不使用製冷劑,沒有化學反應,所使用的低溫媒介氮氣也是無害的,因此對環境友好, 即系統運行過程中不產生破壞臭氧層的氣體和溫室氣體。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結構如圖1所示,該系統包括迴風模塊11、噴霧模塊12、除溼模塊13和送風模塊14。迴風模塊11的出風口與噴霧模塊12的進風口連接,噴霧模塊12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除溼模塊13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13 的出風口與送風模塊14的進風口連接。迴風模塊11和送風模塊14根據應用場所的換氣量要求安裝適當風量的風機,迴風模塊11內安裝迴風風機,送風模塊14內安裝送風風機;噴霧模塊12內根據風量大小安裝適當流量的高壓水泵和若干噴頭;除溼模塊13內安裝高效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氣化後進入熱交換器。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還包括蓄水箱和系統電氣控制器。迴風模塊11、噴霧模塊12、除溼模塊13和送風模塊14分別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蓄水箱中用於向噴霧模塊12供水。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各個模塊內貼保溫棉,各模塊之間加密封條,各個模塊用法蘭邊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各個模塊之間進行密封所採用的密封方式, 只要滿足各個模塊之間密封良好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各個模塊的連接方式,只要將各個模塊固定連接在一起即可。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11、噴霧模塊12、除溼模塊13和送風模塊14 的下部都設置有排水接口,用於收集系統運行過程中未完全蒸發的噴霧積水和除溼模塊13 產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噴霧積水和冷凝水通過排水管進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統循環使用,從而減少了用水量。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系統最主要的耗電設備是噴霧模塊12內的高壓水泵,因此系統電氣控制器優選為集成於噴霧模塊12中;由於要將除溼模塊13產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因此,蓄水箱優選為集成於除溼模塊13中。本實施例並不限定系統電氣控制器的設置位置,只要系統電氣控制器可控制與之連接的模塊的啟用和停用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設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噴霧模塊供水即可。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11、除溼模塊13和送風模塊14分別設置有電源接口,各模塊通過相應的電源接口利用電纜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迴風模塊11和送風模塊14設置有法蘭接口,該接口用於連接風管。在本實施例中,噴霧模塊12通過高壓水泵和噴頭可產生1-20 μ m的細霧粒,霧顆粒粒徑小,汽化快,吸熱降溫效果好。除溼模塊15中使用的低溫介質為液氮,液氮通過除溼模塊15內置的氣化減壓裝置釋放0-4°C的低溫低壓氮氣,氮氣流入熱交換器的管道中,空氣通過熱交換器冷凝除溼。本實施例並不限定除溼模塊15中所使用的低溫介質,只要該低溫介質可對空氣進行冷凝除溼即可。在本實施例中,蓄水箱中設置有水電磁閥和過濾器,水電磁閥用於水箱水量不足時自動補水,過濾器用於過濾水中雜質。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為手動運行模式,即用戶通過手動的方式啟動各功能模塊運行,用以實現溫度控制和溼度控制。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運行成本大幅節約,以500m2的機房為例,如使用空調,則空調製冷量60kW,按能效比3. 5計算,電功率為17kW,24小時耗電為17 XM度,工業用電費按1. 2元計,運行成本為489元,考慮到空調壓縮機不是24h開啟,達到設定溫度後壓縮機會停止,按60%計運行成本為293元。本產品的電功率不超過3kW,耗水量為0.四噸/天, 液氮消耗量為5. 61/天,所有消耗加起來運行成本為102元,遠遠低於空調的運行成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與傳統的空調不同,該系統不但可對溫度和溼度進行控制,而且系統運行成本大幅度節約,同時系統運行過程中不產生破壞臭氧層的氣體和溫室氣體。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結構如圖2所示,該系統包括迴風模塊21、噴霧模塊22、過濾模塊23、除溼模塊M和送風模塊25。迴風模塊21的出風口與噴霧模塊22的進風口連接,噴霧模塊22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過濾模塊23的進風口連接,過濾模塊23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除溼模塊M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M的出風口與送風模塊25的進風口連接。迴風模塊21和送風模塊25根據應用場所的換氣量要求安裝適當風量的風機,迴風模塊21內安裝迴風風機,送風模塊25內安裝送風風機;噴霧模塊22內根據風量大小安裝適當流量的高壓水泵和若干噴頭;過濾模塊23內安裝過濾部件; 除溼模塊M和內安裝高效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氣化後進入熱交換器。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還包括蓄水箱和系統電氣控制器。迴風模塊21、噴霧模塊22、除溼模塊M和送風模塊25分別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蓄水箱中用於向噴霧模塊22供水。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各個模塊內貼保溫棉,各模塊之間加密封條,各個模塊用法蘭邊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各個模塊之間進行密封所採用的密封方式, 只要滿足各個模塊之間密封良好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各個模塊的連接方式,只要將各個模塊固定連接在一起即可。[0034]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21、噴霧模塊22、過濾模塊23、除溼模塊M和送風模塊25的下部都設置有排水接口,用於收集系統運行過程中未完全蒸發的噴霧積水和除溼模塊M產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噴霧積水和冷凝水通過排水管進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統循環使用,從而減少了用水量。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系統最主要的耗電設備是噴霧模塊22內的高壓水泵,因此系統電氣控制器優選為集成於噴霧模塊22中;由於要將除溼模塊13產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 因此,蓄水箱優選為集成於除溼模塊M中。本實施例並不限定系統電氣控制器,只要系統電氣控制器可控制與之連接的模塊的啟用和停用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設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噴霧模塊22供水即可。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21、除溼模塊M和送風模塊25分別設置有電源接口,各模塊通過相應的電源接口利用電纜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迴風模塊21和送風模塊M設置有法蘭接口,該接口用於連接風管。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噴霧模塊22通過高壓水泵和噴頭可產生1-20 μ m的細霧粒,霧顆粒粒徑小,汽化快,吸熱降溫效果好。過濾模塊23可使用各種形式的過濾網對霧氣進行過濾,對霧氣進行過濾可使得系統的除溼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噴霧模塊22噴出的水霧化後霧顆粒吸收熱量蒸發,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部分霧顆粒未蒸發,霧粒雖然粒徑很小,仍然是液態的,因此需要過濾模塊23將液態的霧顆粒過濾掉,防止它進入除溼模塊,而除溼模塊M是將蒸發後被空氣吸收的氣態的水蒸氣冷凝後排除,也就是降低空氣溼度。除溼模塊M中使用的低溫介質為液氮,液氮通過除溼模塊M內置的氣化減壓裝置釋放0-4°C 的低溫低壓氮氣,氮氣流入熱交換器的管道中,空氣通過熱交換器冷凝除溼,本實施例並不限定除溼模塊M中所使用的低溫介質,只要該低溫介質可對空氣進行冷凝除溼即可。在本實施例中,蓄水箱中設置有水電磁閥和過濾器,水電磁閥用於水箱水量不足時自動補水,過濾器用於過濾水中雜質。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為手動運行模式,即用戶通過手動的方式啟動各功能模塊運行,用以實現溫度控制和溼度控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與傳統的空調不同,該系統不但可對溫度和溼度進行較好的控制,而且系統運行的用電量大大降低,與傳統空調相比,該系統運行成本大幅度節約,同時由於系統不使用製冷劑,沒有化學反應,所使用的低溫媒介氮氣也是無害的,因此對環境友好,即系統運行過程中不產生破壞臭氧層的氣體和溫室氣體。實施例三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結構如圖3所示,該系統包括迴風模塊31、新風模塊32、噴霧模塊33、過濾模塊34、過濾模塊35、除溼模塊36、除溼模塊37和送風模塊38。迴風模塊31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噴霧模塊33的進風口連接,噴霧模塊 33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過濾模塊34的進風口連接,過濾模塊34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過濾模塊35的進風口連接,過濾模塊35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除溼模塊36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36的出風口與除溼模塊37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37的出風口與送風模塊38的進風口連接,迴風模塊31與噴霧模塊33之間的通風管道上開有與新風模塊32 的出風口相配合的管道開口,新風模塊32的出風口與通風管道的管道開口連接。迴風模塊 31、新風模塊32和送風模塊38根據應用場所的換氣量要求安裝適當風量的風機,迴風模塊31內安裝迴風風機,新風模塊32安裝新風風機,送風模塊38內安裝送風風機;噴霧模塊33 內根據風量大小安裝適當流量的高壓水泵和若干噴頭;過濾模塊34和過濾模塊35內分別安裝過濾部件;除溼模塊36內安裝高效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除溼模塊37內安裝高效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還包括蓄水箱和系統電氣控制器。迴風模塊31、新風模塊32噴霧模塊33、除溼模塊36、除溼模塊37和送風模塊38分別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蓄水箱用於向噴霧模塊33供水。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各個模塊內貼保溫棉,各模塊之間加密封條,各個模塊用法蘭邊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各個模塊之間進行密封所採用的密封方式, 只要滿足各個模塊之間密封良好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各個模塊的連接方式,只要將各個模塊固定連接在一起即可。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31、噴霧模塊33、過濾模塊34、過濾模塊35、除溼模塊36、除溼模塊37和送風模塊38的下部都設置有排水接口,用於收集系統運行過程中未完全蒸發的噴霧積水和除溼模塊36、除溼模塊37產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噴霧積水和冷凝水通過排水管進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統循環使用,從而減少了用水量。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系統最主要的耗電設備是噴霧模塊33內的高壓水泵,其它耗電設備如風機也距噴霧模塊較近,因此系統電氣控制器優選為集成於噴霧模塊33中;由於要將除溼模塊36和除溼模塊37產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因此,蓄水箱優選為集成於除溼模塊36中。本實施例並不限定系統電氣控制器,只要系統電氣控制器可控制與之連接的模塊的啟用和停用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設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噴霧模塊33供水即可。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31、新風模塊32、除溼模塊36、除溼模塊37和送風模塊38分別設置有電源接口,各模塊通過相應的電源接口利用電纜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迴風模塊31和送風模塊38設置有法蘭接口,該接口用於連接風管。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過濾模塊34和過濾模塊35可使用各種形式的過濾網對霧氣進行過濾,對霧氣進行過濾可使得系統的除溼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噴霧模塊33噴出的水霧化後霧顆粒吸收熱量蒸發,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部分霧顆粒未蒸發,霧粒雖然粒徑很小,仍然是液態的,因此需要過濾模塊34和過濾模塊35將液態的霧顆粒過濾掉,防止它進入除溼模塊36和除溼模塊37,而除溼模塊36和除溼模塊37是將蒸發後被空氣吸收的氣態的水蒸氣冷凝後排除,也就是降低空氣溼度。在本實施例中,使用了兩組過濾模塊和除溼模塊,過濾模塊和除溼模塊的組數是根據風量和噴霧量的大小進行設定的,在不同的場合下,所使用的過濾模塊和除溼模塊的組數也是不同的,因此本實施例並不限定所使用過濾模塊和除溼模塊的組數,只要滿足具體場合的具體要求即可。在本實施例中,除溼模塊36和除溼模塊37中使用的低溫介質為液氮,液氮通過除溼模塊36和除溼模塊37內置的氣化減壓裝置釋放0-4 V的低溫低壓氮氣,氮氣流入熱交換器的管道中,空氣通過熱交換器冷凝除溼。本實施例並不限定除溼模塊36和除溼模塊37 中所使用的低溫介質,只要該低溫介質可對空氣進行冷凝除溼即可。在本實施例中,蓄水箱中設置有水電磁閥和過濾器,水電磁閥用於水箱水量不足時自動補水,過濾器用於過濾水中雜質。
7[0050]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運行時,迴風模塊31和新風模塊32兩個模塊只啟動其中一個工作,當室外溫度低於設定值時,啟動新風模塊32,停用迴風模塊32,當室外境溫度高於設定值時,停用新風模塊32,重新啟用迴風模塊3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為手動運行模式,即用戶通過手動的方式啟動各功能模塊運行,用以實現溫度控制和溼度控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與傳統的空調不同,該系統不但可對溫度和溼度進行控制,而且系統運行的用電量大大降低,與傳統空調相比,該系統運行成本大幅度節約,同時系統運行過程中不產生破壞臭氧層的氣體和溫室氣體。實施例四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結構如圖4所示,該系統包括迴風模塊41、新風模塊42、噴霧模塊43、過濾模塊44、過濾模塊45、除溼模塊46、除溼模塊47和送風模塊48。迴風模塊41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噴霧模塊43的進風口連接,噴霧模塊 43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過濾模塊44的進風口連接,過濾模塊44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過濾模塊45的進風口連接,過濾模塊45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除溼模塊46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46的出風口與除溼模塊47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47的出風口與送風模塊48的進風口連接,迴風模塊41與噴霧模塊43之間的通風管道上開有與新風模塊42 的出風口相配合的管道開口,新風模塊42的出風口與通風管道的管道開口連接。迴風模塊 41、新風模塊42和送風模塊48根據應用場所的換氣量要求安裝適當風量的風機,迴風模塊 41內安裝迴風風機,新風模塊42安裝新風風機,送風模塊48內安裝送風風機;噴霧模塊43 內根據風量大小安裝適當流量的高壓水泵和若干噴頭;過濾模塊44和過濾模塊45內分別安裝過濾部件;除溼模塊46內安裝高效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除溼模塊47內安裝高效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還包括蓄水箱系統電氣控制器、溫溼度傳感器。迴風模塊41、新風模塊42噴霧模塊43、除溼模塊46、除溼模塊47和送風模塊48分別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蓄水箱用於向噴霧模塊43供水;溫溼度傳感器設置與迴風模塊41的迴風口處,用於探測迴風口處的溫度和溼度,將探知的信息傳送給系統電氣控制器,系統電氣控制器根據該信息,控制系統中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從而控制溫度和溼度。本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的各個模塊內貼保溫棉,各模塊之間加密封條,各個模塊用法蘭邊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並不限定各個模塊之間進行密封所採用的密封方式, 只要滿足各個模塊之間密封良好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各個模塊的連接方式,只要將各個模塊固定連接在一起即可。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41、噴霧模塊43、過濾模塊44、過濾模塊45、除溼模塊46、除溼模塊47和送風模塊48的下部都設置有排水接口,用於收集系統運行過程中未完全蒸發的噴霧積水和除溼模塊46、除溼模塊47產生的冷凝水,排水接口接排水管,噴霧積水和冷凝水通過排水管進入蓄水箱,以便供系統循環使用,從而減少了用水量。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系統最主要的耗電設備是噴霧模塊43內的高壓水泵,其它耗電設備如風機也距噴霧模塊較近,因此系統電氣控制器優選為集成於噴霧模塊43中;由於要將除溼模塊46和除溼模塊47產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因此,蓄水箱優選為集成於除溼模塊46中。本實施例並不限定系統電氣控制器,只要系統電氣控制器可控制與之連接的模塊
8的啟用和停用即可,本實施例也不限定蓄水箱的設置位置,只要蓄水箱可向噴霧模塊43供水即可。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迴風模塊41、新風模塊42、除溼模塊46、除溼模塊47和送風模塊48分別設置有電源接口,各模塊通過相應的電源接口利用電纜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迴風模塊41和送風模塊48設置有法蘭接口,該接口用於連接風管。在本實施例提供的系統中,過濾模塊44和過濾模塊45可使用各種形式的過濾網對霧氣進行過濾,對霧氣進行過濾可使得系統的除溼效果更好,這是因為噴霧模塊43噴出的水霧化後霧顆粒吸收熱量蒸發,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部分霧顆粒未蒸發,霧粒雖然粒徑很小,仍然是液態的,因此需要過濾模塊44和過濾模塊45將液態的霧顆粒過濾掉,防止它進入除溼模塊46和除溼模塊47,而除溼模塊46和除溼模塊47是將蒸發後被空氣吸收的氣態的水蒸氣冷凝後排除,也就是降低空氣溼度。過濾模塊44和過濾模塊45使得系統的控溼效果更好。在本實施例中,過濾模塊和除溼模塊使用了兩組,本實施例並不限定所使用過濾模塊和除溼模塊的組數,只要滿足使用場所的需求即可。在本實施例中,除溼模塊46和除溼模塊47中使用的低溫介質為液氮,液氮通過除溼模塊46和除溼模塊47內置的氣化減壓裝置釋放0-4 V的低溫低壓氮氣,氮氣流入熱交換器的管道中,空氣通過熱交換器冷凝除溼。本實施例並不限定除溼模塊46和除溼模塊47 中所使用的低溫介質,只要該低溫介質可對空氣進行冷凝除溼即可。在本實施例中,蓄水箱中設置有水電磁閥和過濾器,水電磁閥用於水箱水量不足時自動補水,過濾器用於過濾水中雜質。在本實施例中,系統同時提供了手動運行和自動運行兩種運行模式,系統電氣控制器上設置有轉換開關,通過轉換開關可實現手動運行模式與自動運行模式的轉換。當開關切換到手動運行模式時,通過手動啟動各個模塊實現溫度控制和溼度控制。當開關切換到自動運行模式時,溫度和溼度控制的過程為系統啟動時,迴風模塊41和送風模塊48運行,對需要降溫的場所進行通風;迴風模塊41的迴風口設置有溫溼度傳感器,系統電氣控制器根據迴風口的溫度和溼度對室內溫溼度進行自動控制。當室內迴風口溫度高於設定值時,啟動噴霧模塊43,噴霧模塊43開始噴霧;當室內溫度低於設定值時,停止噴霧模塊43 運行。當室內迴風溼度低於設定值時,啟動噴霧模塊43,噴霧模塊43開始噴霧;當室內迴風溼度高於設定值時,分級啟動除溼模塊46和除溼模塊47,除溼模塊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室內迴風溼度低於設定值,則停用除溼模塊46和47。進一步地,當秋冬季室外溫度低於設定值時,啟動新風模塊42,停用迴風模塊41, 當室外環境溫度高於設定值時,停用新風模塊42,重新啟用迴風模塊41。本實施例並不限定系統所採用的運行模式,只要滿足對溫溼度控制即可。此外,系統除了就地控制模式外,還可提供遠程控制,用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本實施例中,所採用的遠程控制方式為RS485,系統電氣控制器通過RS485實現與主機的通信,系統電氣控制器向主機發送系統運行情況如停止、運行、故障等,主機向系統電氣控制器發送控制命令,從而實現對系統各模塊的遠程控制。本實施例並不限定遠程控制方式為RS485,還可以為無線網絡等,只要可實現對各個模塊的遠程控制即可。上述系統還提供了報警和保護功能,包括水系統壓力報警和保護、水箱水位報警和保護以及風速報警。當噴霧模塊43內的水系統壓力超過設定值時報警並自動停止噴霧
9模塊43運行,即水系統壓力報警和保護;當除溼模塊46內置的蓄水箱缺水時報警並停止噴霧模塊43運行,當除溼模塊46內置的蓄水箱水位超限時發出報警信號提醒用戶檢查,即水箱水位報警和保護;送風模塊48的送風出口處安裝風速傳感器,系統運行時,如果檢測到風速低於設定值,則發出報警信號提醒用戶檢查各風機是否損壞,即風速報警。此外,系統還安裝有急停按鈕,一旦按下,所有模塊立即停止運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與傳統的空調不同,該系統不但可對溫度和溼度進行控制,而且系統運行的用電量大大降低,與傳統空調相比,該系統運行成本大幅度節約,同時系統運行過程中不產生破壞臭氧層的氣體和溫室氣體。此外,就地控制與遠程控制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全面的報警和保護功能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 所述迴風模塊出風口與噴霧模塊的進風口連接,噴霧模塊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除溼模塊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的出風口與送風模塊的進風口連接; 所述系統還包括蓄水箱和系統電氣控制器;所述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分別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所述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 所述蓄水箱用於向噴霧模塊供水; 所述迴風模塊內安裝有風機; 所述送風模塊內安裝有風機; 所述噴霧模塊內安裝有高壓水泵和噴頭;所述除溼模塊內安裝有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氣化後進入熱交換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還包括過濾模塊, 所述過濾模塊設置於噴霧模塊與除溼模塊之間的通風管道中; 所述過濾模塊內安裝有過濾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迴風模塊的出風口與噴霧模塊的進風口之間連接有通風管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還包括新風模塊; 所述迴風模塊與噴霧模塊之間的通風管道上開有與新風模塊出風口相配合的管道開Π ;所述新風模塊的出風口與所述通風管道的管道開口連接;所述新風模塊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所述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新風模塊的啟用和停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過濾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下部分別設置排水接口,所述排水接口上連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與所述蓄水箱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還包括溫溼度傳感器, 所述溫溼度傳感器安裝於所述迴風模塊的迴風口處,用於探測迴風口處的溫度和溼度,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系統電氣控制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送風口模塊的送風口處安裝有風速傳感器,所述風速傳感器用於探測送風口處的風速,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系統電氣控制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蓄水箱設置有進水電磁閥和過濾器,所述進水電磁閥用於蓄水箱水量不夠時自動補水,所述過濾器用於過濾水中雜質。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溫控溼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的各個模塊內貼保溫棉,各個模塊之間密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降溫控溼系統,包括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所述迴風模塊的出風口與噴霧模塊的進風口連接,噴霧模塊的出風口通過通風管道與除溼模塊的進風口連接,除溼模塊的出風口與送風模塊的進風口連接。所述系統還包括蓄水箱和系統電氣控制器,所述迴風模塊、噴霧模塊、除溼模塊和送風模塊分別與系統電氣控制器連接,所述系統電氣控制器控制各個模塊的啟用和停用。所述迴風模塊內安裝有風機,所述噴霧模塊內安裝有高壓水泵和噴頭,所述除溼模塊內安裝有熱交換器和液氮容器,液氮容器中盛有液氮,液氮氣化後進入熱交換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降溫控溼系統不但能對溫溼度進行控制,而且運行成本低,對環境友好。
文檔編號F24F13/00GK202254049SQ2011203464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5日
發明者李騁, 王文生, 虞貴斌, 趙維森 申請人:上海騰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騰邦環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騰邦環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