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槽下水系統防臭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4:40:3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槽下水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槽下水系統防臭器。
背景技術:
:
一般的水槽下水系統的防臭器的構成零件較多,如果與四通管螺接,另外還要安裝螺母等,這樣的防臭器結構存在一些缺點:1、結構較複雜,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2、產品達到國標要求的封水深度的外形尺寸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
對於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水槽下水系統防臭器,包括上件和下件,所述上件和下件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所述上件包括上件本體,所述上件本體的下部為上件蓋體,所述上件蓋體的外側壁設有外螺紋;所述下件包括下件本體,所述下件本體的上部設有內螺紋,所述內螺紋和外螺紋配合;上件蓋體的下方設有防臭杯,所述上件蓋體通過連接塊與防臭杯連接;所述下件的中心設有蓄水杯,所述蓄水杯位於防臭杯之中,所述蓄水杯的頂部為開放式。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說明,所述防臭杯的頂部封閉,防臭杯的頂部為凸起的圓弧結構。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說明,所述上件和下件之間安裝密封圈。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說明,所述連接塊為條形塊。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說明,所述防臭杯與蓄水杯之間的插入深度符合國家標準。
按照上述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上件與四通管為一體結構,上件設有外螺紋,下件設有內螺紋,上件和下件之間通過螺紋連接,上件的下部通過連接塊與防臭杯連接,防臭杯頂部為弧形結構,下件之中設有蓄水杯,蓄水杯頂部開放,由此,蓄水杯位於防臭杯之中,蓄水杯與防臭杯之間的插入深度符合國家標準,達到國標封水深度要求。水的流向如圖3中箭頭所示,流水從上件本體流入後達到防臭杯頂部,由於其頂部為中間高四周低的圓弧形,水流經過縫隙向下流,再經過防臭杯與下件本體之間的空隙流入下件底部,隨著水流越聚越多,水流通過蓄水區域直至蓄水杯的頂部,最後水流通過蓄水杯向下流動,蓄水區域始終保持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封水深度,達到防臭目的。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對現有的下水器的防臭結構進行了改進,簡化了防臭器的結構,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並且在達到國標要求的封水深度的同時,可以把外形尺寸控制在希望較小的範圍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與下水器、下水管路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0、上件;11、上件本體;12、上件蓋體;13、外螺紋;14、防臭杯;15、連接塊;20、下件;21、下件本體;22、內螺紋;23、蓄水杯;30、密封圈;50、蓄水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水槽下水系統防臭器,包括上件10和下件20,所述上件10和下件20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所述上件10包括上件本體11,所述上件本體11的下部為上件蓋體12,所述上件蓋體12的外側壁設有外螺紋13;所述下件20包括下件本體21,所述下件本體21的上部設有內螺紋22,所述內螺紋22和外螺紋13配合;上件蓋體12的下方設有防臭杯14,所述上件蓋體12通過連接塊15與防臭杯14連接;所述下件20的中心設有蓄水杯23,所述蓄水杯23位於防臭杯14之中,所述蓄水杯23的頂部為開放式。
所述防臭杯14的頂部封閉,防臭杯14的頂部為凸起的圓弧結構。
所述上件10和下件20之間安裝密封圈30。
所述連接塊15為條形塊。
所述防臭杯14與蓄水杯23之間的插入深度符合國家標準。
實際工作中,如圖1所示,上件10與四通管為一體結構,上件10設有外螺紋13,下件20設有內螺紋22,上件10和下件20之間通過螺紋連接,上件10的下部通過連接塊15與防臭杯14連接,防臭杯14頂部為弧形結構,下件20之中設有蓄水杯23,蓄水杯23頂部開放,由此,蓄水杯23位於防臭杯14之中,蓄水杯23與防臭杯14之間的插入深度符合國家標準,達到國標封水深度要求。水的流向如圖3中箭頭所示,流水從上件本體11流入後達到防臭杯14的頂部,由於其頂部為中間高四周低的圓弧形,水流經過縫隙向下流,再經過防臭杯14與下件本體21之間的空隙流入下件20底部,隨著水流越聚越多,水流通過蓄水區域50直至蓄水杯23的頂部,最後水流通過蓄水杯23向下流動,蓄水區域50始終保持有符合國家標準的封水深度,達到防臭目的。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