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富硒蔬菜連續高產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12-08 11:51:41 1
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富硒蔬菜連續高產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薇菜,學名紫箕,屬多年生蕨類植物,在大別山山區有廣泛的存在。薇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鉀、鈣、鱗等多種微量元素,薇菜不僅可製成美味的菜餚,更具有抗癌、清熱、解毒、減肥、美容等功效,同時對流感、乙型腦炎等病毒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是長期出口、暢銷海外的蔬菜,特別是出口至日本。
目前,薇菜大多是野外採集,雖然也有地方實驗人工種植,但是其產量低,採集的薇菜莖細,品質差,而且採摘一、兩年後薇菜就會枯死或不再苞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富硒蔬菜連續高產的種植方法,其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薇菜的產量高,而且薇菜粗壯,品質好,可以長期採摘,不會減產。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富硒蔬菜連續高產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山坡林地整地成階梯式,整地後的各種植地分別沿山坡的等高線開設,相鄰種植 地之間的坡面外側採用石塊堆築壩埂,各種植地中部開設有水溝,水溝沿種植地的長度方向開設且水溝內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隔段,隔段將水溝分隔成各水槽,各水槽的兩端隔段上分別設置第一、二流水口,水槽外側的槽壁上開設第三流水口,同一水槽上第三流水口的高度與第一、二流水口中高度較小的流水口的高度保持一致,相鄰水溝上的第三流水口呈間隔交錯狀布置,山坡林地的頂部水溝與供水裝置相連接,壩埂的上部外側設置有橫狀布置的噴水管,噴水管的管身上間隔設置有噴水孔/噴頭,噴水孔/噴頭的出水方向斜向指向壩埂的側壁,水溝將種植地劃分為位於水溝內側的第一種植地和位於水溝外側的第二種植地,第一種植地採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為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4:0.2 ~1.2:1:0.8:0.4 的重量比混合配製得到,旱田土為水稻田排水曬田3~6月後所取的稻田土,曬田期間未播種作物且翻土2~3次,火肥土為秸稈、樹枝葉、雜草燒成的火灰與林地土按照1:2~3 的重量比混合配製得到;富硒混料為4kg 綠肥、0.8kg 石灰、4.0kg禽畜糞肥、0.5kg餅肥和15~20g亞硒酸鈉經堆肥腐熟得到;
(2)當年春季在第二種植地上間隔栽植4~5年生的刺杉樹苗,刺杉苗成活後將刺杉樹 苗的主幹截去並對截斷處進行防腐處理,刺杉的樹兜處簇狀長出刺杉幼苗,在同年的秋季將人工繁殖/野生的薇菜苗在第一種植地上緊鄰壩埂底部處間隔進行栽植,並在水溝內灌水,且水溝內的水面高度低於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高度12~17cm,霜降後停止灌溉並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鋪蓋一層樹葉;
(3)第二年驚蟄後開始灌溉,4 ~5月份薇菜開始苞芽,苞芽後每天夜晚打開噴水孔/噴頭進行3~5min 的撒噴/霧噴,苞芽第一年不對薇菜進行採摘,對刺杉樹進行修剪,保留一根主枝,其餘刺杉幼苗進行摘頂使其高度在1.4~1.6m之間,第二年8月上旬在第一、二種植地上撒播黑麥草,黑麥草種子播種前每1kg 種子加2kg 枯草芽孢桿菌GB03 菌液和1.5g鉬酸銨浸種4~4.5h,枯草芽孢桿菌GB03菌液為枯草芽孢桿菌GB03 母液稀釋10倍配製而成,枯草芽孢桿菌GB03母液中OD600為0.8~1.0,浸種後黑麥草種子與8kg 鈣鎂磷肥、10kg火肥土拌均進行撒播,黑麥草種子的畝撒播量為0.8kg,黑麥草生長至株高40~45cm時進行第一次收割作為農畜牧草,第一次收割時留茬5~8cm,促進黑麥草分櫱和再生,黑麥草再次生長至株高35~40cm 時進行第二次收割並將收割的牧草和樹葉鋪蓋在第一、二種植地的地表,第二次收割時留茬1~3cm,霜降後停止灌溉;從第二年開始,牧草和樹葉鋪蓋前在第一種植地上撒施富硒土肥,富硒土肥的撒施量為每畝第一種植地撒施120~150kg,富硒土肥為6kg 綠肥、0.8kg 石灰、4.0kg 禽畜糞肥、3.5kg 餅肥和3~5g 亞硒酸鈉經堆肥腐熟得到;
(4)從第三年開始,每年重複如下操作:驚蟄後開始灌溉,並在3、4 月份對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苞芽後每天夜晚打開噴水孔/噴頭進行3~5min的撒噴/霧噴,4~5月份對薇菜採摘3~4次,對刺杉樹的矮枝條進行修剪,使其高度不超過1.5m,第二年 8 月上旬在第一、二種植地上撒播黑麥草,黑麥草種子播種前每1kg 種子加 2kg 枯草芽孢桿菌GB03菌液和1.5g 鉬酸銨浸種4~4.5h,枯草芽孢桿菌GB03菌液為枯草芽孢桿菌GB03母液稀釋10倍配製而成,枯草芽孢桿菌GB03 母液中OD600為0.8~1.0,浸種後黑麥草種子與8kg 鈣鎂磷肥、10kg火肥土拌均進行撒播,黑麥草種子的畝撒播量為0.8kg,黑麥草生長至株高40~45cm 時進行第一次收割作為農畜牧草,第一次收割時留茬5~8cm,促進黑麥草分櫱和再生,黑麥草再次生長至株高35~40cm 時進行第二次收割並將收割的牧草和樹葉鋪蓋在第一、二種植地的地表,第二次收割時留茬1~3cm,霜降後停止灌溉,助芽肥為火肥土和人蓄尿液/尿素混合配製得到;禽畜糞肥採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 6:3:1 的質量比將高粱、小麥、大豆粉碎混合配製成發酵底物,按照1:5的質量比將酵母硒和發酵底物混勻,加水在 28℃下發酵處理70天,將發酵的產物和飼料進行混合用於飼養畜禽,收集的畜禽糞便即為禽畜糞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可以顯著提高薇菜的產量和品質,且第三年後每年都能夠對薇菜進行採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一種富硒蔬菜連續高產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山坡林地整地成階梯式,整地後的各種植地分別沿山坡的等高線開設,相鄰種植 地之間的坡面外側採用石塊堆築壩埂,各種植地中部開設有水溝,水溝沿種植地的長度方向開設且水溝內沿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隔段,隔段將水溝分隔成各水槽,各水槽的兩端隔段上分別設置第一、二流水口,水槽外側的槽壁上開設第三流水口,同一水槽上第三流水口的高度與第一、二流水口中高度較小的流水口的高度保持一致,相鄰水溝上的第三流水口呈間隔交錯狀布置,山坡林地的頂部水溝與供水裝置相連接,壩埂的上部外側設置有橫狀布置的噴水管,噴水管的管身上間隔設置有噴水孔/噴頭,噴水孔/噴頭的出水方向斜向指向壩埂的側壁,水溝將種植地劃分為位於水溝內側的第一種植地和位於水溝外側的第二種植地,第一種植地採用改良土壤填整而成,改良土壤為旱田土、泥炭土、富硒混料和火肥土按照1:1:0.4:0.2 ~1.2:1:0.8:0.4 的重量比混合配製得到,旱田土為水稻田排水曬田3~6月後所取的稻田土,曬田期間未播種作物且翻土2~3次,火肥土為秸稈、樹枝葉、雜草燒成的火灰與林地土按照1:2~3 的重量比混合配製得到;富硒混料為4kg 綠肥、0.8kg 石灰、4.0kg禽畜糞肥、0.5kg餅肥和15~20g亞硒酸鈉經堆肥腐熟得到;
(2)當年春季在第二種植地上間隔栽植4~5年生的刺杉樹苗,刺杉苗成活後將刺杉樹 苗的主幹截去並對截斷處進行防腐處理,刺杉的樹兜處簇狀長出刺杉幼苗,在同年的秋季將人工繁殖/野生的薇菜苗在第一種植地上緊鄰壩埂底部處間隔進行栽植,並在水溝內灌水,且水溝內的水面高度低於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高度12~17cm,霜降後停止灌溉並在第一種植地的地表鋪蓋一層樹葉;
(3)第二年驚蟄後開始灌溉,4~5月份薇菜開始苞芽,苞芽後每天夜晚打開噴水孔/噴頭進行3~5min 的撒噴/霧噴,苞芽第一年不對薇菜進行採摘,對刺杉樹進行修剪,保留一根主枝,其餘刺杉幼苗進行摘頂使其高度在1.4~1.6m之間,第二年8月上旬在第一、二種植地上撒播黑麥草,黑麥草種子播種前每1kg 種子加2kg 枯草芽孢桿菌GB03 菌液和1.5g鉬酸銨浸種4~4.5h,枯草芽孢桿菌GB03菌液為枯草芽孢桿菌GB03 母液稀釋10倍配製而成,枯草芽孢桿菌GB03母液中OD600為0.8~1.0,浸種後黑麥草種子與8kg 鈣鎂磷肥、10kg火肥土拌均進行撒播,黑麥草種子的畝撒播量為0.8kg,黑麥草生長至株高40~45cm時進行第一次收割作為農畜牧草,第一次收割時留茬5~8cm,促進黑麥草分櫱和再生,黑麥草再次生長至株高35~40cm 時進行第二次收割並將收割的牧草和樹葉鋪蓋在第一、二種植地的地表,第二次收割時留茬1~3cm,霜降後停止灌溉;從第二年開始,牧草和樹葉鋪蓋前在第一種植地上撒施富硒土肥,富硒土肥的撒施量為每畝第一種植地撒施120~150kg,富硒土肥為6kg 綠肥、0.8kg 石灰、4.0kg 禽畜糞肥、3.5kg 餅肥和3~5g 亞硒酸鈉經堆肥腐熟得到;
(4)從第三年開始,每年重複如下操作:驚蟄後開始灌溉,並在3、4 月份對薇菜施加一次助芽肥,苞芽後每天夜晚打開噴水孔/噴頭進行3~5min的撒噴/霧噴,4~5月份對薇菜採摘3~4次,對刺杉樹的矮枝條進行修剪,使其高度不超過1.5m,第二年 8 月上旬在第一、二種植地上撒播黑麥草,黑麥草種子播種前每1kg 種子加 2kg 枯草芽孢桿菌GB03菌液和1.5g 鉬酸銨浸種4~4.5h,枯草芽孢桿菌GB03菌液為枯草芽孢桿菌GB03母液稀釋10倍配製而成,枯草芽孢桿菌GB03 母液中OD600為0.8~1.0,浸種後黑麥草種子與8kg 鈣鎂磷肥、10kg火肥土拌均進行撒播,黑麥草種子的畝撒播量為0.8kg,黑麥草生長至株高40~45cm 時進行第一次收割作為農畜牧草,第一次收割時留茬5~8cm,促進黑麥草分櫱和再生,黑麥草再次生長至株高35~40cm 時進行第二次收割並將收割的牧草和樹葉鋪蓋在第一、二種植地的地表,第二次收割時留茬1~3cm,霜降後停止灌溉,助芽肥為火肥土和人蓄尿液/尿素混合配製得到;禽畜糞肥採用如下方法得到:按照 6:3:1 的質量比將高粱、小麥、大豆粉碎混合配製成發酵底物,按照1:5的質量比將酵母硒和發酵底物混勻,加水在 28℃下發酵處理70天,將發酵的產物和飼料進行混合用於飼養畜禽,收集的畜禽糞便即為禽畜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