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速石塑混合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14:01:06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塑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速石塑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社會進步,但是較多工廠依舊利用人力來對成品進行加工,導致工作效率低,而少數工廠的傳統石塑加工設備,只能夠實現單速攪拌,需要對石塑的材料先進一步的混合後,再通過不同溫度和攪拌速度再進行攪拌,才能得到質量較好的產品,然而,現有的加工設備中混合材料是通過兩臺不同設備來完成的,其加工效率低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已有的技術現狀,提供一種雙速石塑混合裝置,通過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來對將需要加工的石塑進行分開攪拌,其設備採用自動化運作,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力,而且提高產品生產速度和效率。
一種雙速石塑混合裝置,包括:上混合機件、下混合機件、倒料件和支架,所述的倒料件通過入料管連接於上混合機件上的入口, 上混合機件一側底部設有出料口,出料口通過閥門部件連接於下混合機件頂部,電動機連接於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的攪拌件。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均安裝在支架上,上混合機件底部高於下混合機件頂部,才能使其上混合機件內的材料進入下混合機件,再做進一步地攪拌。
進一步的,所述的支架外側設有供人上下的樓梯,便於操作人員對設備進行維護。
進一步的,所述的閥門部件主要由氣缸、出料管和活塞閥組成,氣缸安裝在出料管外側,氣缸一端連接於出料管內部的活塞閥,通過控制氣缸來打開活塞閥,便於材料進入下混合機件內。
進一步的,所述的閥門部件設置在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外側底部,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頂部均蓋有密封蓋,密封蓋能夠將其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蓋住,從而避免內部粉末飄落到周圍。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外側頂部均設有開蓋氣缸,開蓋氣缸的活塞杆連接於密封蓋一側底部,由於密封蓋體積和重量相對較大,所以通過開蓋氣缸便於員工打開密封蓋,其方便快捷。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外圍開口處均設有鎖緊件,鎖緊件翻轉緊扣在密封蓋的凸塊上,避免密封蓋振動過大導致脫落。
進一步的,所述的攪拌件主要由旋轉杆和攪拌杆組成,旋轉杆連接於電動機,攪拌杆固定在旋轉杆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攪拌杆兩者之間呈v型和/或倒v型分布在攪拌杆上,攪拌杆為圓弧狀,該設計能夠對上混合機件和下混合機件內部的材料進行充分攪拌,使其材料混合均勻。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石塑混合裝置採用上下混合機件兩組來對石塑材料進行混合,能夠滿足石塑的加工工藝,在兩種不同溫度下進行快速和慢速攪拌,上混合機件只需利用閥門部件就能快速將內部材料導入下混合機件,由下混合機件在進行攪拌,其方便快捷,而且避免材料在轉移時熱量的損失,極大地減少能源的損耗。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審查委員能對本實用新型之目的、特徵及功能有更進一步了解,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3所示,係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雙速石塑混合裝置,包括:上混合機件1、下混合機件2、倒料件3和支架4,所述的倒料件3通過入料管5連接於上混合機件1上的入口11, 上混合機件1一側底部設有出料口13,出料口13通過閥門部件7連接於下混合機件2頂部,電動機41連接於上混合機件1和下混合機件2的攪拌件6。所述的支架4外側設有供人上下的樓梯。
上述方案,所述的上混合機件1和下混合機件2均安裝在支架4上,上混合機件1底部高於下混合機件2頂部。所述的閥門部件7主要由氣缸71、出料管71和活塞閥73組成,氣缸71安裝在出料管72外側,氣缸71一端連接於出料管72內部的活塞閥73。所述的閥門部件7設置在上混合機件1和下混合機件2外側底部,上混合機件1和下混合機件2頂部均蓋有密封蓋9。
上述方案,所述的上混合機件1和下混合機件2外側頂部均設有開蓋氣缸8,開蓋氣缸8的活塞杆81連接於密封蓋9一側底部。所述的上混合機件1和下混合機件2外圍開口處均設有鎖緊件91,鎖緊件91翻轉緊扣在密封蓋9的凸塊92上。
上述方案,所述的攪拌件6主要由旋轉杆61和攪拌杆62組成,旋轉杆61連接於電動機41,攪拌杆62固定在旋轉杆61上。所述的攪拌杆62兩者之間呈v型和/或倒v型分布在攪拌62上,攪拌杆62為圓弧狀。
實施時,首先將需要加工的多種材料倒入倒料件3的漏鬥中,倒料件3從底部的動力裝置將材料運輸至上混合機件1內,多種材料通過入料管5導入上混合機件1;然後啟動電動機41帶動旋轉杆61轉動,圓弧狀的攪拌杆62在上混合機件1內轉動,從而對多種材料進行攪拌混合,當攪拌到一定程度時,則通過氣缸71打開活塞閥73,在重力的作用下,材料順利通過出料管72進入下混合機件2;最後啟動下混合機件2內部的攪拌件6,由攪拌件6的攪拌杆62再次對材料進行均勻攪拌,結束時則通過下混合機件2底部一側的閥門部件7將其材料排出。
當然,以上圖示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方式,並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範圍,故,凡是在本實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變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