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體校直壓頭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13:36:57
專利名稱:一種管體校直壓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校直機構部件,特別涉及一種管體校直壓頭。
背景技術:
圓形管體發生彎曲時需要校直,現有的校直機構一般選用V型壓頭,將管體兩端 支起,管體上翹部分的中部用V型壓頭施加壓力使管體發生彎曲變形以達到校直目的。此 種方法在工業生產中被廣泛使用,但這種校直方法的主要缺點為v型壓頭接觸管體由兩 點接觸進而轉為兩條線的接觸,接觸面積過小,使許多管體在校直過程中局部產生凹陷變 形。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管體校直壓頭, 在校直過程中,由線的接觸轉換為面的接觸,接觸面積大,避免了管體在校直過程中的局部 變形。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管體校直壓頭,包 括一壓頭本體,壓頭本體校直面包括三種尺寸的槽,三種尺寸的槽分別為Rl槽、R2槽和R3 槽,Rl槽半徑比R2槽半徑大2-4毫米,R3槽半徑大於R2槽半徑,並依喇叭口狀與R2槽相 交,Rl槽內圓上設置有硬橡膠墊。所述的Rl槽內圓半徑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2. 3-5毫米,R2槽內圓半徑比被 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0. 3-1毫米,R3槽內圓半徑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2-4毫米,並依 喇叭口狀與R2槽相交。由於本實用新型的Rl槽內圓上設置有硬橡膠墊2,管體在校直時,局部不會發生 變形;由於三種尺寸的槽均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略大,當管體受到壓力變形時,管體與裝 有硬橡膠墊的Rl槽和R2槽在彈性變形範圍內緊密貼合,從而大大的增加了被校直管體與 壓頭的接觸面積,防止了局部變形;由於本實用新型設置有R3槽,當反變形時,管體不會被 壓頭兩側局部壓傷。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詳細敘述。參照圖1、圖2,一種管體校直壓頭,包括一壓頭本體1,壓頭本體1校直面包括三種 尺寸的槽,三種尺寸的槽分別為Rl槽、R2槽和R3槽,Rl槽半徑比R2槽半徑大2-4毫米, R3槽半徑大於R2槽半徑,並依喇叭口狀與R2槽相交,Rl槽內圓上設置有硬橡膠墊2,管體在校直時,局部不會發生變形;Rl槽內圓半徑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2. 3-5毫米,R2槽內 圓半徑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0. 3-1毫米,R3槽內圓半徑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2-4 毫米,並依喇叭口狀與R2槽相交,當管體受到壓力變形時,管體與裝有硬橡膠墊2的Rl槽 和R2槽在彈性變形範圍內緊密貼合,從而大大的增加了被校直管體與壓頭的接觸面積,防 止了局部變形,R3槽是防止管體反變形時不會被壓頭兩側局部壓傷。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在校直過程中,壓頭本體1與彎曲的管體接觸,並施加 一定的力,Rl槽內的硬橡膠墊2受擠壓變形,當壓力使高出Rl槽的硬橡膠墊2被壓到與R2 槽半徑相同時,R2槽的金屬部分與彎曲的管體開始接觸,此時硬橡膠墊2在變形中承受了 很大的壓應力,同時大大的分散了彎曲的管體中部集中的壓應力,又因為硬橡膠墊2的硬 度低於管體的硬度,因此,管體中部受到的集中壓應力被分散;不會造成彎曲的管體中部的 局部凹陷。隨著壓力進一步升高,彎曲的管體在壓頭本體1的推擠下彎曲的曲率逐漸在減 小,R2槽內徑的金屬部分與彎曲的管體接觸面積也在增大,此時壓在彎曲的管體單位面積 的壓力增加並不多,隨著壓力的增加,管體慢慢被壓直,為了防止被暫時壓直的管體回彈, 需要壓頭本體1繼續下壓,使管體產生一定反變形,R3槽是防止管體反變形時不會被壓頭 兩側局部壓傷,當滿足一定的反變形量時,壓頭本體1撤離,管體被校直。
權利要求一種管體校直壓頭,包括一壓頭本體(1),其特徵在於,壓頭本體(1)校直面包括三種尺寸的槽,三種尺寸的槽分別為R1槽、R2槽和R3槽,R1槽半徑比R2槽半徑大2 4毫米,R3槽半徑大於R2槽半徑,並依喇叭口狀與R2槽相交,R1槽內圓上設置有硬橡膠墊(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管體校直壓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Rl槽內圓半徑比被 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2. 3-5毫米,R2槽內圓半徑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0. 3-1毫米,R3 槽內圓半徑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大2-4毫米,並依喇叭口狀與R2槽相交。
專利摘要一種管體校直壓頭,包括一壓頭本體,壓頭本體校直面包括三種尺寸的槽,三種尺寸的槽分別為R1槽、R2槽和R3槽,R1槽半徑比R2槽半徑大2-4毫米,R3槽半徑大於R2槽半徑,並依喇叭口狀與R2槽相交,R1槽內圓上設置有硬橡膠墊,在校直過程中,壓頭本體與彎曲的管體接觸,漸漸將管體壓直,由於三種尺寸的槽均比被校直管體外圓半徑略大,當管體受到壓力變形時,管體與裝有硬橡膠墊的R1槽和R2槽在彈性變形範圍內緊密貼合,從而大大的增加了被校直管體與壓頭的接觸面積,防止了局部變形;由於本實用新型設置有R3槽,當反變形時,管體不會被壓頭兩側局部壓傷。
文檔編號B21D3/10GK201644626SQ20102011658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10日
發明者劉小劉 申請人: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