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火麻籽預加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20:20:0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火麻籽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火麻籽預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火麻籽又稱麻籽,是大麻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大麻又稱、線麻、野麻、北麻,其植物皮舊時可織布製衣,稱麻衣,可搓繩,叫麻繩。它是一種古老的栽培植物,是我國傳統穀物,曾被列為「五穀」之一。火麻籽油也是我國傳統的食用油,傳統習慣稱之為「長壽麻」、「長壽油」,從火麻中榨取獲得,富含亞油酸和亞麻酸,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幾年隨著我國家用榨油機的出現,人們希望能在家用榨油機上實現火麻籽的壓榨,從而獲得新鮮的、無化學物質添加的火麻籽油。
為了提高出油率,一般在壓榨火麻籽油之前需要將火麻籽放入炒鍋炒制後才能進入榨油機進行壓榨。但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炒鍋鍋體較短,加溫的方式也是傳統的電加熱或燃燒燃料加熱,通過在鍋體下方加熱的方式進行炒籽。這種方式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這種加熱方式,其火候不好控制,溫度過低的話,火麻籽會有生味,溫度過高,火麻籽容易糊。而且,這種方式不能進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而且加工出的油還必須經過精煉才能得到成品油。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火麻籽預加熱裝置,用於解決火麻籽在預加熱階段的加熱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火麻籽預加熱裝置,其包括筒體和支架,所述筒體通過支撐件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筒體的上端設有進風管、進水接口和進料門,筒體的下端設有出風管、出水接口和出料門,所述筒體為雙層結構,筒體的中心通道為加熱通道,所述進風管和出風管通過加熱通道連通,筒體的外層通道為環繞在加熱通道外的冷水通道,所述進水接口和出水接口通過冷水通道連通;所述筒體內還設置有一向上傳送的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通過一驅動杆連接有第一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出料門的下方設置有水平傳送的傳送帶,所述傳送帶由第二電機驅動。
進一步的,還包括控制器,所述進風管上安裝有氣體開關,所述進水接口上安裝有水閥,所述筒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氣體開關、水閥和溫度傳感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筒體的熱風、冷水傳到達到升溫或降溫筒體的作用,由於不採用明火翻炒,加熱過程較為溫和,不易出現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另外,本方案還採用送料螺杆上下傳動筒體內的火麻籽,火麻籽由筒體底部上傳到頂部後在自重作用下遠離送料螺杆下行,火麻籽始終處於上下、內外流動狀態,保證火麻籽受熱的均勻性。
本實用新型還通過溫度傳感器、控制器、水閥和氣體開關的配合,能控制進入筒體的熱風、冷水從而達到控制筒體內火麻籽溫度的目的,實現預熱加工的自動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筒體在A-A方向上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於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衝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一種火麻籽預加熱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其包括筒體4和支架1,所述筒體4通過支撐件3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筒體4的上端設有進風管8、進水接口17和進料門20,筒體4的下端設有出風管9、出水接口7和出料門15,所述筒體4為雙層結構,筒體4的中心通道為加熱通道,所述進風管8和出風管9通過加熱通道連通,筒體4的外層通道為環繞在加熱通道外的冷水通道,所述進水接口17和出水接口7通過冷水通道連通;所述筒體4內還設置有一向上傳送的送料螺杆11,所述送料螺杆11通過一驅動杆2連接有第一電機5。
首先,通過進料門20將火麻籽加入筒體4內,通過進風管8為筒體4內層注入熱風。加熱過程中,第一電機5帶動送料螺杆11旋轉,火麻籽在筒體4內流動,受熱更加的均勻。炒制完成後,打開出料門15,排出火麻籽。
所述出料門15的下方設置有水平傳送的傳送帶16,所述傳送帶16由第二電機6驅動,在打開出料門15後,第二電機6帶動傳送帶16工作,將炒制好的火麻籽運送出來。
本裝置還包括控制器13,所述進風管8上安裝有氣體開關14,所述進水接口17上安裝有水閥18,所述筒體4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2,所述控制器13分別與所述氣體開關14、水閥18和溫度傳感器12連接。溫度傳感器12感知筒體4內部溫度,將信號傳輸至控制器 13,控制器13控制氣體開關14和水閥18,從而調節筒體4內部溫度。
在加熱過程中,如果出現溫度偏高的情況,通過進水接口17引入冷水降溫。當出現需要持續降溫的時候,冷水處於流通狀態,冷水從進水接口17進入,從出水接口7排出。冷水的接通與否通過控制器13來控制水閥21的通斷即可。
冷水引入後還可以留在冷水通道中被加熱,加熱成熱水可以實現筒體4的保溫。當需要冷水時,及時排掉輸入冷水即可。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