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1:19:56
專利名稱: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織機引緯機構,具體涉及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 構。
背景技術:
引緯機構的作用是將織機主軸的勻速旋轉運動轉化為劍頭的非勻速有規律的直 線往復運動。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出售的劍杆織機引緯機構主要有共軛凸輪引緯機構,該 類型機構很容易滿足引緯要求的運動規律,但是凸輪廓線加工精度要求相當高,如存在誤 差就產生衝擊,反而不能高速工作;變螺距螺旋傳動引緯機構,該類型機構的變螺距螺旋副 加工困難;平面六連杆送緯、四連杆接緯機構,可方便實現「接力」引緯,但其引緯運動規律 設計靈活性不如共軛凸輪引緯機構;空間四連杆引緯機構,其引緯運動規律設計靈活性不 如平面六連杆送緯、四連杆接緯機構。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構,該機構能 滿足織造工藝要求,實現劍頭的類「等腰梯形」加速度直線往復運動規律和「接力」引緯要 求;同時該機構傳動鏈短,結構緊湊。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採用非圓齒輪行星系機構、圓柱齒輪機構和圓錐齒輪機構將織機主軸 的勻速轉動轉變成劍頭的非勻速往復運動。行星架由織機主軸驅動,主動非圓太陽齒輪活套在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上,主動 非圓太陽齒輪固定不動,位於行星架兩側的行星軸由行星架驅動,兩根行星軸上分別固結 有從動非圓行星齒輪和主動非圓行星齒輪,主動非圓太陽齒輪和兩個從動非圓行星齒輪齧 合,從動非圓太陽齒輪和兩個主動非圓行星輪嚙合,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上固定有大圓柱 齒輪,大圓柱齒輪和裝在小圓柱齒輪軸一端的小圓柱齒輪嚙合,小圓柱齒輪軸的另一端固 定有大圓錐齒輪,大圓錐齒輪和裝在小圓錐齒輪軸一端的小圓錐齒輪嚙合,小圓錐齒輪軸 的另一端裝有劍輪,通過劍輪與劍帶的嚙合,實現劍頭預定規律的直線往復運動。所述的織機主軸和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共線,主動非圓太陽齒輪與從動非圓行星 齒輪的中心距和主動非圓行星齒輪與從動非圓太陽齒輪的中心距相等。織機左右兩邊的引緯機構對稱布置,其中兩引緯機構的行星架的初始相位角相差 10-13°,即接緯的一側先行10-13°。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劍杆織機兩側的引緯機構對稱布置,其中兩引緯機構的行星架存在初始相位差, 可以實現「接力引緯」,減少交接緯時的緯紗張力變化;該機構能滿足織機的織造工藝要求, 完成引緯動作,並能夠通過建立非圓齒輪傳動的運動學數學模型,選擇機構合適的初始位 置,設計出理想的非圓齒輪節曲線,實現劍頭的類「等腰梯形」加速度規律;太陽輪周邊對稱有兩套行星輪,運動平穩性好,同時該機構傳動鏈短,結構緊湊。
圖1是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系引緯機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第一級非圓齒輪節曲線。圖3是第二級非圓齒輪節曲線。圖4是第一級非圓齒輪輪廓線。圖5是第二級非圓齒輪輪廓線。圖中1、行星架,2、織機主軸,3、主動非圓太陽齒輪,4、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5、 行星軸,6、從動非圓行星齒輪,7、主動非圓行星齒輪,8、從動非圓太陽齒輪,9、大圓柱齒輪, 10、小圓柱齒輪,11、小圓柱齒輪軸,12、大圓錐齒輪,13、小圓錐齒輪,14、小圓錐齒輪軸,15、 劍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行星架1由織機主軸2驅動,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活套 在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4上,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固定不動,位於行星架1兩側的行星軸5 由行星架1驅動,兩根行星軸5上分別固結有從動非圓行星齒輪6和主動非圓行星齒輪7, 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和兩個從動非圓行星齒輪6嚙合,從動非圓太陽齒輪8和兩個主動非 圓行星輪7嚙合,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4上固定有大圓柱齒輪9,大圓柱齒輪9和裝在小圓 柱齒輪軸11 一端的小圓柱齒輪10嚙合,小圓柱齒輪軸11的另一端固定有大圓錐齒輪12, 大圓錐齒輪12和裝在小圓錐齒輪軸14 一端的小圓錐齒輪13嚙合,小圓錐齒輪軸14的另 一端裝有劍輪15,通過劍輪15與劍帶的嚙合,實現劍頭預定規律的直線往復運動。所述的織機主軸2和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4共線,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與從動非 圓行星齒輪6的中心距和主動非圓行星齒輪7與從動非圓太陽齒輪8的中心距相等。織機左右兩邊的引緯機構對稱布置,其中兩引緯機構的行星架1的初始相位角相 差10-13°,即接緯的一側先行10-13°,實現「接力」引緯。太陽輪周邊對稱有兩套行星輪,運動平穩性好。圖2和圖4為第一級非圓齒輪傳動的節曲線和齒廓,圖3和圖5為第二級非圓齒 輪傳動的節曲線和齒廓。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實用新型工作時,主動非圓太陽輪3固定不動,織機主軸2勻速轉動,帶動行星 架1勻速轉動,行星架1和行星軸5鉸接,行星軸5上固結有從動非圓行星齒輪6和主動非 圓行星齒輪7,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和從動非圓行星齒輪6的嚙合實現第一級非勻速傳動比 傳動,再經過主動非圓行星齒輪7和從動非圓太陽齒輪8的嚙合實現第二級非勻速比傳動, 將織機主軸2的勻速轉動轉變為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4的往復非勻速擺動。再經過圓柱齒 輪9和10、圓錐齒輪12和13、劍輪15和劍帶的傳動,最終將織機主軸2的勻速轉動轉變成 劍頭的非勻速往復直線運動,其加速度規律為「類等腰梯形」。太陽齒輪周邊對稱有兩套行 星輪,運動平穩性好
4[0025]織機左邊送緯機構和右邊的接緯機構對稱布置,傳動路線和工作原理一樣,但 是它們的行星架與織機主軸的聯結(鍵或花鍵)角度不一致,接緯的角度比送緯的滯後 10-13°,從而實現「接力」引緯,以減少交接緯時的緯紗張力變化。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 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對本實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 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構,其特徵在於行星架(1)由織機主軸(2)驅動,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活套在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4)上,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固定不動,位於行星架(1)兩側的行星軸(5)由行星架(1)驅動,兩根行星軸(5)上分別固結有從動非圓行星齒輪(6)和主動非圓行星齒輪(7),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和兩個從動非圓行星齒輪(6)嚙合,從動非圓太陽齒輪(8)和兩個主動非圓行星輪(7)嚙合,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4)上固定有大圓柱齒輪(9),大圓柱齒輪(9)和裝在小圓柱齒輪軸(11)一端的小圓柱齒輪(10)嚙合,小圓柱齒輪軸(11)的另一端固定有大圓錐齒輪(12),大圓錐齒輪(12)和裝在小圓錐齒輪軸(14)一端的小圓錐齒輪(13)嚙合,小圓錐齒輪軸(14)的另一端裝有劍輪(15),通過劍輪(15)與劍帶的嚙合,實現劍頭預定規律的直線往復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構,其特徵在於所 述的織機主軸(2)和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4)共線,主動非圓太陽齒輪(3)與從動非圓行 星齒輪(6)的中心距和主動非圓行星齒輪(7)與從動非圓太陽齒輪(8)的中心距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構,其特徵在於 織機左右兩邊的引緯機構對稱布置,其中兩引緯機構的行星架(1)的初始相位角相差 10-13°,即接緯的一側先行10-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劍杆織機非圓齒輪行星輪系引緯機構。行星架由織機主軸驅動,主動非圓太陽齒輪活套在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軸上,主動非圓太陽齒輪固定不動。行星軸由行星架驅動,行星軸上固結有兩個非圓齒輪,一個和主動非圓太陽齒輪嚙合,另一個和從動非圓太陽齒輪嚙合。動力由從動非圓太陽齒輪輸出後經過圓柱齒輪傳動、圓錐齒輪傳動和劍輪劍帶的嚙合,將織機主軸的運動和動力傳給劍頭。採用非圓齒輪行星系、圓柱齒輪和圓錐齒輪機構將織機主軸的勻速轉動轉變成劍頭的非勻速往復運動。優化非圓齒輪的傳動比函數使得劍頭的加速度規律為「等腰梯形」,減少緯紗張力。通過使劍杆織機左右兩邊對稱的引緯機構中的行星架初始相位角不同實現「接力引緯」。
文檔編號D03D47/27GK201648663SQ20102016843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3日
發明者任根勇, 王伯鴻, 趙雄, 陳建能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