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產仿棉型環保超彈性植物複合纖維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05:40: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產複合纖維的裝置,特別是一種生產仿棉型環保超彈性植物複合纖維的裝置。
背景技術:
:
隨著市場日益遞增的消費需求,常規纖維愈來愈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而功能型纖維以其多樣的布面風格和應用效應很快地適應市場,得到大眾的認可。仿棉型環保超彈植物型複合纖維是建立在功能型纖維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複合得到的新型纖維,由於該纖維的特殊性,現有的裝置產出的纖維存在不易複合、仿棉效果不強烈、染色均勻率低等問題,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
為了克服現有加工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易於掌控,生產出的纖維複合性好,棉感強烈,纖維表觀均勻,染色均勻,耐水洗,彈性優異的生產仿棉型環保超彈性植物複合纖維的裝置。
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生產仿棉型環保超彈性植物複合纖維的裝置,包括第一原絲架、第二原絲架、第一羅拉、第二羅拉和第三羅拉,在所述第一原絲架的出絲端設有第一羅拉,在所述第一羅達的出絲端設有第一熱箱,所述第一熱箱的出絲端設有冷卻板,在所述冷卻板的出料端設有假捻器;在所述第二原絲架的出料端設有第二羅拉,在所述第二羅拉的出絲端設有預牽引器,在所述預牽引器的出絲端設有主牽引器,在所述假捻器和主牽引器的出料端設有第三羅拉,在所述第三羅拉的出料端設有預網略器,在所述預網略器的出絲端設有第二熱箱,在所述第二熱箱的出絲端設有第四羅拉,在所述第四羅拉的出料端設有主網略器,在所述主網略器的出絲端設有油輪,在所述油輪的出絲端設有卷繞機。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第一熱箱的溫度為175℃-185℃。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第二熱箱的溫度為115℃-125℃。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假捻器的假捻度為90°。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油輪的轉速為2轉/min。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卷繞機的卷繞速度為500m/min。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第一羅拉與牽伸器的冷牽伸保證植物纖維具有較好的複合性;
2、仿棉纖維的牽伸以及假捻器保證絲束有較大的螺旋捻度,同時使棉感更加強烈;
3、通過第三羅拉和第四羅拉的複合,預網絡的初步網絡,第二熱箱的熱定型,使得兩種纖維充分複合;
4、第四羅拉後再次重網,使得纖維表觀均勻,染色穩定性得到保障;
5、在纖維表觀上和棉紗幾乎相同,布面效果也與棉紗織物相似,同時還具有植物纖維耐水洗的功能,彈性優異,深得市場認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
如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生產仿棉型環保超彈性植物複合纖維的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包括第一原絲架1-1、第二原絲架1-2、第一羅拉2-1、第二羅拉2-2和第三羅拉2-3,在所述第一原絲架1-1的出絲端設有第一羅拉2-1,在所述第一羅達2-1的出絲端設有第一熱箱3-1,所述第一熱箱3-1的出絲端設有冷卻板4,在所述冷卻板4的出料端設有假捻器5;在所述第二原絲架1-2的出料端設有第二羅拉2-2,在所述第二羅拉2-2的出絲端設有預牽引器6,在所述預牽引器6的出絲端設有主牽引器7,在所述假捻器5和主牽引器7的出料端設有第三羅拉2-3,在所述第三羅拉2-3的出料端設有預網略器8,在所述預網略器8的出絲端設有第二熱箱3-1,在所述第二熱箱3-1的出絲端設有第四羅拉2-4,在所述第四羅拉2-4的出料端設有主網略器9,在所述主網略器9的出絲端設有油輪10,在所述油輪10的出絲端設有卷繞機11,所述第一熱箱3-1的溫度為180℃,所述第二熱箱3-2的溫度為120℃,所述假捻器5的假捻度為90°,所述油輪10的轉速為2轉/min,所述卷繞機11的卷繞速度為500m/min。
使用方法:將仿棉纖維置於原絲架上,所述仿棉纖維通過第一羅拉進入第一熱箱進行牽伸,仿棉纖維的牽倍為1.530,牽伸後進入冷卻板進行冷卻,然後經過假捻器進行假捻;將植物纖維置於原絲架上,所述植物纖維通過第二羅拉進入預牽伸器和主牽伸器進行牽伸,使植物纖維的牽倍為1.12;將假捻後的仿棉纖維和牽伸後的植物纖維經過第三羅拉進行複合;將複合後的仿棉纖維和植物纖維牽入預網絡器進行初步增加網絡點,所述預網絡器的氣壓為0.5MPa,然後進入第二熱箱進行定型,第二熱箱的溫度為120℃,定型後牽入第四羅拉進行重網,所述第四羅拉的速比為1.650,重網後的纖維表觀勻稱;將重網後的纖維牽入主網絡器,再次進行增加網絡點,所述主網絡器的氣壓為3.5Mpa,然後經過油輪,增加絲束的抱合性,所述油輪的轉速為2轉/min;最後使用卷繞機進行卷繞。
第一羅拉與牽伸器的冷牽伸保證植物纖維具有較好的複合性;仿棉纖維的牽伸以及假捻器保證絲束有較大的螺旋捻度,同時使棉感更加強烈;通過第三羅拉和第四羅拉的複合,預網絡的初步網絡,第二熱箱的熱定型,使得兩種纖維充分複合;第四羅拉後再次重網,使得纖維表觀均勻,染色穩定性得到保障;
本裝置生產的纖維表觀上和棉紗幾乎相同,布面效果也與棉紗織物相似,同時還具有植物纖維耐水洗的功能,彈性優異,深得市場認可。
申請人又一聲明,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現方法及裝置結構,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即不意味著本實用新型必須依賴上述方法及結構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改進,對本實用新型所選用實現方法等效替換及步驟的添加、具體方式的選擇等,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和公開的範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凡採用和本實用新型相似結構及其方法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