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繁殖與幼崽(熊貓產仔備受關注)
2023-11-05 21:25:05 2
近日,一則「在熊貓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大熊貓「珍珍」和「蘇珊」分別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的新聞,倍受人們關注。許多網友表示期待徵名環節,這些舉措無一不表示大家內心的期待與喜悅,雙胞胎熊貓而且還是兩對一起到來!為何大家都如此興奮呢?大家對熊貓雙胞胎都這麼關注的原因是什麼?關於雙胞胎,大家又知道多少?
如大家肉眼所見,我國國寶大熊貓體態憨厚,圓圓滾滾,可愛極了。大熊貓的體型像熊一樣肥胖碩大,頭圓圓得像足球一樣,尾巴短短的幾乎看不見。《情趣大熊貓》中記載: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釐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一般來說人工飼養的熊貓要重一些。
熊貓普遍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頭部和身體的毛色像斑馬一樣黑白相間,但沒有斑馬那樣平均密集。最有趣的是熊貓的眼睛像被人打了兩拳一般,黑黑的外暈,每當有人熬夜黑眼圈很重時,大家都會開玩笑說你的熊貓眼很重。熊貓看起來皮糙肉厚的,牙齒鋒利,所以常常看到它們抱著竹子啃。由於它的咬合力非常強,所以把竹子咬斷是件很輕易就做到的事情。
為什麼熊貓生仔大多都是雙胞胎?為什麼熊貓生仔那麼稀奇?眾所周知熊貓繁育存在的三個難題----發情難、受孕難、存活難。
發情難使得大熊貓的繁育問題愈加困難。熊貓在圈養條件下雌性大熊貓在4歲左右進入性成熟,而雄性大熊貓6歲左右進入性成熟,野外大熊貓性成熟要晚一些。一般情況下大熊貓除了發情配種的季節外,其他時候都是單獨生活,各自有自己活動的區域。
可能是由於長期單獨生活,所以造成了他們發情難的問題。所以人們不得不採取措施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在2013年時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人員為了解決發情難這個問題對熊貓「科琳」進行性啟蒙,播放交配錄像幫助它圓房成功。
受孕難,這個問題也影響著熊貓的繁殖問題,為了提高受孕成功的機率,除了讓大熊貓進行自然交配外,人們在避免大熊貓近親繁殖的情況下,對熊貓進行人工受精。大概是在人工繁殖時為了提高熊貓的受孕率,科研人員在觀察到雌性大熊貓發情後,會安排它與雄性大熊貓交配,在發情期間多次自然交配的原因。人工授精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進行人工受精時會對雌性大熊貓授予兩個以上大熊貓的精液,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熊貓懷上雙胞胎的機率就會得到提高。
存活難,因為剛出生的熊貓如大家所見小小一隻,像只小老鼠一般。所以熊貓媽媽覺得與自己的體態差別太大,【熊貓知識】育幼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網記載「熊寶寶體重僅僅是它母親體重的0.1%」所以它們大部分選擇不養自己的崽子。熊貓養仔當然也存在其他原因,比如因為自己的育兒經驗不夠,奶水不足等造成寶寶的成活率極低的問題。
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雙胞胎,大熊貓媽媽通常會忽視或拒絕較弱的一個,因為這個舉措能保證至少一隻成活。
在圈養情況下,大熊貓產雙胞胎的比例接近50%,會進行人工飼養,並採用換崽技術讓每個熊寶寶都感受一下母親的懷抱,做這些的目的就是儘量使所有的大熊貓幼仔都能成活。
在成都大熊貓基地為了解決存在的這些問題,專門為熊貓寶寶準備了恆溫育幼箱,同時還建立了奶庫,科研人員也將它們輪流放在媽媽的懷抱感受母愛。我們在熊貓養育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希望大熊貓可以不負眾望!好好活下來!
大熊貓作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我國的「國寶」,樣子蠢萌,非常惹人喜愛,由於數量稀少,一生的產仔量也很少,熊貓寶寶又不易存活。而且雙胞胎出現概率極低,物以稀為貴,這大概就是大家聽到雙胞胎會覺得稀奇的原因吧。大家對於熊貓產仔以及熊貓寶寶的到來感到欣喜是難免的,希望這種可愛的生物能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生產下去。在此也呼籲大家應該好好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給大熊貓一個好的生存環境。讓它們永遠陪著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