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及除塵方法
2023-11-05 22:42:27 2
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及除塵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及除塵方法,包括立式除塵機,所述立式除塵機濾筒下方設有混料筒,混料筒下端位於氣缸上,混料筒上端與濾筒上端密封相對,混料筒下部裝有輸料嘴,輸料嘴通過輸料管與氣力輸送器連通,氣力輸送器位於吸塵罩輸送管內。優點:一是從根據上解決了防粘性粉塵過濾粘附濾筒的缺陷;二是解決了【背景技術】存在的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與門框之間密封條折彎所導致的應力集中、易老化龜裂現象的發生;三是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與門框之間採用中空密封條密封,不僅密封的可靠性高,而且從根本上消除了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與門框之間可能產生的噪音。
【專利說明】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及除塵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既能夠對粘性粉塵既能有效地進行除塵,又能防止粘性粉塵粘附濾筒的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及除塵方法,屬除塵機製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CN 103386353A、名稱「粘性物料氣流粉碎及其粉塵收集裝置」,所述的裝置包括集粉裝置、除塵器和氣流粉碎機,所述集粉裝置與所述除塵器連接,其中,所述的集粉裝置包括出料管、集粉袋、集粉箱和集粉桶,所述氣流粉碎機外置在所述集粉箱頂部,所述集粉袋內置於所述集粉箱內,所述出料管穿過所述集粉箱頂部並下端連接所述集粉袋,上端連接所述氣流粉碎機,所述集粉桶設置在所述集粉箱內底部並連接所述集粉袋下端。其不足之處:沒有解決防粘及重新利用的問題。
[0003]現有的立式粉塵除塵機門在結構設計上,門的四角與門框的四角為直角,且採用密封條密封。其不足之處:門的四角與門框的四角為直角設計必然導致用於密封的密封條在四角處折角,其折角導緻密封條硬力集中,不僅影響密封性能,而且極易老化龜裂。
【發明內容】
[0004]設計目的:免避【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既能夠對粘性粉塵既能有效地進行除塵,又能防止粘性粉塵粘附濾筒的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及除塵方法。
[0005]設計方案: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1、立式除塵機濾筒下方設有混料筒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之一。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由於本申請在混料筒下端位於氣缸上,混料筒上端與濾筒上端密封相對,而混料筒下部裝有輸料嘴,輸料嘴通過輸料管與氣力輸送器連通,氣力輸送器將壓縮空氣經進氣口流入環形高壓腔後,高速流過噴嘴,這股高速氣流在入口處產生一低壓區(真空),於是入口處的物料被高壓氣流吸入,並被輸入到指定位置,即氣力輸送器通過輸料管將混料筒內的防粘粉與通過氣力輸送器的粘性粉塵相混合,使粘性粉塵失去粘性,從而達到防止粘性粉塵粘附濾筒的目的。2、立式粉塵除塵機中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門扇四角與門框間的四角為弧形四角且採用弧形密封條密封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之二。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門扇四角採用弧形四角,它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用於密封門扇四角與門框四角之間的密封條由於直角折彎而導致的應力集中、強制性密封所帶來的密封性能不確定、密封條易老化龜裂、降噪效果差的缺陷。3、弧形密封條為中空氣壓式密封條的設計,是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之三。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由於中空密封條具有充氣及放氣的功能,當它用於密封上檢修門門扇、中檢修門門扇和下檢修門門扇與門框密封時,只要通過中空密封條上的單向氣嘴進行充氣、中空密封條充氣膨脹後即可實現上檢修門門扇、中檢修門門扇和下檢修門門扇與門框的可靠密封;當需要卸下上檢修門門扇、中檢修門門扇和下檢修門門扇時,只要將充氣針插入中空密封條上的單向氣嘴內即可將中空氣密封條中的氣體排出、中空密封條變癟,檢修門扇方便取下。[0006]技術方案1:一種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包括立式除塵機,所述立式除塵機濾筒下方設有混料筒,混料筒下端位於氣缸上,混料筒上端與濾筒上端密封相對,混料筒下部裝有輸料嘴,輸料嘴通過輸料管與氣力輸送器連通,氣力輸送器位於吸塵罩輸送管內。
[0007]技術方案2:—種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的除塵方法,除塵機對粘性粉塵吸塵時,離心風機產生的負壓氣流通過吸塵罩吸收粘性粉塵的同時,位於吸塵罩輸送管內的氣力輸送器在負壓氣流通過時所產生的虹吸將混料筒內的防粘粉通過輸料管吸入氣力輸送器內且與通過氣力輸送器內的粘性粉塵混合後進入濾筒,經濾筒過濾落入混料筒內混料後再次通過輸料管吸入氣力輸送器內與通過氣力輸送器內的粘性粉塵混合後進入濾筒,如此循環,待混料筒內的防粘粉塵有防粘性降到所設定的值時,此時啟動氣缸,氣缸活塞縮回,混料筒落下,取下混料筒倒出舊料,換上新料後,啟動氣缸,氣缸將混料筒上頂且與濾筒下端形成密封配合。
[0008]本發明與【背景技術】相比,一是從根據上解決了防粘性粉塵過濾粘附濾筒的缺陷;二是解決了【背景技術】存在的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與門框之間密封條折彎所導致的應力集中、易老化龜裂現象的發生;三是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與門框之間採用中空密封條密封,不僅密封的可靠性高,而且不產生應力集中、易老化龜裂,更重要的是由於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與門框之間通過氣囊式中空密封條密封,從根本上消除了上檢修門、中檢修門和下檢修門與門框之間可能產生的噪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中空密封條斷面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1]圖3是中空密封條斷面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參照附圖1和2。一種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包括立式除塵機,所述立式除塵機濾筒下方設有混料筒6,混料筒6下端位於氣缸7上,混料筒6上端與濾筒上端密封相對,混料筒6下部裝有輸料嘴8,輸料嘴8通過輸料管與氣力輸送器5連通,氣力輸送器5位於吸塵罩輸送管內。所述立式粉塵除塵機中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門扇四角與門框間的四角配合為弧形四角4,且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門扇弧形四角與門框間的弧形四角採用弧形密封條5密封。所述弧形密封條5為中空氣壓式密封條。所述中空氣壓式密封條上設有單向閥嘴,圖中未畫出,其結構系現有技術,在此不作敘述。其立式粉塵除塵機門密封結構密封方法:立式粉塵除塵機中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門扇大於門框或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門扇與門框之間呈間隙配合,將四角為弧形結構4的中空氣壓式密封條5置於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與門框之間,然後通過中空氣壓式密封條4上的單向閥嘴5注入氣體,使中空氣壓式密封條5將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與門框之間密封;所述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需要打開時,將充氣針插入單向閥嘴內,中空氣壓式密封條5內的氣體由充氣針排出後,即可取出檢修門。
[0013]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中空氣壓式密封條與上檢修門1、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門扇的相觸面為中空密封條5為凹槽式結構,參見附圖3。
[0014]實施例3: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一種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的除塵方法,除塵機對粘性粉塵吸塵時,離心風機產生的負壓氣流通過吸塵罩吸收粘性粉塵的同時,位於吸塵罩輸送管內的氣力輸送器5在負壓氣流通過時所產生的虹吸將混料筒6內的防粘粉(如滑石粉)通過輸料管吸入氣力輸送器5內且與通過氣力輸送器5內的粘性粉塵混合後進入濾筒,經濾筒過濾落入混料筒內混料後再次通過輸料管吸入氣力輸送器5內與通過氣力輸送器5內的粘性粉塵混合後進入濾筒,如此循環,待混料筒6內的防粘粉塵的防粘性降到所設定的值時,此時啟動氣缸7,氣缸7活塞縮回,混料筒6落下,取下混料筒6倒出舊料,換上新料後,啟動氣缸7,氣缸7將混料筒6上頂且與濾筒下端形成密封配合。
[0015]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發明的設計思路作了比較詳細的文字描述,但是這些文字描述,只是對本發明設計思路的簡單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發明設計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發明設計思路的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包括立式除塵機,其特徵是:所述立式除塵機濾筒下方設有混料筒(6),混料筒(6)下端位於氣缸(7)上,混料筒(6)上端與濾筒上端密封相對,混料筒(6)下部裝有輸料嘴(8),輸料嘴(8)通過輸料管與氣力輸送器(5)連通,氣力輸送器(5)位於吸塵罩輸送管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其特徵是:所述立式粉塵除塵機中上檢修門(I)、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門扇四角與門框間的四角配合為弧形四角(4),且上檢修門(I)、中檢修門(2)和下檢修門(3)門扇弧形四角與門框間的弧形四角採用弧形密封條(9)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其特徵是:所述弧形密封條(9)為中空氣壓式密封條。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其特徵是:所述中空氣壓式密封條(9)上設有單向閥嘴。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其特徵是:所述中空氣壓式密封條與上檢修門(I)、中檢修門(2 )和下檢修門(3 )門扇的相觸面為中空密封條(9 )為凹槽式結構。
6.一種粘性粉塵專用除塵機的除塵方法,其特徵是:除塵機對粘性粉塵吸塵時,離心風機產生的負壓氣流通過吸塵罩吸收粘性粉塵的同時,位於吸塵罩輸送管內的氣力輸送器(5)在負壓氣流通過時所產生的虹吸將混料筒(6)內的防粘粉通過輸料管吸入氣力輸送器(5)內且與通過氣力輸送器(5)內的粘性粉塵混合後進入濾筒,經濾筒過濾落入混料筒內混料後再次通過輸料管吸入氣力輸送器(5)內與通過氣力輸送器(5)內的粘性粉塵混合後進入濾筒,如此循環,待混料筒(6)內的防粘粉塵的防粘性降到所設定的值時,此時啟動氣缸(7 ),氣缸(7 )活塞縮回,混料筒(6 )落下,取下混料筒(6 )倒出舊料,換上新料後,啟動氣缸(7),氣缸(7)將混料筒(6)上頂且與濾筒下端形成密封配合。
【文檔編號】B01D46/24GK103961953SQ201410176399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9日
【發明者】梅忠祥 申請人:杭州南方環境淨化設備有限公司